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次是山南道巴川郡送来的庸调,主要是钱、布、绢、棉等!那粮食归司农寺,与我等无关!”
“那好,我等即刻出发!带几个人去合适?”
“你我二人各带两名胥吏就行,这具体事务还是由他们办!你我监督就可以了!”
于是杨游带着萧南、赵荃二人,与杜义一道,出了皇城,直奔城东春明门。
出了京城,不一刻就到灞水桥输货场。杨游一看,这个货场怕是有上万平方米,规模惊人。
全国所有的送往长安的租庸调,除了归司农寺管理的粮食、草料外,全部要送到长安城东春明门外灞水桥输货场。由太府出纳使、御史台、太府寺派人监督收纳。
检查完数量、质量,分装好以后,送完皇城太府寺左藏库收藏保管。
按照以前规矩,必须有御史台的监察御史或者殿中侍御史参加监督验收,那时太府出纳使是由侍御史或者殿中侍御史兼任的。
如今太府出纳使由杨慎矜兼任,他本人就是御史中丞。而且出纳使判官杨游也摄监察御史衔,所以无需另外派人监督,一切都由杨游做主。
刚到货场门口,就看见一位四十岁左右的青衣官员满脸堆笑,在门口抱拳相迎:“卑职铜梁县尉段邦达,参见二位上差!”
“哎!段县尉错矣!杨判官是上差,鄙人可不是!”杜义摆手道。
“杜署令是皇城官员,在卑职看来,也是上差!”
杨游看他二人似乎很熟!
这时杜义笑着扭头介绍道:“杨判官,鄙人介绍一下,这位是山南道铜梁县段县尉!他曾经当过多年的太府寺胥吏,去年流外入流,当了这铜梁县尉!
段县尉,这位是太府寺出纳使摄监察御史杨判官,他还兼着京畿道采访使推官、大理评事等职!这可是我大唐后起之秀!”
“卑职参见杨判官!鄙人读书不明,学识浅薄,所以未能科举及第,只得入了吏途!今后怕是辈子当县尉了!不比二位上差,将来必定前途远大!”段县尉施礼道。
“也不一定,虽然说流外入流者升迁难度很大,不过也有当上高职的!当然郎官、侍郎等清要职,由于法令所限,段县尉是没有指望了!”杜义点点头。
当时人们一把流外入流者当胥吏看待,尽管他们已经当“官”,所以这部分人很难有前途!
“几位快屋里请!”段县尉把二人一行请进屋内。
两名杂役帮着倒茶,还有人把账册递给段县尉,让他查看。
只听段县尉道:“本来按照国家法令,本郡租调所有货物应该于正月三十日前将送到京城,验收完毕。
不过由于本郡昨年水灾,租调征收延迟,朝廷特许延迟至三月末上交。今日离三月末倒只有几天了!还请杨判官将鄙郡之物妥妥验收,以防误期!”
“这次路途可还顺利?”杜义问道。
“还好!此次全走旱路。虽然路途更加艰辛,不过却无翻船之忧!如果翻船,货物全损,鄙人就只有跳江了,哪里有钱赔得起这些货物!”
杨游也知道,这运送租调的人,都是太守从本郡州县官员中临时抽调。谁被抽到,就要万分小心。路途货物如果有丢失,损坏,是由押送人赔偿。
如果赔偿不起,那就坐牢,流放。家小可能也要被没入官府为奴。当然,这押送人可以附加征收运费,有一些利益可得。
聊了一会儿,段县尉把租调的账册递给杜义、杨游。杨游一看,无非是绢、麻、棉等物,不过品种很多,达十几种。
看完账册,接着就是要到现场评定等级,凡是有污损、水渍以及残次品等,都要折数。
杨游在货场四处转悠,看见每个县的货物都贴有标记。石镜县、铜梁县等等。
那段县尉与杜义关系好,却不认得杨游,他与杜义秘语了几句。杜义趁杨游在四处查看之机,把杨游拉到一边,也跟着说几句,杨游皱着眉头,不置可否。
验货的过程很繁琐,每一匹布或者绢都要仔细看过,判定等级,合格的加印。不合格的要折算,也要加盖注明!棉花也要判定等级。
杨游一看,这人为因素也太大,想让国库增加收入,就要想办法增加不合格品,再从老百姓那里重新征税!
看样子,虽然有人说杨慎矜是君子,不过他为了升官,也怕是有意压低了合格率,增加库藏收入,使得太府寺所藏之物够皇帝挥霍!这样皇帝才龙颜大悦,他也就一路高升!
不过这去年的收入,除了这巴川郡外,其余三百多个郡都已经入库。这点东西不过价值十万贯左右,杨慎矜也没有给自己打招呼,看来是让自己做主了!
刚才那杜义已经让他关照巴川郡,他也不太好驳面子,搞不好今后还要长期共事呢!
众人一直忙到中午才搞完。
段县尉自然早就安排好了午餐的地方,众人进长安城吃罢午饭。有人进来给了几人一个袋子,说是一些当地的野味干货,也是惯例。众人自然略微推脱一翻,也就收下了!
杨游辞别众人,拍马就想走。那杜义却走过道:“杨判官,这土特产可不要随意送人,一定亲自尝一尝!”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拍马就走了!
杨游前世可是办公室工作了七八年的人,哪里听不出来他的话外之音?
他一看,这太府出纳使,确实有权。不过这增加百姓税负,以供皇帝任意享乐之事,自己怕是干不了。很多人并未分得土地,二十租种地主的土地,可是税负一文不少,民不堪重负!
这相当于“劫贫济富”!自己那日与杨慎矜说的是“劫富济贫”,与今日所经历之事相反。看来,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
…………
早上,紫林苑。
一大早,杨游就来到紫林苑办事房。
今天要去蓝田县办案!
他准备还算充分,弓箭自然也带着。苟钧还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把横刀,让杨游带上。杨游一掂量,那刀有六斤多斤重!这东西拿着也太不方便,他只得把刀放在马背上。
处理完若干杂事,辞别武判官,便与萧南、苟钧准备出门。还未跨出院门,却有一胥吏进来问道:“请问哪位是杨游杨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