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飘下零星的雪花,嗖嗖的小北风吹得人直打寒噤。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曳,白色的挽联挽幛在风中抖动。悲伤的气氛笼罩了整个狄府,人们臂上佩戴黑纱,眼圈哭得红红,为狄仁杰的去世而哀伤。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忙里忙外布置着灵堂,准备着百官前来祭拜。
管家匆匆跑来:“老爷,万岁驾到。”
“啊!”狄光远大吃一惊,自己尚未发丧,万岁又是如何知晓,况且万岁也不该为一个臣子祭拜呀。他急慌慌迎出府门,皇上已在府门前下轿了。
“万岁,臣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女皇走进府门边走边问:“令尊病体如何?”
这一问,狄光远始知皇上是来探病的,他止不住悲悲切切:“万岁,家父他,今晨过世了。”
“怎么!”女皇愣得一下子站住了,“这么说,朕来晚了!”
“万岁,父亲在天有灵,一定也会感激的。皇上万乘之尊,竟屈驾到府看望,这荣耀重过泰山了。”
“不说这些啦,领朕再看一眼朕的老相国。”
狄仁杰安卧在板床上,神态安详,看不出痛苦。女皇近前来,注视许久,禁不住眼中流泪,自言自语:“天哪,苍天,为何夺去我的国老,朕今后有事再问何人啊!”
跟随的小顺子在身边低声问:“万岁,这件棉袍该如何办?”
女皇转而对狄光远说:“只因天寒,朕担心国老体弱难御风寒,亲手缝制了一袭棉袍,本打算今日送到府上。谁知国老已然仙逝,这棉袍生前他未能穿上,逝后也要给他遮挡风寒。”她接过崭新的棉袍,轻轻地盖在狄仁杰的遗体上,像是怕把狄仁杰惊醒。
狄光远不觉跪倒在地叩拜:“皇上对家父天高地厚,真是皇恩浩荡,臣便万死亦难以报答圣恩之万一。”
“起来吧,朕真的舍不得国老离去呀!”
“万岁,家父在走前,曾口述一信,要臣交与圣上。”狄光远奏道,“是否呈陛下?”
“遗书何在?与朕一阅。”
狄光远呈上书信,女皇接过细细看来:
神皇陛下,臣蒙万岁不弃,得以位列朝班,虽智浅力微,但忠心不泯。春秋有限,黄泉路近,臣将行之际,最为挂心者乃万岁百年后的继位者。武氏诸王,业已官高财广,不宜再掌朝政。遍观万岁子嗣,唯庐陵王可承大统。殷殷挚情,皆为国家民生。临终斗胆,万岁详勘。臣狄仁杰顿首。
女皇久久凝视着遗书,没有言语。狄光远偷眼注意皇上的表情变化,但他看不出所以然来。
女皇把遗书交与小顺子:“狄大人在临终之际,想的不是如何为子女谋利益,而是一心为国。可敬啊。”
狄光远悬着的一颗心放下来:“万岁,家父言辞或许多有冒犯,陛下能够谅情,臣也就安心了。”
“待朕返回,下旨着户部拨库银八千两。你要把国老的丧事办得体面些。”女皇又说,“在京的文武百官,都要到府吊唁。”
狄光远跪倒叩首:“臣代亡父谢主隆恩。”
女皇离开狄府后,百官陆续前来悼念。吉顼自然要首位祭拜,张柬之紧随其后。拜毕,张柬之对吉顼低声告知:“吉大人,下官要去府上,有要事商议。”
吉顼顿了一下:“你我分开行走,以免引起外人生疑。”
在吉顼回府一刻钟后,张柬之也到了。二人免去客套话,吉顼点明主题:“张大人过府,想必是为的武三思亚献一事。”
“吉大人明鉴。亚献事小,继位事大。”张柬之直率指出,“若武氏继位,则国将不国,必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张大人所忧,亦吉某人所虑也。”
“吉大人,狄大人给万岁留下一封遗书,建议庐陵王继位,你我亦当朝此方向努力,不能让武三思得逞。”
“据说,万岁看后,没有表态。”
“这就给了我们机会。”
“正是。当前最能影响万岁意志的,莫过于皇上的面首张昌宗和张易之。”“因此,我就是要和吉大人说说如何改变二张的态度,使他们在皇上枕边多吹复立庐陵王的耳风。”
“怕是很难,”吉顼言道,“武三思巳先走了一步,馈以二张豪宅和佳人,亚献之事,就是二张所促成。”
“无妨,我们再想想办法,管叫二张……”
“还能改变他二人的意志吗?”
“这就需要吉大人的配合。”
“但不知要我怎样做?”
“你和他二人原本交好,你的话他们还是会听的。我再给你做些必要的铺垫,他二人不难改弦更张。”
“不知张大人有何妙计?”
“我就这样做……”张柬之说出了他的计划。
吉顼点头:“倒是一条好计。”
女皇回到迎仙宫,依然沉浸在对狄仁杰去世的悲痛之中,二张便又得清闲了。两个人控制不住豪宅的诱惑,相约去了武攸宁相赠的宅院。
家人热诚相迎,八位美女殷勤服侍。张易之兴之所至,挑选四名美女:“你们随我到别室寻欢。”
张昌宗表示赞同:“如此最好,免得你我兄弟相互尴尬。”
张易之正要出屋,两个脸蒙黑纱的壮汉悄无声息的踅进房来。手中两把明晃晃的钢刀:“都给我站住,谁也不许动。”
八个美女吓得以手掩面,全身筛糠一般。张昌宗壮起胆子:“二位好汉,意欲何为?”
蒙面人只露出双眼两位张大人,你们在这好生快活啊。”
张易之胆怯了:“好汉,我们只是偶尔为之。”
蒙面人厉声质问:“你们为武三思、武攸宁吹皇上的枕边风,想让他二人继承皇位,可是有的?”
“这,”张昌宗在辩解,“他二人只是亚献和终献,至于能否继位,那是由皇上决定。”
“请问,二位是……”张易之想要弄清来者是谁。
“问也无用。”蒙面人用刀尖指向张昌宗的鼻尖,“张大人,今日我也不伤害你,但有一言相劝。自今日起,不要向皇上絮叨武氏族人继位。”
“这,”张昌宗在猜测,“你们是李唐的人?”
“差矣。”蒙面人言道,“武三思继位,对我武家并非好事。吾皇百年后,武三思定然坐不稳江山,李唐后代和文武百官,必群起而攻之。这样,定要殃及武氏全族,我们不能跟着他二人倒霉。”
“啊,二位是武氏一族。”
“就不用明知故问了,”蒙面人恶狠狠地警告,“按我们所说的去做,不然你们俩就得人头落地。我们来去自如,随时可取尔等首级。”
张易之吓得连声应承:“一定照办。”
蒙面人举起刀又晃了几下:“二位,可记住,不要让这把刀开荤。我们去也。”
两个人出了门,闪身跃上房脊,转瞬即不见了。
张柬之在客房中往来跋步,他不知事情办得怎样。心一,直在悬着,怕万一,出了纰漏。他正在焦虑中,两个蒙面人闪身进来。他们摘下面罩,露出了真实嘴脸。原来是两个重要的握有军权的大人物,一位是左羽林将军恒彦范,一位是右羽林将军敬晖。
张柬之迎过去:“怎样。”
恒彦范脸上略带笑容:“所幸不辱使命。”
“末将看,二张已铁定把我们视为武氏族人,而且,已吓得服服帖帖,如果是一锅汤,也有八分开了。”
“好,那我就再让吉顼加把火,将这锅汤给烧开。”张柬之鼓励他们,“二位将军辛苦了,待到庐陵王复位,本相一定要他重重封赏。”
“愿听相爷驱使,赴汤蹈火不辞。”左右羽林将军同声响亮地回答。
张易之和张昌宗心事重重回到迎仙宫,两个人一路上默默无言。进了宫门后,张易之忍不住问张昌宗:“六弟,我们对蒙面人的承诺,究竟该如何兑现?”
“我们真就自食其言,反将梁王他们抛弃吗?”
“这也怪不得我们,他的家族内部不和,我们犯不上为了武氏执掌皇权,去冒丢命的风险。”
“那两个蒙面人,真就能随时来到你我身边。”
“你没看见,他们离开时纵身一跃便没了踪影。说不定何时手拿钢刀出现在你的面前,问起承诺,何以回答?”
“听五哥的意思,还真要向万岁进言。”
“我想,便是应付也得走走过场;万岁若是不应,也就怪不得我们了。”张易之决心进目。
二人正向前行,吉顼从旁侧迎过来五郎、六郎,一向可好。”
“噢,吉大人。”张昌宗甚是欢喜,“正有一事委决不下,就请吉大人给拿个主意吧。”
“好啊,多日不曾见面,我也有话要说。”吉顼正中下怀。
三人进了偏殿,二张便分别讲述了发生的情况,张易之称他认为应向皇上进言,而张昌宗不知当否。
吉顼沉吟一下:“二位,有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们想没想万岁百年之后,将依靠何人?”
这话还真把二张问住了,他二人现在是风云得意,根本没思考以后的事。张易之说:“我们都被万岁封了高官,日后也可安享富贵呀。”
“五郎差矣,”吉顼告知,“恕我直言,二位本是靠男色取悦圣上,而百官们早就颇有微词,难保万岁百年后不报复你们。而武三思看来是指望不上了,一则是万岁心中业巳另择继位人选;二则是武三思即便得以继位,也必将被赶下台,那时你们孤立无援,岂非坐以待毙。”
张易之对吉顼原本就很倚重,听了这番话觉得危机巳在眼前,便诚恳地:“吉大人,烦请教我兄弟一个趋避之法。”
“据我所知,万岁有意复立庐陵王为嗣君,二位现下在万岁身边能说得上话,何不促成此事?日后庐陵王继位后,也会感念二位的劝进之功,非但可以保住性命,还可加官晋爵。这顺水推舟之事,又何乐不为?”
张易之连连点头甚是有理。”
张昌宗也拱手致谢:“承蒙吉大人指教,到时相爷可要为我弟兄做主。”
“这是自然,不消嘱咐。”吉顼满口应承。
宰相张柬之府中,正在设宴款待客人。在座的都是他的至交,自然包括左羽林将军恒彦范,右羽林将军敬晖,还有新任宰相崔玄玮,右台中丞袁恕。张柬之举杯各位大人,眼下武氏势力相当庞大,我等还当密切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以便随时应对突发的各种变故。”
袁恕接话道:“我们五人既已结拜,便情同手足,复唐的目标既已确立,便当一往无前地走下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敬晖举起酒杯:“我提议,大家以张大人的话为准,他说怎样便怎样。若无二心,便干了此杯。”
众人全都站起干!”
管家进来禀报:“老爷,吉相爷来访,已在府门。”
“这……”张柬之一怔。
崔玄玮急忙说道:“我等宴饮,不能叫他得知。同为宰相,请我却隔着他,徒令他生疑。”
“有理,”恒彦范赞成,“张大人,你自己单独见他才是。”
“好,就依各位之见。”张柬之将吉顼迎到客厅,落座后双方寒暄。
吉顼似乎不经意地说:“张大人,脸色红润,酒气微熏,莫非有贵客在府。”
“哪里,”张柬之不动声色,“近日老夫偶感风寒,适才饮下一盏药酒。”
“原来如此,大人可要及时调理。”吉顼要表功,“张大人,所幸吉某不辱使命啊。”
“如此说来,那二张应承了在皇上那里为庐陵王进言?”
“正是,”吉顼得意地,“二张相当紧张,一再要我届时保护他二人。看来此事已是十有八九。”
“吉大人立下大功,庐陵王复位后,老夫一定力谏新皇重加封赏,绝不能让吉大人失望。”
“全凭张大人做主,为了庐陵王复位,我可是竭尽了全力。”吉顼起身张大人,我就不多打扰了。”
“为避人耳目,恕我就不远送了。”
吉顼走后,张柬之回到酒席宴上,将过程对众人学说一番,大家无不欢欣鼓舞。兴奋之后,袁恕提醒大家:“越是顺利的时刻,越要想到困难,我们应该派人去给庐陵王打个招呼,让他心中有数。”
“对,不只通报消息,还要提防对方抢先下毒手。”敬晖想得更深一层,“要派几名武功高强的高手,前往庐陵,确保庐陵王不被暗害,以免我们白白辛苦一场。”
张柬之也被提醒:“此言有理。我们宁可把事情考虑得复杂严重一些,也不能让武氏得手。”
“何人去往庐陵合适。”崔玄玮问。
“末将前往如何?”左羽林将军恒彦范主动请缨。
“恒将军前去不妥。”张柬之反对,“你身为羽林大将,不在职上,会引人生疑。恒将军弟弟恒彦模,武功不俗,着他带几人前往如何?”
“如此甚妥。”众人尽皆赞同。
张易之和张昌宗又来到女皇身边,心绪不佳的女皇见了他二人还是露出了笑容:“朕已说过,你二人只管去开心潇洒,这里不需要你们照看,却为何又回到了朕的身边?”
张易之一副真切的样子:“万岁不开心,我们也就没有情绪,这不是惦记着陛下您吗。”
“倒是一片真情。”女皇明显示好。
张昌宗将话引话万岁是否因为继位人选之事忧心?”
“你如何得知?”
“陛下,”张易之就直言了,“据说狄仁杰留下遗书,不赞成武氏族人继位。万岁大概是为此委决不下。”
“这可就是不符你二人的心愿了。”女皇问道,“朕若不把江山交与武三思,你们肯定会失望吧?”
张易之答道万岁,其实我弟兄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看如何做对陛下有利。圣上若下定决心,不必在乎别人怎么想。”
张昌宗也就说道:“近日,臣也反复思考此事,按说亲生儿子总比侄子要近得多,江山交予外人,着实有些别扭。”
女皇睁大吃惊地眼睛:“不对呀!你二人一直力主武三思继位,怎就突然变卦了?”
“万岁,其实我们也在观察陛下的变化。万岁心里早已倾向传位于庐陵王,该下决心就下决心吧。”
“你怎知晓朕属意我儿李显。”
“大臣们纷纷议论,狄仁杰的遗书写得明明白白,我们再笨,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张易之回答。
“咳,”女皇长叹一声,“此事困扰朕数年之久,始终拿不定主意,狄仁杰的话令朕已有倾向,再听你二人一说,朕就可以下决心了。”
“那万岁就该开心高兴了张易之靠过去万岁为国实操劳,这几日又多了皱纹,臣还心疼呢。”
“就是嘛。”张昌宗也靠过去,“万岁龙体要紧,莫再忧心忡忡了。”
二张在豪宅遇到蒙面人的情况,武三思已获悉多日了,一直想向二张问个明白,这一日在迎仙宫终于遇见了张易之。武三思赶紧凑过去:“五郎,这一向也不见你的身影。”
张易之显得特别冷淡:“啊,梁王爷,下官要服侍皇上,自然难得清闲,不像王爷是享福的人。”
“元日亚献,全靠五郎美言,赠与美女并豪宅,怎不见五郎、六郎光顾?服侍万岁再忙,总能偷闲过去玩耍。”
“哼,别说你那破院子了,差点没要了我弟兄的性命!”
“怎么,发生了意外?”
“下官好心好意在万岁面前进言,意在让你承继皇位,谁料你们武氏族人竟然指责我们加害于武氏全族,并以性命为警戒,无奈之下,我们求皇上别再将皇位传予你了!”
“五郎,此拿我已有所闻,且问遍武氏族人,决非他们所为,定是别人冒充,以此破坏我的前程!”武三思恳求道,“千万不要为此动怒,还要让皇上将大位传于我们。”
“晚了,已不可挽回。”
“只要五郎努力,还会枯木逢春。”
张易之已是没心情和他多说:“实不相瞒,万岁已然决定了继位人选,打算复立庐陵王!”
“啊!”武三思一惊,“当真?”
“谁还有心思和你开玩笑。”张易之说罢,匆匆离他而去,把武三思晾在了那里。
武三思呆呆伫立在宫院中,仿佛傻了一样。这事对他的打击太大了,这可不是小事一桩,明明江山巳经到手,这转眼间就失去了。他失魂落魄一样到了建昌王府,依旧是一阵阵发蒙。
武攸宁见状问道:“王叔,你这是怎么了?”
武三思坐在太师椅上一言不发。
“王叔,你倒是说话呀!”
“咳!”武三思长叹一声。
“我的王叔。就是天塌下来,也得让小侄知晓啊!”
“王侄啊,”武三思带着哭音说,“皇上把咱们给抛弃了,她已决定复立庐陵王继位。”
“有这等事?”武攸宁不像武三思那样容易激动,他遇事一向沉稳,“看来,李唐后人和支持他们的人一直贼心不死。”
“是豪宅中的蒙面人,坏了你我的大事。”
“这只是一个方面。难道王叔没有听到,狄仁杰死时遗书皇上,还力主复立庐陵王呢。”
“不光是他,那个张柬之,更是视我等如眼中钉,也在积极策划,让李显重登皇帝宝座。”
“哼!”武攸宁冷笑一声,“他们也不要得意得太早,我要叫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是皇上已然下定了决心,又如之奈何?”
“怎知皇上已然铁定?”
“张易之亲口告诉我,这不会有假。”
“皇上决定了武攸宁发出冷笑,“要是李显暴亡,她还立哪个。立李旦?那个窝囊废,把他掀下来绝不吃力。”
“李显活得好好的,怎能说死就死呢。”
“要李显死,还不容易,”武攸宁脸上现出杀气,“我们派两个武士,前往庐陵除掉他。”
“啊!”武三思这才明白,“你是说要……做掉李显。”
“正是。”武攸宁恶狠狠地回应,“而且是宜早不宜迟!选好杀手,明日就起身赶赴庐陵。”
“太好了,真是釜底抽薪的绝招。”武三思觉得分外解恨,“让李唐一伙和皇上的如意算盘全都落空。”
庐陵郊外的一处庄园,原本是一位大臣的私宅,后来被籍没归官,便成了被赶下台的废皇帝庐陵王府。李显的命运可说是大起大落,本已登上了皇帝宝座,万万没想到竟被生身母亲撵下宝座夺去皇位。放逐到这偏远的庐陵,虽说吃穿不愁,用度充裕,但心灵上的抑郁,有如巨石压在胸膛。李显这二十多年来,可以说每日都是如履薄冰。他时刻担心,说不定何时,他的母亲的圣旨降临,会随时随地索要他的生命。
暝色渐次退走,夜幕悄然降临,李显的书斋还没有掌灯,他一个人静坐在书桌前,面对着刚刚完成的一幅画作,不知是在欣赏还是在伤感。
昔日的皇后今日的王妃,轻轻步人室中,将几盏灯逐一点燃。之后,蹑手蹑脚来到李显身后,注目向书案上望去。但见一幅秋荷图呈放在面前,画面是一池碧水,几枝败残的荷花,夕阳的余晖,涂抹在开过的花朵上,更加凸显出意境的凄凉。王妃明白,画是李显内心的写照。丈夫心中的愁苦她岂能不知,便打算开导夫君几句,让他走出忧烦的困扰。
这时,李显提起了毛笔,刷刷点点题下了一首诗:
夕阳斜照晚风中,败花残叶自凋零。
羞见秋荷凄凉景,愁忆昔日胜火红。
王妃言道太伤感,太凄苦了。”
“难道我们的命运不是这样吗。”李显放下笔。
“王爷,要振作起来,荷花今年开过,明年还会绽放。你要期待来年哪!”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都等了二十多年。”李显明显是彻底失望,“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哪。”
王妃劝道:“王爷会有出头之日的。”
“咳,我是不指望了,我也不愿在梦想中生活。”李显无聊地站起,“得过且过混日子罢。”
两个黑影无声地人室。
两个蒙面人已到近前,两把利剑闪着寒光指向二人的胸口:“都别动!”
“你们!”李显在紧张地思索。
王妃要比李显机灵:“好汉,要金要银,我都满足你们,只求不要伤了王爷“金银如粪土,二位拿命来。”蒙面人开口了。
“请问,我们与好汉有何冤仇?”王妃发问。
“无仇无恨,我们是奉命而来。”蒙面人解释道,“二位不要记恨我们,是你们的寿数到了。”
“两位好汉,还请告知是何人指派,也好让我们死个明白。”王妃询问。
“也好,你们巳是死到临头,告知无妨。”蒙面人答道,“我们是奉梁王爷和建昌王之命而来。”言毕,二人挺剑向前便刺。
李显双眼一闭,等待利刃穿身的那一刻,却听到“哎哟”两声,睁眼再看,竟是两个蒙面人握剑的双手各穿透一支铁镖,双剑俱已落地,而从窗外,门外,嗖嗖嗖,窜进几个手握兵器的勇士。
李显有些惊愕地问:“你们是……”
“禀王爷,我们是奉宰相张柬之大人命令,前来保护王爷。”为首的恒彦模上前便拜让王爷受惊了。”
李显起身双手相扶:“快快请起,何必行此大礼。要不是你们来得及时,本王的命就没了。”
“还是张宰相虑事周密,要我们星夜兼程,否则就让武三思一伙得逞了。”恒彦模命手下将两个蒙面人捆绑起来。
李显追问刺客:“你二人姓甚名谁,又是如何受武三思差遣。快如实从头招来,以免皮肉受苦。”
可是两个蒙面人任你如何审问,只是紧闭双唇,再也不发一言,弄得李显也没奈何。
恒彦模告知:“禀王爷,他们不说也无需再问,解回京里,交有司拷问,还怕他们不招。王爷与王妃且收拾停当,做好上路的准备。”
“这是为何?”
“据小人所知,皇上已决定王爷再做嗣君,而且很快就将派人带圣旨接王爷回京。王爷就做好准备吧。”
“此话当真?”
“怎会有假。”恒彦模告知,“为了王爷复位,宰相,还有家兄,包括故去的狄大人,可是费尽了心血啊。”
王妃早已是喜于言表:“王爷,荷花总有重开之时,为妻所言不差吧。”
但是,李显始终高兴不起来。出生以来,宫廷内的斗争太错综复杂了,变化就像走马灯一样,他不敢相信不会再有变故:“咳,且听天由命吧。”
在嫩草吐芽柳叶初绽的初春,李显回到了阔别二十载的洛阳。他百感交集,说不清是喜是悲。因为他心底没有把握,所以情绪一直是沉闷的。他觉得一切的变数都太大了,现在嗣君弟弟李旦怎么办,梁王武三思等武氏全族会甘心让他登上嗣君之位吗?既然能往庐陵派遣刺客,难道就不能在京城再故技重施吗。虽说是回到了都城,他依然小心翼翼提心吊胆。
两名刺客经张柬之审讯,业已有口供,是武攸宁所派。张柬之进宫向女皇奏报万岁,这是二犯的口供,请旨定夺。”
女皇看过,双眉紧蹙,少时,将口供推到了一旁:“张大人,且先留在朕处,容朕思之。”
张柬之不知女皇要怎样处治,但他知道,要治两名刺客的罪太容易了,关键是此案牵连武攸宁、武三思,这就让女皇棘手了。他明白不宜多说,便识趣地道一声“臣遵旨”之后,退出了宫院。
武三思、武攸宁奉旨进宫。李显回京的消息,他们已然知晓,两名刺客没有回来交差,说明肯定出了问题。二人在拜见女皇时,本就战战兢兢,再见女皇绷着脸带着怒气,就更加诚惶诚恐。
女皇怒气冲冲,将口供丢过去:“你们自己看看!”
武三思一看是刺客的口供,情知不好,和武攸宁再次双双跪倒:“万岁,臣侄知错了。”
“此口供系张柬之审出,你们自己说,该当何罪?”
“姑母,无论如何要救侄儿一命。”武三思叩头。
武攸宁更是叩首不止:“姑奶,侄孙的小命就靠您保全了。”
“咳!你们哪。”女皇数落他们,“本无寸功,得以封王,即当知足,偏偏还要觊觎皇位。其实,朕是为你们着想才违逆天意,打算将你们送上皇位。朕百年之后,只怕你们也要被人赶下台,甚至殃及武氏全族!”
“侄儿等愚昧。”武三思恳求,“姑母身居九重,皇权在手,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武氏的富贵荣华。”
“咳,谁让我是你们的姑母、姑奶呀!为今之计,只有和稀泥了。”女皇警告,“你们都要从内心里配合,不可阳奉阴违。否则,朕殡天之后,你们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但不知姑母究竟要我等怎样做?”
女皇遂将她的想法细说一番,武三思与武攸宁虽说从心里不赞成,但毕竟暂时保住了性命,若是惹恼了皇上,眼下便性命难保。以后的事,且走一步说一步,谁能预料皇上百年之后会如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