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解读邓亚萍被聘兼职教授为什么公众就反感
    解读邓亚萍被聘兼职教授为什么公众就反感

    2015年12月邓亚萍被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引发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舆论效应。一些法大校友和网友提出质疑,有学生公开致信校领导要求作出解释。中国政法大学随后发布声明,称符合兼职教授聘任规定中的条件和程序,聘请邓亚萍担任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

    解读为什么邓亚萍聘为教授,公众就反感呢?无论是在体育事业上的不折不挠,还是个人求学上的奋发努力,邓亚萍都不失为高校学生学习的榜样。倘若高校时不时将其请到校园,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和成功秘诀,我想不光是大学生,大概公共舆论也是欢迎和认可的。为什么一聘为教授,公众就反感了呢?

    公众的质疑首先来自一种感性认知:体育教练成为法大教授,职业与专业两方面的巨大落差,难免让人产生离奇之感。尤其在当前教授评审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在学术缺乏宁静致远而喧闹浮躁的环境中,高校这种攀附名人的举动似乎并不讨巧,反倒显得是在自降学术品性,有些过于流俗了。

    这些年来,大凡名人被聘为教授、兼职教授的新闻,总是会带来一片质疑之声,惹恼了不少人。被聘的名人教授是否上课、有无研究,更是备受公共舆论关注。说到底,公众质疑的原因,既有对“名人”挤占社会资源的反感,也有对“名校”过于贴近功利的警惕。而类似拿大学职称名誉攀附名人的现象,弄不好往往会让高校“自毁长城”。

    因此,事件的焦点不在邓亚萍有没有真学识,那些拿出邓亚萍文凭和求学经历说事的人,当真误解了公共舆论反感的原因。而学校的回应也有些“牛头不对马嘴”,若按照其逻辑,学校是否还要聘足球明星、羽毛球明星、影视导演乃至歌星影星来当兼职教授,以支持学校的体育文艺建设呢?

    高校不是不能聘名人当教授,但前提是这种聘任有助于学校的学术发展,不能牺牲高校大学自治的精神理念。不能契合学科专业地跨领域聘任名人做教授,更像是拿自己的职称名誉做交易,说到底无非是为了“名人效应”。而这种对“名人效应”的孜孜以求,恰与公众理想中的高校定位相违背。提高高校的名誉和吸引社会资源的能力,正途应当立足自身的专业影响和知识输出,而不是借助名人的传播力量。

    另外还值得反思的是,在制度视野下,国家理当为高校留足教学科研的自主空间,但一些高校聘任兼职教授的制度,本身折射出很多的行政化因素。例如中国政法大学聘请邓亚萍的决定最终是由人事处审核通过。缺乏学术机构的中立性审查,便很难保障受聘者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资质,而这也恰恰反映出当前大学自治的困境。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聘任乒乓球奥运冠军、现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的邓亚萍为该校兼职教授一事引发公众热议,部分法大师生以及广大舆论对邓亚萍的任职资质和聘任程序提出质疑。随后,法大官方回应称,聘任符合规定,“是由体育教学部向学校提出申请,由人事处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聘任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该申请,聘请邓亚萍为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

    针对名人受聘“兼职教授”的热点事件,许涛回应道,早在2013年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在高校人才引进方面,教育部对高校提过非常明确的要求,怎么样有序地引进,怎么样有序地流动。下一步教育部会再次强调有关要求,“尤其是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高校操作的规范性,给高校更多的指导”。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教育部这份《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需“加大引才审核工作力度”。高校严格引进人才审核,全方位核准核实其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任职资格、师德师风、学术业绩、学术道德、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等。规范引才审核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工作规则和审核程序,建立审核工作责任追究制。同时,高校还需要科学评估引进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完善人才引进风险评估、预防和处置机制。

    该文件还曾提到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问题,例如,存在着缺乏科学规划,片面追求数量,审核把关不严,程序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以及少数高层次人才流动频繁、到岗不足、兼职过多等现象。

    政法大学称邓亚萍兼职聘期不取酬

    连日来,中国政法大学(以下简称法大)聘任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为该校兼职教授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师生和网友对邓亚萍此次任职高校教授提出质疑。校方聘任程序是否合规,邓亚萍是否具备兼职教授资格,“名人”做教授是否有利于高校发展,都成为此次争议中的焦点。7日,法大对新华社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

    焦点一:学校聘任程序是否合规?

    据了解,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巡讲团2日来到法大宣讲,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世界冠军邓亚萍为师生做了主题为“报效祖国、成就梦想”的专题报告会。会议结束后,法大向邓亚萍颁发了兼职教授证书。

    质疑:邓亚萍获聘法大兼职教授的消息公布后,立刻引发诸多质疑。法大一教授6日发表微博称“不与邓亚萍教授共处中国政法大学”,声称“学校当局未经正常程序而聘任邓女士为兼职教授”。而法大学生徐恒则通过其自媒体平台向学校公开提出质疑,要求学校公开聘任邓亚萍为本校兼职教授的决策程序、学校兼职教授聘任的制度办法,同时要求学校就邓亚萍担任兼职教授所从事的工作作出说明。

    回应:法大党委宣传部门7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学校此次聘任邓亚萍为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严格遵守了《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聘用兼职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授予名誉教授的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据介绍,邓亚萍首先填写了《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申请表》,经学校体育教学部学术委员会同意,体育教学部向学校人事处提交了聘任报告,经学校人事处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后,才正式聘任邓亚萍为学校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

    焦点二:邓亚萍是否具备任职资格?

    质疑:部分师生指出,在高校任兼职教授的高层次人才一般需具有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并且在该学术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一定的知名度和较为广泛的影响。邓亚萍作为世界乒坛优秀运动员,其求学和从业经历是否具备高校兼职教授的资格和要求?学校应就聘任其为兼职教授的理由作出说明。

    回应:法大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资料显示,现年42岁的邓亚萍出生于河南郑州,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4次奥运会冠军。她于1998年退役,曾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由此,法大认为,“邓亚萍女士符合我校办法中兼职教授的相应条件”。

    学校宣传部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曾多次在国内比赛中获奖,“我们聘请邓亚萍是做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不是教法学,主要是指导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法大希望,通过聘请邓亚萍为兼职教授,“能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成绩,营造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据校方透露,邓亚萍的聘期为三年,从2015年12月2日至2018年12月1日;聘期内,邓亚萍不收取任何报酬,除完成校内讲座的任务,还需要每学年无偿指导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两次。

    法大党委书记石亚军在聘任仪式上表示,邓亚萍在乒乓球上的成就为祖国增了光,学校乒乓球运动队队员们向她学习的不仅仅是球技,更是球技背后的灵魂,以及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根据体坛周报驻德国记者李绍州报道。2015年10月,第三届贝肯鲍尔营论坛在奥地利滑雪胜地基茨比厄尔举行,全球知名体育界人士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中国体育产业成为这届论坛的主题之一。前乒乓球名将邓亚萍受邀出席了本届贝肯鲍尔营论坛。

    应贝肯鲍尔的邀请,邓亚萍出席了本届贝肯鲍尔营论坛,并在论坛上作为中国嘉宾发表了演说。“贝肯鲍尔非常慈祥友善,这点跟萨马兰奇有些相似,他们都非常有人格魅力。”初次见面双方惺惺相惜,贝肯鲍尔给邓亚萍留下了极佳的印象。

    对于前一段所谓“败光20亿”的传闻,邓亚萍对此一笑置之,“公道自在人心,谣言终会破灭。”据记者多方了解到的消息,所谓败光20亿之事确为子虚乌有,互联网业界人士对邓亚萍在即刻搜索的工作成绩还是肯定的。体育与管理,这两者的结合对邓亚萍来说如鱼得水。邓亚萍是中国女队九十年代的一姐,在九年间共18次夺得世界冠军,其中包括四枚奥运会金牌。在93年第七届全运会期间爆出了她与乒乓国手林志刚的爱情,林志刚经常陪邓亚萍练球,两人又是混合双打搭档,在训练和比赛中日久生情。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两年后林志刚开始了另一段感情,两人的爱情也因此戛然而止。若干年后邓亚萍去英国学习,当时林志刚在法国打球,邓亚萍的父母看到两人仍然对对方有意,于是再度将她们撮合在一起。经过风风雨雨之后,邓亚萍和林志刚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6年3月6日,33岁的邓亚萍在法国巴黎一家私人医院,足月剖腹顺利产下6斤8两重的儿子林瀚铭。丈夫林志刚以及婆婆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林志刚也在丰台区体育中心任职,他们的爱情结晶,儿子林瀚铭也开始在妈妈的指导下打起了乒乓球。邓亚萍和林志刚的爱情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1988年,邓亚萍入选中国女队。在她的队友中,有来自广东的林志刚,他是第3届世界杯男团冠军成员。多年共同的训练生活让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993年,在队友的撮合下,二人的恋爱关系终于确定。但由于国家队不成文的规定,二人中必须有一人离队,因为谈恋爱可能影响两人的成绩。于是,林志刚被送回了广东队,他返回省队后发奋图强,很快重新回到了国家队。不过,他当时已失去了国家队一线主力的位置,甚至一度给备战奥运会的队友当陪练。他与邓亚萍的恋情也悄悄转入地下。1997年,邓亚萍与林志刚因为误会而分开,次年,林志刚离开国家队并远赴法国著名的乒乓球俱乐部打球,该年便协助该俱乐部进入法国超级联赛的三甲。几乎是同时,成为首位“大满贯”得主的邓亚萍也退役了,她先是进入清华大学修读本科,接着又前往英国强化英语。2002年9月,邓亚萍获得硕士学位,并进入剑桥大学修读博士。林志刚也成为所在俱乐部的绝对主力,两个同在异国他乡的人取得了联系,林志刚在电话中试探着提出能否见上一面,邓亚萍顿时百感交集。随后,林志刚很快便飞到英国,在美丽的剑桥大学,一对有情人终于重新走到了一起。

    2003年2月,邓亚萍回国,她和林志刚的婚事也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次年10月,两人在京低调成婚。成家后,邓亚萍在英国继续学业,而林志刚也留在法国为事业拼搏。聚少离多的两口子终于在诞下儿子后回到北京并生活在一起。邓亚萍是个大忙人,她在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政协等机构均有职务。在她身后,是林志刚与儿子共同撑起的一个温馨的家。诗为心声,褒奖乒坛女精英,请看《乒乓皇后邓亚萍》:

    申奥大使邓亚萍

    乒坛几度雄称霸

    更有传奇女精英

    访问洛桑被选纳

    奥委运动会委员

    人生拼搏贡献大

    父亲体校教练员

    从小跟随银球练

    摸爬滚打小队员

    性格倔强小不点

    顽强拼搏不怕苦

    直拍攻防技全面

    九岁夺冠“小老虎”

    推荐进省集训队

    技压群芳落选阻

    个矮艺高好胜贵

    父亲好友李教练

    吸收进入郑州队

    体能苦练成效见

    练出一双飞毛腿

    乒乓台前如飞燕

    全国少年“跃进杯”

    过关斩将夺冠军

    入选国家青年队

    重大比赛建功勋

    亚萍进入国家队

    “定海神针”皆冠军

    亚特兰大奥运会

    战胜陈静再称雄

    乒坛出类最拔萃

    几度辉煌志无穷

    退役清华读书香

    夜以继日下苦功

    留学英国不寻常

    相爱男友林志刚

    天各一方误会伤

    初恋难忘情谊长

    美籍华裔女球迷

    痴迷狂追林志刚

    亚萍剑桥进修急

    志刚法国银球打

    寂寞相思心旷怡

    剑桥校园美如画

    相聚一笑泯恩仇

    异国他乡论婚嫁

    双双回国雄赳赳

    任职奥运开发部

    购房装修婚庆谋

    爱情事业两不误

    为国争光事业成

    结缘同走幸福路

    201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