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帝王树,是京西潭柘寺里的一棵千年古树。闲暇时候,我喜欢在这棵大树下看书,喝茶,听晨钟暮鼓,听寂藏师傅讲讲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故事。春去秋来,我在这棵大树下度过了十五年的时光,也渐渐熟悉了一个个流传数百年甚至1700多年的故事。每当我站在帝王树下,看着花开,也看着叶落,都会有一种感叹:世间所有的浮华沧桑,都如同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生长是生机,飘零是轮回。老北京人都知道一句老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在潭柘寺的帝王树下,我认真地听老人们谈那些久远的故事,慢慢地,那些故事渐渐进入我的梦乡。一百多年过去了,重新审视那场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甲午大变局,依然令我在午夜梦回之际听到那些痛苦的呐喊声。于是,我尝试着以情感为主线来写出这个故事,写出跨越百年的强国梦与中国梦。作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我希望将《甲午之恋》的故事讲得简洁而富有内涵,让人听后能够有所触动,从这个跨越百年的爱情故事中吸取真正的正能量。
二
爱新觉罗·溥远与云娜,是我寄予了无限美好情感的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看史书,对于大清晚期的人物评说,大都带有一种悲凉或者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我素来不赞同一味指责前人的观点。在这么一个风雨飘摇的历史大变局中,我坚持让爱新觉罗·溥远与云娜在帝王树下,以纯美至真的形象出场,让他们书写一个凄美的爱情,一对龙凤佩,成为他们情定终生的定情物。从紫禁城到刘公岛,围绕着这对龙凤佩展开两个爱情故事,让人看到彻骨的悲,也看到唯美的爱。悲,折射出历史大变局中的个人之悲,家族之悲,民族之悲。爱,折射出人性亘古不变的纯美,一旦情定终生,则海枯石烂,也让人在这场历史大变局中看到了人性中的大美。
三
有很多朋友,在看了爱新觉罗·溥远的人生结局之后心存遗憾。我非常理解这种心情,但我无力也无法改变爱新觉罗·溥远的命运,因为,在他的身上,承载着大清晚期的悲剧般的宿命。在我的心目中,爱新觉罗·溥远正是在大清王朝历史拐点中的悲剧人物,让人们曾经在渺茫之中看到过希望,又最终在迷茫和痛苦中看到厄运降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与一个家族甚至与一个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一个人,无论是伟大还是渺小,无论是格局高还是格局低,终会在历史前进的车辙中留下独属于他的一道痕迹。爱新觉罗·溥远、云娜和小海,都是我心目中虽然微小却并不渺小的历史大变局亲历者。对于120年前的甲午大变局的亲历者们,有很多人陷入无谓的指责与争论之中,其实,对于历史人物,过高的苛求与过度的宽容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设身处地去换位体验一下,自然倍感交集。
四
爱新觉罗·溥远与小海的相遇,是我在小说中为刘公岛或者说中华民族改写命运留下的一个伏笔。爱新觉罗·溥远虽然没有能够实现拯救大清的夙愿,但我让小海传承下了他的使命,作为一个见过大风大浪而又富有血性的渔民的后代,小海接过了爱新觉罗·溥远送给他的龙佩,同时也如同传承下接力棒一般要一代代去实现家国天下的理想与追求。斗转星移,120年北洋海军的强国梦虽然逝去,但以爱新觉罗·溥远为代表的探索者的影子永远留在时代前行的阶梯上。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在小说中力图让这个渔民的后人一代代在现代海军建设发展中施展才华,特别是在叶凡身上看到年轻军人的血性和谋略。
五
甲午年,不只是一个岁月轮回,记载着一百二十年的屈辱与奋争;刘公岛,不只是一座岛,承载着战火硝烟,承载着血色记忆,也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我曾经数十次来到刘公岛,每当我漫步于刘公岛上,看海岸坚韧如铁的礁石下浪花翻腾,一轮朝阳跃出海面,我都会为甲午战争的巨大创伤而深感悲痛,为甲午战争之后的历史纠结而深思。***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海鸥飞,天地远,看遍人间冷暖。我始终认为,与其沉浸在纪念甲午战争失败的阴影之中,不如深刻总结甲午大变局的原因教训,以历史警示现实,在反思中学会因时度势,振奋精神,让新入列的军舰从这片海域启航,让强军梦在军号声中凝聚所有当代军人的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图强。
六
电影开机的时候,我坐在刘公岛的海滩上,看夕阳西下,海鸥飞翔,一艘军舰从远方驶向军港。在凉凉的海风中,我想起了《甲午之恋》中跨越120多年的两个爱情故事,一个凄美,一个唯美,写下了这首歌:
我的梦在海边,
浪花翻腾。
海鸥飞,
天地远,
看遍人生冷暖。
我和你在梦中,
执手相看。
落花飞,
蝶成双,
梦回冷月边关。
家国梦数百年,
硝烟弥漫。
再回首,
听风涛,
翻越云水山巅。
我和你手牵手,
一生相恋。
情至深,
爱无言,
走过万水千山。
追梦人在路上,
代代相传。
中国梦,
再扬帆,
书写豪迈诗篇。
七
电影中海祭的场景,是我极为看重的一场戏。之所以看重,是因为渔民们自发组织的海祭是真实的。对于这个海边传承百年的海祭活动,我一方面感动于渔民们这种坚持自发的祭拜活动的执着精神,另一方面也感动于中华民族血液中流动着的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海祭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撒花和敬酒,烈酒祭英雄,鲜花献英魂。花瓣飘飞,让我看到了京城四合院里的四月槐花,潭柘寺帝王树下的三月玉兰花,刘公岛对面东山上的五月桃花和杏花。花飞如梦,于是,我想起了康熙皇帝曾经写的半阙诗词,更是感叹:彼时的大清帝国掌门人是何等的英武睿智,而甲午战争时的大清帝国又是何等的狼狈不堪!花瓣飞舞,在声声叹息中,我为这场海祭而写下一首歌:
桃花飞,
杏花飞,
片片飞花蝶如影,
花儿思念谁?
槐花飞,
桂花飞,
点点落花逐流水,
落花梦中飞。
歌千阙,
词千阙,
天长地久情切切,
长亭吟留别。
诗一行,
赋一行,
墨染白笺泪成双,
相思两茫茫。
长相思,
长相忆,
飞花舞一曲,
片片风中问归期,
今生来世勿相忘,
勿相忘。
八
1999年夏天,我曾独自在旅顺口的山坡上居住了一周时间,在这座一百二十年前曾经被野蛮屠杀的“远东第一要塞”走走停停,寻访一些老人。这是一座曾经被日军残酷无情地屠杀无数生灵的城,谈起甲午战争的巨大创伤,旅顺的老人们无不痛彻心扉。为了抚慰那些游离的冤魂,为了安慰这座城,我最终还是让一个出生于这座城的美术学院的学生用画作来实现这个愿望,让她在旅顺口的高山上画下一朵莲花,希望莲花是照亮这座城市的一盏明灯,指引那些冤魂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