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4章 体会(三十六)
    42、往上推几代几乎家家都是农民

    来陈世钟家的人群里,男性数量明显增加。他们主要来自于物业公司的、零售摊点的、清扫卫生的等等。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家在农村,目前人们普遍称呼他们为“农民工”。他们倾诉的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是每天吃苦受累却总觉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

    其中最突出的有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他家在偏僻山区,由于老人有病、孩子幼小而只身出来打工。原来在建筑工地,收入还可以。但一次扭腰的受伤经历损害了身体,从此不能再做重体力的活儿,便来到这个小区做门卫,还兼了份清洁工作。他说自己不怕脏、累,整天尽心尽力做好每件事,却感觉总是在被人呼来喝去,而且很少有人拿正眼瞧他。为了多赚些钱,他每年只回家一次。一年里,也只有那几天才能听到一些温暖的话。他对陈世钟说,其实他想要的也很简单:只希望在工作中能多看到几张笑脸。

    平心而论,陈世钟平时也没和这些人打过多少交道,但她本人绝对没有瞧不起农民工的意思,不过,她确实也感觉到城镇居民对农民工的不在意。也许是大家都太忙了,也许是长时间这样过来过去已经习惯了。就像同住大杂院时热热闹闹,搬进楼房后冷冷清清一样。

    经陈世钟仔细观察,发现农民朋友的态度很谦卑:同别人一样喝上一杯水,他们会感动得不断点头致谢;坐椅子上聊一会儿,他们一再起立,好像只有人家坐着他站着才是应该的;与人讲话从不直视,看上一眼迅速低头答话是惯常姿势。

    听着他们的叙述,细看双双粗糙的手,陈世钟不禁从心里与他们拉近了距离。

    关于这一讲,经过归纳资料,她列出提纲如下:

    一、农民朋友离家或离乡,为城镇发展做贡献,应该受到尊重。

    人们普遍称呼的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据调查,我国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目前农民工从事的行业主要有:体力要求较高的房地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工种、绿化养护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脏、累、险、差工种。

    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很多人抛开家庭,独自一人在外,工作累、环境差,的确很辛苦。

    现在对“农民工”的叫法存有争议,有人认为这是贬义的。我个人认为,应该称为“进城或进乡镇务工人员”,要不干脆继续称作“农民朋友”,还有一种亲切感。

    二、出现认识偏差是有原因的,农民朋友应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素质。

    当前,城里人对农民工的歧视确实存在,一方面是源自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由于出身形成的尊卑贵贱观念;另一方面则是一部分城里人认为农民工抢他们的饭碗而产生的反感和仇视。

    应该承认,大批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力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人身上,或多或少还存在一定的农民意识。即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守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是农业社会里典型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主要根源在于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形态将农民束缚在固定的土地上,土地成为他们的立身之本,这使农民的思维观念与自己的那一小片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不思进取、固守成规、僵化保守、自私自利、狭隘懦弱等等人性缺陷都与此密切相连。

    务工人员要想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从多方面加以提高,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当然,农民朋友也有其精华一面,值得发扬:一是小富即安。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是以土地为生的人们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只要这三个目标实现了,就会有一种富足感;二是同情弱者。同情和求助弱者是他们的传统美德,并且这种求助完全是无私的,不以利益大小为衡量标准;三是互助互利。在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观念一直延伸到现在,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被发扬光大;四是坚忍不拔。越是贫穷落后的地区,人们的意志力就越坚强。如今,他们仍然保留着这种精神和毅力;五是吃苦耐劳。这种思想在广大农民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民吃苦耐劳精神的典型写照;六是克勤克俭。即便在收成好的时候,他们也能够勤俭节约。

    三、往上推几代,我们都源自农民出身。

    1、我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个农业大国,时至今日农民仍然是第一社会群体,并且其他社会群体从农民中分离出来不足百年,大多数人的爷爷一般都是农民。因此,我们实在没有理由瞧不起农民朋友。

    2、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好多方面都有进城务工人员的参与。细算起来,为我们小区服务的农民朋友也不少。特别在春节期间更加明显。他们回家过年时,我们很多地方会感觉不方便:卖东西的少了、清扫卫生的少了,就连做家政的都不好找了。所以,我们应该承认他们的付出,认可他们所做的工作,在得到良好服务后完全可以给他们一个笑脸。

    只要是朋友,相逢开口笑能让大家都开心。

    43、公共设施和家中物品一样不加爱惜便会破损

    数次讲座过后,陈世钟在小区有了一定号召力。

    距上一讲没多长时间,物业公司的人就来向她反应:好多业主出来进去的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让他们感觉有尊严了,服务热情也跟着高涨起来。不过,他们仍然存有担心,就是人与人之间平衡多了,人与物之间却不见改善。具体地说就是小区的公共设施常有人为损害的现象发生,很让人头疼。

    陈世钟经常在院里活动,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实情。于是,她就公共设施问题做了一个专题讲座:

    一、公共设施就像家中物品,需要加以爱护。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漂亮的大厦、宽阔的道路,更离不开窨井盖、垃圾箱、站牌、路灯、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和完善,它们不仅方便了广大群众,也成为城市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公共设施的使用、维护情况,反映出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

    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个人,都享受着公共设施带来的便利,应该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认真呵护每一件公共设施。

    在我们小区,公共设施随处可见:有让人健身的体育设施;让人休息的座椅;让人欣赏的假山和水池;还有生活中必须的垃圾箱、窨井口等等。它们为我们的居住带来了便利条件。如果说我们小区是一个扩大的家庭,那么,我们就应该像爱护家中物品一样对待它们。

    但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常发生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健身设施缺了胳臂少了腿,路边的座椅时有损坏,假山和水池也有人为破坏现象,窨井盖、垃圾箱等还会不翼而飞……这些现象真让人感到痛心和惋惜。

    二、国家倡导全民健身,在各城市社区、公园广场、草坪和路旁以及居民聚居的地段,普遍设立了便民的健身场所,并配置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器械和设施,应得到很好的使用及维护。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我们小区与全市所有社区一样,也建有符合国家要求的全民健身设施,每天出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长期坚持,必然会对增强体质有促进作用。但如果这些设施不加以保护,不仅达不到健身效果,反而会造成不安全隐患,导致多种事故的发生。

    三、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与体育设施一样,其它公共设施也应受到善待。如果没有这些公共设施,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大打折扣。要是人人都能把公共设施当成家里的东西一样来爱护,就会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方便,大家生活的环境才能更加和谐、文明。而对这些设施的破坏,不仅仅是对环境资源和金钱的浪费,更是在给整个小区抹黑。

    我们的家园正在变得美丽多姿、舒适宜人,一草一木、一地一景,都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我们理应倍加珍惜,给以爱护和保护。假如每位小区公民都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用文明行动带动其他人,珍爱美好的生活环境,成为环境的保护者、公共设施的维护者,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定会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