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进藏
    进藏的日子终于到了。离开成都的前两天,营区里来了几辆汽车20团的大卡车,这些美国道奇大卡车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虽然有些破旧,但它仍然在千里川藏线上担负着运送兵员和战略物资的重任。

    进藏的前一天,司务长给我们每人配发了一副风镜,据说风镜是专门用来预防雪盲的。出发前,我们进行了两次装车演练,27个新兵加上背包、大衣,挤进已经装了两吨多干黄豆的车厢里,显然有些拥挤了,但那时的条件也只能是这样。

    为了欢送我们,炊事班特意加了几个菜,晚饭后司务长还给每个新兵发了两瓶水果罐头。那时的我,只顾着高兴和盼望着早点进藏了,根本就没想到应该回家去看望一下父母,和家里人说一声告别的话。那时的我,真是个无知的少年,糊里糊涂的还没长醒。

    1971年4月3日的早上,我们告别了新兵连,踏上了进藏的征程。满载着新兵的汽车在成雅公路上集结后,一辆跟着一辆朝着西藏进发了。车队行驶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新兵们有说有笑,非常开心,但在指导员和接兵干部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笑容,能够看到的则是他们眼睛里包含着的泪花。当时我不明白,接兵干部的家都不在成都,为什么离开成都,他们会如此难过?难道西藏真的很苦吗?等待着我们的将是什么?

    第一天我们抵达了雅安兵站。夜晚战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我和战友小冯却怎么也睡不着,也许是因为我们俩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吧。小冯轻声地问我“离开成都前,你和家里人一起照相了没有?”“没有,你呢?”“哎,我也没有。”不说这些还好,一提起这些,我们都开始想家了。

    新兵训练期间,我曾几次回家,但每次回去都只顾着高兴,根本就没想到要和家人一起照张像,现在想来真是有些后悔了,万一哪天我们在西藏“光荣”了,连张和家人的合影都没留下来,真是不想不难过,越想越难过啊,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眼眶湿润了。

    第二天晚上我们宿营在二郎山下,那个兵站不大,兵站外边是一条大河,河水不仅清亮,而且又宽又急,遇到岩石冲起的浪花足有一尺多高,晚上睡在房间里都能听到“哗啦啦”的河水声。

    早上出发前,驾驶员领着我们背诵了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接着他说,“我们今天将要翻越二郎山,这是川藏线上的第一座大山,虽然山上的道路危险,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证大家的安全,请同志们放心。”

    那时候,二郎山没有隧道,进出西藏的汽车都要从山上翻过,二郎山的盘山公路绝大多数是修筑在陡峭的山崖上,路面很窄,非常危险,加上冰雪路滑,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

    二郎山下春意盎然,山上却是寒气逼人、雾气弥漫,道路两旁还有许多尚未融化的积雪,10米不到的车距,仅能看到雾气中的一点红光。翻山途中经过的“水帘洞”和“老虎口”挂满了长长的冰柱,背阴的路段结满了冰凌,汽车像老牛一样,四个轮子陷在冰槽里,喘着粗气挣扎着摇摇晃晃的艰难前行。

    经过几个钟头的缓慢爬行,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当我从山上往下看时,后面的车队还在云雾缭绕的盘山路上像小甲虫一样,一辆跟着一辆缓慢地爬行,那景色非常好看。车队停下来时,为了防止溜车,驾驶员们将三角木垫在了车轮下,同时利用这短暂的时间,他们认真地检查着每辆汽车的刹车,以防下山时发生意外。

    下山时,虽然驾驶员不停的点踩刹车,但汽车仍然像疯子一样,在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一路狂奔。坐在车厢里的我们个个心惊胆战,根本不敢往外看,因为公路下边就是万丈深渊。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大渡河畔。为了让我们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接兵干部特意组织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泸定桥,站在泸定桥上,当我抚摸着碗口粗的铁链,望着奔腾不息的大渡河,背诵着毛主席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种豪迈的心情,真是令人激动不已。我非常庆幸自己成为我们家第二个走过泸定桥的人,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没能留下照片,不然寄张照片回家那该多好啊。

    离开泸定桥,我们来到了康定。康定城不大,但两边的山很高,一条清澈的河流穿城而过,两岸的藏式小楼虽然不高,但很有特色。一些藏族男人牵着马儿悠闲地在街上走着,他们头上的皮帽子和腰刀装饰在一起,给人以非常彪悍的感觉。藏族妇女的服装和身上的饰品也非常好看。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非常自在、非常潇洒。

    在康定兵站休息了一夜之后,车队继续西行,越往西走,海拔越高,自然条件越恶劣,山上光秃秃的,几乎连草都不长。车厢外几乎见不到绿色的植物,所到之处都是土黄色的大山,没有一点生机,只有车厢里的绿色军装和鲜红的五星,才给人以生命存在的感觉。

    由于气候干燥,汽车跑过之后扬起的灰尘很大,我们不得不戴上口罩和风镜,当我们抵达兵站时,脸上和身上到处都是土黄色的灰尘。兵站的伙食也变得越来越差,每天都是豆腐、干菜、海带汤,一点油荤也没有。遇上退伍老兵出藏和新兵进藏的车队同时到达兵站时,供应一时跟不上,那种混乱的场面让人真是又气又好笑。

    记得有一次,炊事员刚挑来两桶稀饭,新兵们就围了上去,战友小冯冲在了前面,他刚低下头去盛稀饭,就被身后伸过去的手,把棉帽子碰到桶里,小冯气恼的抓起棉帽子顺手横着一扫,围成一圈的新兵衣服上顿时粘满了稀饭,那阵势好不热闹。

    当小冯一手提着湿漉漉的帽子,一手端着半碗稀饭,满头大汗从人群中挤出来的时候,他的模样把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

    到达巴塘后,车队休整了一天,借此机会我们来到了山脚下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非常安静,里面安息着几十名烈士,通过碑文上的墓铭志我们得知,许多烈士是在平叛、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也有一些是在修筑川藏公路时牺牲的。烈士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巩固和建设西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未完成的事业将由我们来继续完成。

    离开巴塘我们跨过了金沙江,进入了人烟稀少、神秘而向往的西藏。刚进藏我们就看到了一起翻车事故,18团一辆运送油料的汽车滚下了山谷,车体完全散架,几百米的陡峭山坡上,到处都是散落的零部件。车队领导选在这里停车,虽然什么也没说,但那血淋淋的教训,却深深地教育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此后,我们一路向西,来到了邦达草原。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散布着星罗棋布的牛羊,棕色的帐篷里冒出渺渺的炊烟,一些藏族儿童在向我们远远地招手,他们身边的“藏獒”却充满敌意地注视着我们,不时发出“汪!汪!”的叫声。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里,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

    车队抵达兵站时,正是开饭的时间,由于兵站饭堂太小,新兵们不得不蹲在院子里用餐。就在我端起刚盛好的饭菜准备用餐时,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因为躲避不及,饭碗里顿时落满了细小的沙粒。那一刻,似乎感到老天爷在告诫我们“不要以为大自然总是美丽如画的,它也有你们不知道的一面。假如哪一天你们真正的遇到了我,那就知道我的厉害了。你们要记住,这里是神秘莫测的西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