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一十二章 百年大计(14)
    “田冬平同学很坦诚,也很有自我剖析的勇气,这如同他自揭过去一样,都很是可贵。”齐天翔微微笑着望着田冬平,鼓励地表达着赞赏,随即才是由衷地感慨道:“在大我面前,自私自利的小我就显得无处藏身,尤其是在内心的阳光之下。动机不重要,结果才真正考量目的,白居易不是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吗?大奸大恶往往不是表面现象就可以轻易判断出来的,田冬平同学不说出自己的想法,谁能知道他义务支教的真正用意?依我看,即使是为了领取补助也无可非议,教育主管部门既然发放了支教补助,就是为了给支教工作一些实实在在的的帮助,也根本就没有用领与不领来判断支教动机的本意,只要是坚持不懈地完成了支教任务,就是为我省的基层教育工作作出了贡献,就应该肯定和赞扬。”齐天翔说着话,轻轻地鼓起掌来,再次带动了教室里一阵热烈的掌声。等到掌声渐渐平息下来之后,齐天翔才饶有兴致地建议道:“让我们用掌声欢迎田冬平同学,把他义务支教的感受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大家说好不好!”

    看到齐天翔明显对田冬平有着好感,而且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学生们当然愿意附和齐天翔的提议了,掌声再次响起,而且比刚才更加的热烈和热忱。

    田冬平再次向齐天翔和大家鞠了一躬,干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也掩饰着内心的激动。这样的场面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仅仅是自己所提的一个纸条,就引起了齐天翔这么浓厚的兴趣,并使自己成为了整个阶梯教室的中心,这在他是没有任何准备的,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只好认真地应付下去。

    “我的支教工作是从大一寒假开始的,当时是回到村里时,乡小需要临时教师,我就被村里推荐到乡小担任了临时教师,结束之后也没有太在意,可学校和乡里却很认真地给河大写了鉴定报告,并寄到了教工部,得到了学校和教工部的肯定及表彰。这之后每年寒暑假都是学校安排的支教任务,也得到了县教育局的支持和帮助。”田冬平显然加快了说话的节奏,剪短截说地粗略说道:“我想乡小,以及乡中都担任过任课老师,特别是最后这两年,我自己申请到了全县最穷的乡镇担任了全科老师,在这个只有三名老师,一百多位学生的乡完小,我呆了将近一年,毕业实习都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

    随着话语的深入,田冬平似乎激动了起来,感慨地望着齐天翔说道:“相对于我当初求学时候的困难,这个乡完小的孩子们真是太苦了,由于处在深山区,居住的比较分散,并校之后孩子们上学更加的困难。一百多个学生中,除了乡里居住的十几个孩子,离校最近的也要翻越几座大山,远一点的即使走路也要将近半天的时间。孩子们每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平时吃的和用的,都是家长翻山越岭送到学校来。孩子们就住在学校里,白天是教室,晚上就成了学生宿舍,几十个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晚上冷啊!可没有钱买煤生火,更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即使是县乡教育补助全部用上,也只能保证孩子们不饿肚子,能吃上热饭热菜,就这样的条件下,没有一个孩子叫苦。”

    “通过我的观察和接触,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的苦孩子们都能克服忍受,最难忍受的其实还是亲情的缺失。”田冬平认真地望着齐天翔,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大的不过十几岁,小的也就七八岁的孩子,长期忍受着没有亲人关爱的痛苦,忍受着亲人不在身边的无助和孤独。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承担照顾他们生活责任的往往是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亲情的缺失带给他们的情感伤害和心理阴影是不可忽视的,也是应该引起社会和家庭关注的。”

    田冬平说着话,接着补充道:“经过我有目的的走访调查,发现我所在的县,几乎每一个村子都存在的这样的问题,孩子住校,父亲在外打工,村子里除了老人,就是更为幼小的孩子。全县不敢说十村九空,也大致差不多,而且现在的打工还不同于初期的短工形式,农忙时节还要回来照料一下庄稼。现在是在外地租住有住房,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外地,可却并没有将孩子带到身边接受教育的想法。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带来的危害就是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生产重视不够,土地撂荒和粗放管理的情况很多,乡村两级又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

    “看来田冬平同学的支教卓有成效,收获不菲啊!既收获了必要的生活资助,又引申了自己的思考,同时也对身边出现的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不很理想却很现实的问题,的确是了不起的收获啊!”齐天翔接过田冬平的话,呵呵笑着夸奖着,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们不住地说:“上大学干什么?大学四年应该学些什么?这是我讲课之初就设定和提出的问题,田冬平用实践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根本,就是方**,就是开启认识社会的窗口,使受教育者能够独立地思考,而且认识和思考的层次有所提高,这就是教育最好的境界,也就是释疑解惑最好的效果,学以致用和学为所用的目的性也就是这些。”

    齐天翔饶有兴致地评点着田冬平的说法,温和地对他说:“你看到了农村的现实,因为你接触了农村,也深入了进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农村发展进步的矛盾由来已久,解决生产力和提高现实生活水平,现在看来成为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是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农村百姓的诉求你听到最多的是什么?不妨说来听听,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你们自己的意见。知无不言,畅所欲言就好。”

    田冬平面对齐天翔鼓励的目光,有些赫然地笑了笑,看了看周边的同学,有些犹豫地说:“我也只是有了一些初步的观察和了解,真正能够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办法我还没有,或者说形不成系统的方案,只是一些点滴感触,或者说认识。”

    “不过就像您刚才启发我们思考的问题,给了我启示,曾经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无私地支持中国革命的老区,现今几十年过去却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对比之下的原因何在?我觉得还是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弱化,或者也可以说是组织力量的弱化所致。”面对教室里泛起的喧哗,田冬平略微提高了嗓音说:“那个时期虽然困难,可有基层组织的工作,有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期盼,也知道暂时牺牲的目的,大家伙也就甘愿奉献和付出了。现在却是一盘散沙,土地承包给个人之后,尤其是各种涉农税收取消之后,农民可以说是无偿取得了土地,承包的压力和成本也不复存在,种粮的积极性就与土地的产出成正比了,与本质属性没有了一点关系。每年土地的收入与进城打工所得,更是难以对比,自由了农民自然选择了离开,这不是生活所迫,而是诱惑和实际利益的考量。”

    田冬平认真谨慎地说着,看着齐天翔温和的表情和平静的神色,继续说道:“在调查和了解农村空心化,以及留守儿童就学难的现状之后,我也有目的地对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乡村进行了走访,惊奇地发现,但凡经济状况较好,农民外出打工较少,安居乐业的村庄,大多是集体经济相对比较稳定的村庄,像我们邻县的沂龙村和罗庄村,就是比较好的典型,这里不仅没有人出外打工,反而吸引了很多十里八乡的村民来打短工。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集体主导,集约化经营,不管是村办企业,还是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都是由集体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看似不大的村庄,却是红红火火,井然有序。”

    “调查走访也可以发现,这些富裕村庄的自然条件和交通、环境、土地资源,与我们的村子基本一致,可由于他们坚持了集体统筹规划,立足山区搞特色经济,不仅没有被环境和条件所困,反而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路子,这就值得思考和研究了。”田冬平的话语引起了一阵喧哗和议论,使得他不得不停顿了一下,然后才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结论:“立足农业谋发展,承认城乡差距和地域区别,这是农村稳定的基础,联产承包责任制有解放生产力,激发生产热情和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方面,的确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也不能不认识到,土地和粮食生产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乃至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事情,更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农民可以进城,城市知识青年也应该可以下乡,各取所需的流动,才是改变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也是可以选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