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自刎而亡。苏射奔脱,往胡地去讫。
白起竖起招降旗,赵军皆弃兵解甲,投拜呼:“万岁!”白起使人揭赵括之首,往赵营招抚。营中军士尚二十余万,闻主帅被杀,无人敢出拒战,亦皆愿降。
甲胄器械,堆积如山,营中辎重,悉为秦有。白起与王计议曰:“前秦已拔野王,上党在掌握中,其吏民不乐为秦,而愿归赵。今赵卒先后降者,总合来将近四十万之众,倘一旦有变,何以防之?”乃将降卒分为十营,使十将以统之,配以秦军二十万,各赐以牛酒,声言:“明日武安君将汰选赵军,凡上等精锐能战者,给以器械,带回秦国,随征听用;其老弱不堪,或力怯者,俱发回赵。”赵军大喜。是夜,武安君密传一令于十将:“起更时分,但是秦兵,都要用白布一片裹首。凡首无白布者,即系赵人,当尽杀之。”秦兵奉令,一齐发作。降卒不曾准备,又无器械,束手受戮。其逃出营门者,又有蒙骜王翦等引军巡逻,获住便砍。四十万军,一夜俱尽。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武安君收赵卒头颅,聚于秦垒之间,谓之头颅山。因以为台,其台崔嵬杰起,亦号白起台。——台下即杨谷也。后来大唐玄宗皇帝巡幸至此,凄然长叹,命三藏高僧,设水陆七昼夜,超度坑卒亡魂,因名其谷曰省冤谷。此是后话。史臣有诗云:高台百尺尽头颅,何止区区万骨枯!
矢石无情缘斗胜,可怜降卒有何辜?
通计长平之战,前后斩虏首共四十五万人,连王先前投下降卒,并皆诛戮。
止存年少者二百四十人未杀,放归邯郸,使宣扬秦国之威。
不知赵国存亡何如,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