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述措施,罗兰借鉴地球上体育赛会的商业运营模式,通过卖门票、卖装备、卖彩票、卖广告等等众多方式对比武大会进行全面细致的商业运营。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不光能够达到盈利目的,还将为基特兰德城提供众多就业岗位,刺激消费,最终带动全城经济活力。
罗兰写完盈利方案之后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纸面上的推演清晰合理,但要切实执行下去并不容易。
为了防止参与运营的工作人员营私舞弊,罗兰最后补充了一条——建议组建一个监督审计部门,由文化水平较高、忠于领主的寇德牧师出任督察员,确保各家店铺往来账目清晰,应缴款项一文不少,贪污受贿偷税漏税者交由法庭严加处治。
罗兰觉得维格拉夫最适合担任该部门的领导,但是他没有在方案中举荐维格拉夫,免得贝奥武甫怀疑他们私下里做了什么交易。
搞定比武大会运营方案,罗兰换了一份稿纸,继续撰写一部篇幅更长、内容更复杂的文章——《基特兰德城及其周边乡村调查报告》。
旅行期间,罗兰养成一个习惯:每到一地都要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写成一份详实的报告寄给父亲,作为日后施政的参考。
相对于之前走访的那些村镇,比如大兔子窝镇和谷地村,基特兰德的规模无疑要大得多,社会阶层更为复杂,需要调查的环节也更多。
罗兰活动一下有些发酸的手指,提起钢笔在稿纸上列下提纲,准备从地缘环境、社会阶层、权力架构、军事防务、宗教民俗、农工商贸、财政税收、教科文卫等诸多方面加以论述。当然,这里的“科学技术”与地球上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主要是指炼金术和魔法的应用。
罗兰梳理了一下提纲,发现还漏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就在末尾补上一项——关于基特兰德的工会运动。
笔尖在稿纸上顺畅的流动,罗兰在撰写报告的同时也在重温材料,加深思考,对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而写到“宗教民俗”这一节,他谨慎地搁下笔,决定明天亲自去城里各大神殿走访一遭再下结论。
维格拉夫是一个很严谨的人,第二天早上七点准时来敲门。
冬季的北地夜长昼短,七点钟天刚蒙蒙亮,路上没有几个行人。寇德大圣堂坐落在大竞技场正北方,如果把大竞技场看做一枚指环,那么寇德大圣堂就好比镶嵌在指环上的钻石。
罗兰远远看见七尊高大威严的大理石雕塑陈列在教堂门外广场上,便加快脚步走过去就近观赏。
七尊塑像都是基特兰德蛮战士形象,手持各种武器做出战斗姿态,雕工颇为传神。这些塑像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身****,背上雕刻出大幅纹身,罗兰逐一看过去,纹身呈现为熊、狼、鹰、蟒、猿、狮、龙七种野兽形象。
“这些雕塑象征着七大图腾武士,他们都是捍卫寇德教会的斗士,也是贝奥武甫大人的侍卫。”维格拉夫适时向罗兰介绍这些雕塑的寓意:“只有那些忠于寇德信仰,忠于贝奥武甫大人的勇士才有机会选择一种灵魂图腾,接受贝奥武甫大人祝福并将之纹在背上,在那之后,将会随着自身成长获得对应的图腾之力。”
“比如你的龙图腾?”
“没错,我的龙图腾就是贝奥武甫大人亲手绘制的,这种图腾只有龙血生物才能获得,在七种图腾武士中占据的比重很小,但它毕竟是一种荣耀的象征,自从竖起这尊雕像,就没有人敢公开歧视像我这样具有龙族血统的基特兰德人了,否则就等于侮辱寇德教会,必将遭到所有寇德信徒的声讨。”维格拉夫眼中洋溢着自豪。
罗兰微微颔首,望向雕像的眼神里多了一些敬佩的意味。
雕像的意义不只取决于雕工是否精美高超,更在于其体现的精神。贝奥武甫在寇德大圣堂门前树立起龙图腾武士雕像,实际上是用宗教精神化解种族矛盾,将“龙血”这一因素纳入到寇德信徒的阵营中来,为那些具有巨龙基因的混血儿撑开一把保护伞,使之免遭歧视并且提供一条上升渠道,激励他们投入寇德信仰的怀抱,努力表现自己出色的一面,争取晋升为一位光荣的龙图腾武士,维格拉夫就是怀有上述梦想者的“标杆”。
包括维格拉夫在内,绝大多数龙血基特兰德人并非自愿获得龙族基因,而是祖先遭到“龙之眼”恶棍**之后诞生的私生子。
他们从打出生就要忍受歧视的目光,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往往会在成年之后、拥有一定实力的时候,就向那些曾经侮辱、歧视他们的家伙发起血腥报复,过后要么因罪行受到惩罚,要么逃离基特兰德城,怀着一腔怨愤投奔“龙之眼”,成为昔日同胞的敌人。
安德莉雅的遭遇就是上述悲剧的一个缩影。
这种冲突从基特兰德城创建以来就不断上演,每次冲突都会制造出更多仇恨,加深族群裂痕。
在最严重的时期,基特兰德城甚至实行过一条残酷的法令:禁止一切龙血生物在城内定居,基特兰德女性产下的龙血后代必须立即溺毙永绝后患。
这种近乎种族灭绝的法令显然无法长期执行,后来虽然废除,但是对混血儿的歧视并没有改变,一直持续到贝奥武甫和娜塔莎夫妇从新大陆游历归来。
任何种族矛盾的产生都有历史原因,调解********、促进民族融合也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遗憾的是融合的努力往往会以失败告终,酿成更多冲突乃至战乱。
根据地球上的经验,罗兰认为促进民族融合不能只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逆向民族主义更不可取,真正有效的手段只有两种:要么输出强势意识形态移风易俗,要么输出强势宗教信仰使异族皈依在同一神祇的大旗之下。
两种手段的本质都是唤醒不同民族之间的精神共识,“求同”战胜“存异”,最终达到消除差异的目的,多民族融合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文明共同体。
在那之后,国际竞争的主体就不再以民族为单位,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直到强势文明融合弱势文明;而当强势文明因为种种原因陷入衰落,就会被更强势的文明融合,重复上述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