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7章 战争债券
    “等等,”朱由校突然灵机一动,又拦下了徐光启,“既然是借钱付息,那可不可以这样呢?”朱由校斟酌着言辞,缓缓的说道,“朝廷借钱是准备打仗,而这一仗却是为了朝鲜人打的,是为了匡扶朝鲜的朝纲。那么,”朱由校问众人,“朕派出军队为朝鲜人流血,是不是应当由朝鲜人来帮朕犒赏三军呢?”

    大臣们面面相觑,怎么还有这样脸皮厚的皇帝呢?哪有故意去攻打人家,然后再让人家给你钱的呢?只不过,在场的都是帝国的重臣,多多少少都知道朝廷的现状,并不像那些品级低微的清流一样,死抱着天朝上国的面子不放。

    可就是这样也不行啊,在这里谈论的事情早晚会流传出去的。若是外面的那些人知道是自己在蛊惑皇帝,使得皇帝钻进了钱眼里,做出了有损朝廷礼仪之邦的事情,那还不生吞活剥了自己啊?

    一时间,大殿上的气氛凝固了。

    和其他人相比,徐光启和西方人接触的比较多,知道这是西方国家发生战争后的正常事情,也没有对皇帝的话表示出过多的惊讶。只不过,徐光启也是在暗暗叫苦。

    在西方,在欧罗巴能行得通的事情,在大明不一定行得通啊?徐光启还有另外一个担心,若是大臣们都知道了夷人有这样的战争规矩,那还不认为是自己在误导皇帝的呢?

    想到这里,徐光启急忙站了出来,“启奏皇上,两国交战后让战败国赔款,这是上古时候的规矩,而战国时期最为普遍,以暴秦做的最为毒辣。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通过割地赔款削弱敌国实力,最终统一了全国。只不过,”徐光启话锋一转,“暴秦如此残暴,而不以理服人,导致了二世而亡。而我大明却是以礼仪治国,实在难以学习暴秦的这种手段。再说了,朝廷这次攻打李倧,是带着帮助朝鲜的目的去的,也实在不宜采取这种杀鸡取卵的手段啊。”

    “如此说来,你是反对让朝鲜人帮朕犒赏三军了?”朱由校的声音显得有些阴冷。在朱由校看来,战胜国向战败国索取赔款,那是理直气壮的事情。若是不能索取利益,那朕为什么要承担维持世界和平的重任?

    “这,”徐光启一时语塞,若说支持皇帝向朝鲜索取赔款吧,外面的议论太难听了。可要是说反对吧?看皇帝的脸色,大有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意思。徐光启迅速扫了众位同僚一眼,却看到大家都是眼观鼻鼻问心做泥塑像。

    徐光启一阵气结。

    咬了咬牙,徐光启说道,“臣的意思是说,大明是礼仪之邦,不能主动向朝鲜提议。但朝鲜也是礼仪之国,若朝鲜人主动提出要犒赏三军,皇上也不需要拒绝。”在说话的时候,徐光启故意在‘主动’两字上加重语气,以提醒皇帝的注意。

    果不其然,朱由校龙颜大悦。

    “徐爱卿言之有理,我大明是礼仪之邦,确实不能主动向他国索取财物。但为了礼貌,在他国主动帮我们犒赏三军的时候,我们也不能给予拒绝。当然,来而不回非礼也,在别国给我们礼物的时候,我们也应当给予回礼,免得有人说我们不知礼数。”朱由校笑呵呵的说着,看样子心情是十分愉悦。可若是看朱由校的眼睛就会发现,朱由校的眼睛里带着丝丝冷意,满脸的笑容只是做出的样子。

    朱由校的心情很不好。

    在朱由校看来,和西方人接触最多的徐光启应该是自己的拥趸,他应该支持自己索取战争赔款的提议。可朱由校失望了,虽然徐光启最后委婉的表示了支持,但很明显,徐光启内心中并不是十分认可自己索赔的提议。

    想想三十多年前的壬辰倭乱,万历皇帝花空国库帮朝鲜赶跑了倭寇,却没有向朝鲜,甚至倭国索取半点补偿。这样的后果是什么?不错,帮朝鲜赶跑倭寇却是稳定了边防。但紧接着,大明国库空虚国力下降,不但没有足够实力去应对建虏的挑战,甚至连镇压本国民变也力有不逮。

    可若是万历皇帝在那时候主动索赔呢?倭寇也好,朝鲜也好,只要能将大明的军费赔出来,大明还能落到后来的那种样子吗?

    朱由校咬了咬牙,欢快的说道,“对于朝廷出兵的军费,朕有办法了。”

    也不等众人发问,朱由校就笑着说道,“朕准备发行一种债券,就定为三百万两吧。这三百万两全部用作攻打李倧的军费,就算借给取代李倧王位的那个人的。等李倧被平定了,就让取代李倧王位的那个人来偿还。”朱由校的话说的又急又快,也不等众人明白过来,朱由校就接着说道,“这三百万两债券,朕全部打七折销售,但按照全额偿还。为了给百姓信心,朕还允许这些债券相互买卖转让,允许商行在向朝廷交纳税银时抵账。”

    大臣们都懵了,干瞪眼却说不出话来。迟疑了半晌,才有人想起来反驳,可朱由校却又说了几句话,就将一切反对声音堵了回去。

    “若是内阁和户部反对,那朕就将这个债券交给御马监来做。出售后获取的银子就算是朕借给朝廷的,朝廷必须按时偿还。当然,”朱由校笑吟吟的看着众人,“若是由内廷出面,发行债券所获得的利润就不需户部分润。”

    众人这才看明白了,皇帝这是铁了心的想向朝鲜索取财物。虽不知道皇帝的真实目的所在,但几位大臣低声商议了一下,还是部分同意了皇帝的想法。

    “皇上,以朝廷的名义出面实在不妥,”在场资历最老的内阁大学士沈飗出列奏道,“若皇上同意,不若以民间的名义发行,这样也可使臣等少遭受些骂声。”

    朱由校强行推动这个债券,是想通过这个债券的融资过程,培养出一批得利阶层,以慢慢的改变世人对对外战争的看法。也是为了将这场为了礼仪、为了皇帝面子的战争演化成一场为了利益的战争。现在见大臣们都服了软,朱由校也不为己甚。

    “爱卿说的虽有道理,但你可曾想过,”朱由校问道,“又有那一家商行,有如此实力,有如此资格来替朝廷发行债务呢?这样吧,”朱由校又想了想,“让东厂找个人出面,就说是朝鲜来的使者,是朝鲜王室中的正义之士来向朝廷求援的使者。以这个使者的名义来发行债券,这样可行了吧?”

    沈飗和众人对视一眼,回道,“皇上圣明,如此正好使我大明出兵,更是名正言顺。”

    朱由校笑着点点头,却又不怀好意的看着众人,“既然改了主意,那你们可要嘴上把好门,若是流传出去让被人堵着你们的门口骂,朕可不负责任。”

    “臣等明白。”沈飗等人苦笑着应道。

    说完这些,朱由校就想退朝。可徐光启却突然叫住了他。

    “皇上,这债券是如何一个发行章程,还请皇上示下。”徐光启虽然博学,可也没有见过这债券的发行,想起皇帝素来点子多,就主动向皇帝请教。

    “债券的章程嘛,”原本已经起身的朱由校又缓缓的坐回了座位,低头苦思起来。

    其实,朱由校原本也不需要这么紧张,将前世的债券方式复制一个交给徐光启,自然会有大明的精英人士将这个方案补充完整。可朱由校在这个世界也这么多年了,自然对大明这些官员的所作所为有所了解。

    按照朱由校的了解,大明的官员绝大多说可以称之为‘懒’。但大明的官员自己并不这么说,他们自己称自己的作为为‘名士风流’。但不管是懒还是名士风流,都是说这些官员在工作的时候没有激情,对工作能推则推,以省事为主要目的。

    比如说这债券发行,若朱由校不明确规定,主管的官员完全可能是找一两家大商家,让人家进行包圆。且不说这些大商家是否愿意,这样的目的已经和朱由校的想法完全偏离。要知道,趁机培养得利阶层才是朱由校发行债券的目的,而不仅仅是筹集一笔资金。

    仔细想了想,朱由校说道,“朝廷原先不是印过银票吗?将以前印刷银票的机器拿来,将这三百万两的债券,分别印成一两,五两,十两不等的小额债券,向市面上公开发行。”

    “这,”徐光启傻眼了,大明朝的银票是什么?是宝钞,是种质量及其低劣的纸币。要是都印刷成那种形式,能卖出去吗?就是全卖出去了,也十分容易仿制,徐光启可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发行债券,却弄了个渎职致仕回去。

    “皇上有所不知,宝钞已经多年不再印刷,印刷宝钞的机器也早就破烂不堪。而且,朝廷也没有足量的宝钞用纸。要不这样,”徐光启想了想,进言道,“臣算算来京城参加竞标会的商家人数,分别向他们借款如何?”

    “这样也好,”说到这种田地,朱由校也只能作出让步,“爱卿多费些心,将债券的份额分的小一些,尽量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