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吞噬了文玉的意志。
胸闷、心悸,胸痛、窒息、濒死感,这些生疏的感受齐齐涌来,与文玉做着最亲密的接触,但是,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
只要闭上眼睛,那些惊悚的画面,会铺天盖地的包围着她。
睡眠,变成了那样遥不可及的奢侈的事情。
明道士也爱莫能助,他开了一张药方:“实在不行,就让她用药去睡吧!”
文玉时而是清醒的,她会认真的对父母说:“别担心,很快就会好的!不用吃药,会毁坏脑子的!”
事实上,她渴望好好睡一觉,更害怕睡着。
那种噩梦里的无力无助比之疲累更加可怕!
正月十五,就这样,在文家人揪心的看护里,过去了。两盏美丽的灯笼,尘封在了墙角。
任宏的故事,就此收尾。梁山,和明道长,也要回京复命了。
那一夜,留在了梁山的记忆里,却已经不知道那些记忆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发生过,那段扣人心弦的歌曲,到底是不是只来源于自己的臆想?
他若有所失,若有所盼,而另一个主人公,却不能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她已经彻底的不认得他了!她,拒绝见到任何外人!
梁山,便是这样欲语还休的离开了。
明道士教给了文良飞刀的练习方法,承诺会很快再来。
又是几个日升日落,院中的积雪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文玉越发的憔悴了。
她懂得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付这种惊恐焦虑症,最好是自己心理调节,安眠的药物,尽量不用。
但是,这一次,明显与以往的晕血症不同,当极度的心跳控制住她,当濒死感一次一次的袭来,当任宏临死前那张妖艳的脸出现在梦里,文玉,投降了!
她开始借助药物进入安睡,有时候,可以多歇息几个时辰。
过了正月二十,已经有客人来探问店铺何时开张的问题,粉条的存货已经断了,文家老爷子也带着儿孙,回转了。
姥娘说:“去庙里,拜拜菩萨吧!”
文玉恐惧见到陌生的男人,于是,文强套了马车,载了母女俩去了最僻静的一所峰山庵堂。
峰山位于镇子南侧,只是一处地势稍高的小山岗。庵堂势随峰起,四面气顺脉畅,松涛阵阵,四季常青,再无其它点缀。绿树红墙,苍松翠柏,显得十分肃穆。
身临其境,如临极乐国土,使人尘念顿消。
庵内清幽,几个女沙弥在诵经,木鱼声声,檀香袅袅。
庵堂门旁两行烫金字:“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堂内供奉乃是南海观音大士佛像,是古往今来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
佛像长身立于莲花宝座,顶现弥陀,左手托玉瓶,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驻足其下,从哪个角度看都觉得的她一双眼睛似含悲悯,俯视着你。
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文氏搀扶女儿在蒲团上跪坐,自己在一旁叩首膜拜,声音凄楚,念念有词:“小妇人蒙菩萨保佑,眼睛已经复明,请菩萨福佑我女儿,脱离灾祸,身体安康。”
文玉很安静,她抬了头,望向庵堂**奉的观世音菩萨,双手合十,心中低念:“大慈大悲的菩萨,请救赎我,我的手上沾满了鲜血,夜夜不得安寝,我做错了么?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害我,伤我,我竟不能因此而憎恨与还击么?为什么?我只是做了不得已的正当防卫,却失去了心灵的平静和安康?”
宝相端严,寂寂无语。
文氏祷告完毕,心中忧虑稍减,擦了眼睛,上前进香布施。
一个女沙弥双手合什:“贫尼有礼了,请两位施主到后堂稍坐,晴明师太邀约有缘人!”
文氏大喜:“早听说晴明师太的大名,多谢小师傅!”
文玉茫茫然跟着激动的母亲去了后堂,堂中简陋,居中一小泥炉,烹着一壶茶,袅袅茶香充盈一室,一灰衣老尼围炉盘坐,手中一串佛珠轻捻,闭目安详。
旁边,只散放着几只蒲团,再无他物。
小沙弥告辞而去,文氏携女上前:“见过师太!”
捻珠的手慢慢停下,晴明师太睁开眼睛,双手合十,盘坐在蒲团上回礼。
“两位施主请坐!”晴明的声音温和,令人闻之心安。
母女二人在蒲团上盘坐,学着师太的样子,晴明点头微笑不语。
泥炉上的茶,渐渐翻滚起水花,一室茶香更浓。
文玉的心境,忽然的平和了下来,闭目敛神,仿佛在这个蒲团上,已经安坐了很久。
“众生轮回,因果循环,一切皆为虚幻,小施主还要再沉迷下去吗?”晴明的声音缓缓而来,直问进文玉的心底。
“师太!”文玉“霍”的睁开了眼睛,“既然轮回乃是因果循环,皆为虚幻,为何我辗转难眠,心中忧虑恐怖?”
她的眼睛里依然有泪水、有悔恨。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我还是不懂。”文玉摇头:“请师太教我,如何才能忘记这段不堪的回忆?我终究是杀了人,杀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我真的很害怕!”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他大限已到,只是借你的手去结束一个圆点,回到另一个起点,与你,又有多大的关系呢?”晴明的语调依然不急不缓。
佛教的生死观,简单的说就是在时间轴上,本体一直流动变化,所以生与死,诞生与死亡,不过是时间轴上的两个对人类意义较大的点,但实际上也并不代表什么。对佛教来说当他们把时间轴像一根细线头尾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圆时,生死就是同一个点。
文玉掩去泪水:“多谢师太指点,小女子明了了。想来,定会将这段记忆很快忘记的!”
如果按照师太所说,自己只是送了任宏回到一个新生的起点去,那么还有什么罪恶感存在?
师太轻轻摇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把仇恨等各种执念一一放下。”
文玉讶然:“师太,我只是一个凡俗女子,怎么会把世间的悲喜全部放下?我放不下的!”
她的思念,她的感伤,一些人,一些事,从不曾稍离,又怎能全部放下?
师太捻珠微笑:“姑娘,先奉杯茶吧!”
文玉疑惑的遵从,她双手捧起一个茶杯,晴明执了沸腾的茶壶,缓缓倒来,茶杯很小,俄而即满,那晴明继续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
文玉被烫到,在文氏的惊愕声中,马上松开了手,茶杯“当”一声掉到地上。
师太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文玉只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在蒲团上倒身即拜:“谢师太指点迷津!文玉不才,愿常跟随师太左右,恭听圣音!”
“阿弥陀佛,既是有心,那就留待几日吧!”
二人一锤定音,文氏在旁忍不住担心:“师太,玉儿——”
“施主放心,庵堂甚是安宁,小施主与我佛有缘,十日后,再来此处接她吧!”
文氏见女儿面露欢欣,不由心中一软,点头应允。
文强夫妇在忧心又期盼中驾车返程,文玉,留在庵堂中起居。
虽然只是素斋饭,文玉吃的很开心,她已经太久,没有这样平和的吃过东西了。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本来就不是凡人可以承受的了得。
夜,连声狗吠都听不见,只有松涛的起伏连绵,如母亲的催眠曲,又如梵音袅袅,令人心静如水。
与几个女沙弥一道,躺在庵堂的床榻上,文玉远离了梦魇,远离了心悸,第一次,无声无息的睡着了。
梦境里,紫嫣红云霞光绕,青山绿水尘世遥,文玉,又回到文家村的后山,看鸟语花香,山青水秀,河边捕鱼,林中捉兔,与哥哥弟弟们一起,好不恣意快活!
依稀,那个夜夜来袭的白衣男人,远远的,在青云深处,面目精致,神色安详,再无狠戾之色。
“你,要走了么?”文玉在梦中问道。
那身影不答,抱拳施礼,转身飘然归去。
“哇——哇”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天际,却彻底划亮了文玉纠结的心!
当你懂得把人生的时间轴像一根细线头尾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圆时,诞生与死亡就只是同一个点。
那么,面对死亡,就不需要恐惧害怕,你只是结束在一个圆点,又即将开始另一个圆点,舍弃一具陈旧的躯壳,换得另一具新生的躯壳,重新来过,如此而已。
死,还怕它做什么?
今日的果,乃是旧时的因所致,今日的因,必会埋下日后的果,因果循环,众生轮回,一切皆是虚幻,那么,你还懊悔什么?
我之所种因果,自有我来一一承受,坦然处之,就好了。
梦中,一朵莲花微笑绽放。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