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老国王盖拉斯因心力交瘁,把亲卫军交给欧昂诺斯后。北方集群简直如虎添翼。
现在,阿洛尤斯把两头“雄狮”(第七军团和无敌军团)牵回于自己麾下,等于消除了心腹大患。他自己的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因为他指挥着全马其顿所有的精锐军团,飘飘然的国王开心极了。毕竟英雄也是人啊!好大喜功。
他改乘马车行军了。因为这样他可以左搂右抱两位美人,一个来自法兰西浪漫妩媚,19岁;另一个来自不列颠野性诱昧,16岁。
阿那克萨克索斯送他们出营,他见到国王一副贪恋美色的模样,表情略带嘲笑,心想:
“本王子就够风流了,一日驭数女,情妇满大街。没想到这老家伙更是无耻色徒。
要不是为了王位,怎么舍得把这么两个尤物送入他人怀抱。想想还心有不舍,哼!”
可是在车里的那位更是老奸巨猾,他是故意表演给这位不安分的堂弟看的。他也希望通过这种表现,让弟弟放下戒备,放下包袱。大家共同享受荣华富贵,人生满满,快乐才重要。
可是,阿那克萨克索斯并不一定能体会国王的良苦用心。他也带着自己的军队离开阿莱西亚军营,向驻地诺曼底进发。阿洛尤斯之所以选择他们俩个支撑北线,是一种略带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他感谢二叔欧昂诺斯对王国做出的贡献,想给其子阿那克萨克索斯留一些家底;另一方面又排斥欧昂诺斯集团势力,把西吉莫的日耳曼军团单另安排出来就是重要证据,还用外籍士兵一般法令限制其军团规模。此外,阿那克萨克索斯获得了国王带来的塔伦图姆辅助军团。但是许多以前追随欧昂诺斯的亲附将领和官兵都投奔了阿那克萨克索斯,阿洛尤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加多问。因为欧昂诺斯旧势力剥离军团,他的军队就越发纯洁,也会越有凝聚力。
这样就形成了新的北线集团军,只有两个二线军团组成。当然,阿洛尤斯评估过,这些兵力已足以抵御不列颠蛮族的入侵。甚至给他们配上攻城器就足以征服大不列颠岛。
其实仔细想来,对第七军团老兵实施军功积分退伍制,无形中对阿那克萨克索斯的势力造成了人力流失,很多忠实的官兵都回家了。表面上阿洛尤斯给足了阿那克萨克索斯面子,让他继续保留北线指挥权,实质上对其做了最大限度的削弱。尤其是抽走北线核心战力。
阿洛尤斯大军稳步前行,军队的华丽与威武就不必赘言。他们是:
国王禁卫军、第二十四远征军第二罗马军团,国王亲自统帅;
坎帕尼亚第三罗马军团,战斗力仅次于国王的亲兵,擅长登陆突击战,由堂弟杜卡洛斯指挥。
新编第七军团,北线头号劲旅,交由心腹将领帖萨罗斯·斯科图萨(国王的断袖之癖)率领。
无敌军团,别称幽灵军团。由马其顿功勋英雄阿布里亚斯亲手组建,在本土政权危亡之际,御敌于国门之前,以一敌十,立下汗马功劳。为此前国王盖拉斯亲自为其取名为马其顿第六军阿布里亚无敌军团。现在交给二王子西斯统领。
等这支号称百万大军的部队抵达纳尔榜高卢,还将有第一希腊军团及爱琴海军团汇入军群。
马其顿王国自建国以来,如此大规模用兵于一点的情况还是头一回。可见国王阿洛尤斯对这次行动志在必得的决心。当然阿洛尤斯计划快攻西班牙只是他的第一方案,因为西班牙贫瘠弱小,根本挡不住马其顿大军的攻击。如果没有迦太基执掣,西班牙联盟将会在几周内沦陷。
这一时刻,放眼望去,整个西方世界只有迦太基能够与马其顿为敌了。
所以国王的第二种考虑是,马其顿将与迦太基决战伊比利亚半岛。他为此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高卢——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入口的两侧,南方有杜尼西带领的西班牙新式轻兵团,高卢将领戴维西阿库斯·莫萨率领的高卢内卫军;北边有马其顿的第一、第二希腊军团。双方对峙驻守,谁也别想轻易跨界入境。
等阿洛尤斯帅领的军群到达关口时,双方力量对比骤变,战局一下倾倒一边。
高卢军队侦查到马其顿大军后,调头就跑。这令西班牙轻兵团也无险可守。因为他们西北面的山口没有了友军,侧翼不再安全。
国王临近战区后,就又重新跨上战马。有了白胡子的他依然敏感的嗅到战场的气息,他立刻精神振奋了。
回想自己把罗马人逼到拉丁防线以后,就被先王叫停。从那以后,他就进入王宫理会朝政。如今离开军队,阔别战场近二十年。今天已经有五十一岁的老英雄再次回到沙场,他却黯然神伤。
“已经不及当年了,那时年轻力壮,试问什么是恐惧。
现在明显速度跟不上了。
哎,尽力而为。”
他心里默默对自己说。
正是为此,国王阿洛尤斯想通过第一仗打回自己当年的勇猛,打回士气,让将士们知道国王宝刀未老,仍然是他们的英雄。
阿洛尤斯力排众议,坚持要第一个踏入西班牙境内。国王讲得就是军令,谁敢不听?
阿洛尤斯特别轻视这里的蛮兵,不带禁卫军,不让其他部队配合,只领着自己的亲兵——第二罗马军团率先突入西班牙。
按他自己的话说:“我当年就是领着这支军团,横渡大海,反攻罗马的。今天我们再次并肩作战,创造新的战绩。”
国王的军团一进军,西班牙新式轻兵团就后撤了。阿洛尤斯下令追击,马其顿人轻松跨入西班牙领土,打开了局面。
西班牙新式轻兵团有序后撤,退到就近的比利牛斯一个缓山坡上,就不再后退,他们摆开阵势等待来犯之敌。
阿洛尤斯更是毫不犹豫,迎面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