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六八章、造反和革命 1
    “为什么我说历史上的那些农民起义都失败了。原因就是,那些农民起义的结果,并没有改变农民阶级被地主阶级剥削的现实。所以说,我们复兴会要做的事情,和历史上的所有农民起义都不一样。我们复兴会要领导人民闹革命。”

    “我们复兴会的作为之所以是革命,那是因为我们复兴会领导人民进行的事业,是要彻底的改变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结果。复兴会领导的革命,不是要重复历史,仍旧让一小撮野心家受益。而是要彻底的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让所有的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受益!”

    ——1622年·王书辉·《造反和革命是两回事》

    “这样做不太好吧?”在作战会议上,第九营第一连的副连长韩三山说道。

    第九营和第十营在复兴军内部被戏称为淮兵营,这是有的。但是,无论是第九营还是第十营的各级干部们,绝大部分可都不是淮北人。这倒不是说复兴军内部有什么刻意的安排,而是从淮北来的这批流民里,还没有人成长为高级干部呢。

    第九营和第十营的各级干部,大部分都是从其他各个部队选调出来的。他们都是完成了三项考核,接受了相应的军事教育并在部队中担当了一段时间领导岗位的人。这样一来,就使得第九营和第十营的干部们,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韩三山出身新兵训练营。要说练兵的水平,整个第九营第一连的所有干部,就是包括专门负责部队日常训练工作的参谋长,也没有他的水平高。可是,毕竟他没有参加过几次实战。对于具体的工作,他还有很多搞不清的地方。

    在三千多个生产建设兵达到松滋县后,对于灾民的训练和管理工作,就从第九营和第十营开始转移给了他们。作战部队开始脱离令他们头疼的麻烦事儿,开始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虽然复兴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这已经是复兴军战士们的普遍认识了。但是,他们还是不太愿意从事民事工作。

    王书辉在初步的统计了一下复兴会收纳的灾民之后,就认识到了一个问题。虽然复兴会已经接纳了两万名左右的灾民,并控制了十多万亩的土地。但是,这不过是松滋县总人口和总耕地的一小部分。剩下的三十多万亩土地和两万多个灾民,仍旧处于一种灾年的混乱中。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剩下的这两万多名没有聚集到县城的灾民,王书辉也不能不管。特别是在复兴会即将展开的松滋县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人的情况下,王书辉更不肯能无视这两万多个完全可以转化成农业工人和工业工人的重要劳动力。

    所以,在王书辉前往县城解决伍家的问题之前,他就向第一批脱离灾民管理工作的第九营,下达了抗灾救民的工作任务。

    就在王书辉带兵解决伍朝宗家的问题的时候,第九营第一连已经开始处理自己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了。

    在大灾之年里,灾民们的第一个求助对象是谁?这个问题要让现代人回答,答案肯定是向政府求助。在工业社会里,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是非常贴近的。这是因为工业社会,能够承担庞大复杂细致的政府机构,而工业社会里的政府机构,也具有抗灾救灾的能力。

    但是,同样的问题放到农业社会里,就不是这样的回答了。在古代社会里,一旦遇到了灾荒,老百姓求助的首要对象,肯定是距离他们最近,和他们面对面的同时,掌握着大量的粮食的人。

    这个人,指的可不是老百姓几百年也见不到的县太爷。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只知道县太爷是整个县里权力最大的人。可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老百姓和县太爷之间没有任何的交集。县太爷是谁,做了什么事情,对于老百姓毫无卵用。

    不管是从距离上讲,还是从法理上讲,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在乡间行使权力的也只有封建地主们。老百姓又不是缺心眼。他们都知道住在地主大院儿里的地主们,不仅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同时也掌握着巨量的粮食。

    跑到县城里猫着的顶级地主他们找不到,可是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小地主们,可都靠着家丁打手,和近支族人一起藏在乡下的大院子里呢。在粮食全面绝产绝收,大家快要饿死了的情况下。大家一个求助的就是这些中小地主们。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无论是汉代豪族的邬堡,还是唐代世家的城寨。这些东西的规模或许有所不同,但是从本质上说,这些东西和地主大院在实质上是一种东西。都是用来对必然会发生的灾荒导致的灾民,进行防御的。

    在明末这个环境里,明末的地主们早就吸取了他们前辈的经验教训,建造了规模不等但是功能相同的防御设施。所以,就是灾民们真的聚集在地主大院周围,大多数拿着木头包铁农具的灾民,也无法对大院里的地主造成威胁。

    所以,想要获得帮助的灾民们,只能徒劳的在一个个地主大院外哀嚎等死。

    复兴军的战士们,哪怕是军龄很短的“淮兵营”的士兵们,也都在文化学习中学过“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的话。这句话,对于绝大多数都是流民出身的复兴军战士们来说,是非常深刻的。因为这和他们的实际经历相吻合。

    借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的话说:“在灾年里,灾民还算是人么!”。那么可想而知,连人都算不上了的灾民们,没有一个会认为自己的生命是什么宝贵的东西。

    第九营第一连在执行任务的第一天里,就再次加深了对这句“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的话的认识。他们亲眼目睹了几百个灾民,徒劳的进攻一座地主大院的情景。

    对于没有饭吃,马上就要饿死的人来说,他们在意识里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想要闯入地主大院里弄吃的的行为,是一种造反的举动。这一方面是死亡的威胁可以消解人类对一切其他东西的畏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几百上千人都在做相同的事情,这就为自己的行动建立了一个合理性。

    可是,正在大家不顾一切的承担着惨重的伤亡,进攻着地主大院的时候。突然间,几百个军容整齐,队列严整的士兵,明显的,以有组织的模样出现在现场的时候,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的理智,就会重新的回到灾民们的脑袋里。

    复兴军的突然出现,使得整个场面为之一停。无论是进攻地主大院儿的灾民,还是正在防御的地主家丁们,都停下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看清了来人之后,虽然双方都认不清红色的镰刀斧头红旗代表的是什么军队。但是,部队的出现对于双方都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灾民们在看到了复兴军出现之后,气势为之一沮。进攻变得越来越软弱。而墙头上的地主家丁们则开始呼喝喊叫,反击的越发凌厉有气势了。

    第一连的士兵并没有介入双方的战斗。在摆好了防御阵型之后,炊事兵们立即出现。他们开始做准备救灾粮。

    当救灾粮糊糊被做好,粮食的味道弥漫整个现场之后。所有的灾民都离开了地主大院,零零星星迟迟疑疑的向第一连的位置上靠了过来。

    在战士们的劝说下,灾民们开始扔掉自己手中的“武器”,一个个的跑到第一连这里,开始领碗喝粥。

    一群灾民能够主动的,成体系的进攻地主大院,这样的行动没有领头的人是不可能实现的。领导并组织这次进攻地主大院“吃大户”行动的人,是一位叫丁石青的秀才。

    丁石青今年三十二岁。原本是个小地主家庭出身。在他过去的几十年生活里,他一直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身的命运。但是,读书这件事情,在古代农业社会里,没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是不可能的。

    就这样,不事生产一心读书的丁石青,为了读书,把自己家的土地逐渐的卖出。到了他考上了秀才功名的时候,他家绝大部的土地,都被同族的大地主,也就是被进攻的地主大院的主人丁石墨给买走了。

    只剩下十几亩土地的丁秀才原本觉得,虽然自家的财产不足以支撑他继续科考,可是当一个耕读传家的读书人,即使没有雇工,自家耕作也能维持个温饱了。没想到,一场旱灾就这样突然降临,打破了丁秀才耕读传家的美梦。

    在农业社会里,除了地主之外,没有什么人具备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就是身为秀才的自耕农丁石青,也同样无法抵御这样令人绝望的大旱灾。

    在老娘和妻儿先后饿死的情况下,丁秀才被同村的灾民们推举为领头人,领着大家开始了对丁家大院徒劳的进攻。

    第一连副连长韩三山在作战会议上的不同意见,就是针对丁石青的。

    对于连长、教导主任和参谋长提出的“立即控制丁石青”的看法,韩三山不是很理解。

    因为在他眼里,丁秀才是个好人。

    “丁秀才是好人还是坏人,和我们要执行的任务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一连教导长房大壮有些不满的对韩三山说道。

    “我们在枝江县地区执行‘清缴流民、清除地主’行动中得到的经验已经证实,没有组织的百姓,在我们执行任务中会主动的参与进去。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破坏我们的行动。”

    第一连连长李克文向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韩三山解释道。

    参谋长胡海波因为韩三山经常对第一连的日常训练工作指手画脚,所以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他对韩三山说道:“缺乏组织的老百姓的作战能力不强,但是他们的破坏性却很大。在过去的很多行动中,就是因为老百姓跟着部队一拥而上,导致了很多的问题。”

    强调完了经验教训之后,他继续对韩三山说道:“韩三山同志,虽然你的经验不足,但是你也必须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是在针对作战计划进行讨论,不是在做群众工作。再说了,群众工作也不是你的工作,那是教导主任的工作。你要搞清楚自己的职责。”

    虽然心里非常的不爽,但是,韩三山也不得不接受大家的解释和胡海波的批评。他没有继续发言,而是静静的听着大家对于作战计划的讨论。

    地主大院是一定要打的。可是,和过去的一切行动不同,王书辉老师这次的命令是“抗灾救民”,并没有明确的指出要消灭地主。消灭地主是大家下意识的认识。

    指挥中心这次下达的命令是非常的模糊的。全部命令只有一个“抗灾救灾”的内容。要怎么“抗灾救灾”,“抗灾救灾”的过程中要不要消灭地主。有关的这些问题,指挥中心的命令都没有明确的指出。

    不过,王书辉已经明确的告诉他们,遇到一切问题,要通过组织来进行决策。

    韩三山是个小地主家庭出身。虽然他在自然灾害的打击下沦为流民,又被复兴会吸纳。但是,他对于地主阶级还是有着一定的包容心理的。

    所以,在发现了这次任务命令的模糊之处后,他立即就发言道:“既然上级让我们‘抗灾救民’,那么我们就要执行这个‘抗灾救民’的任务。命令里没有说要我们消灭地主。我看我们就不要做些多余的事情了吧。”

    教导主任房大壮不喜欢韩三山的表态。在第一连所有的干部里,房大壮的阶级意识是最强烈的。在被吸纳进复兴会之前,佃农出身的房大壮在地主老财的压迫下过的是地狱般的日子。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的阶级意识异常的强烈,让他对天底下一切的地主老财都特别的仇恨。

    房大壮看了看韩三山一眼,对大家说道:“老师确实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消灭地主。可是这个事情还用得着老师明确的提出来么?大家要搞清楚了,‘抗灾救民’,抗灾在救民的前面。只有抗灾之后,我们复兴会才能够救民。我们复兴会是怎么救民的,在松滋县这些日子,难道还有同志没搞清楚么?没有土地,我们怎么抗灾?没有土地,我们怎么救民?”

    说完了这些,房大壮看着韩三山坚定的说道:“王老师早就说过了,我们复兴会和地主老财们没有个人仇恨。但是,地主老财掌握着土地,靠着他们手中的土地剥削和压迫人民,他们和人民有仇。我们复兴会想要救助人民,就必须剥夺地主的土地,用这些土地来养活人民。这个问题,现在还有人搞不清楚么?!”

    韩三山把自己的眼睛移往他处。他不敢看房大壮那双喷着熊熊火焰的眼睛。

    “打破大院儿,审判地主”。这个决议很快就在第一连的复兴会委员会议上通过了。

    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复兴军第九营第一连,快速的围绕着这个目标运行了起来。

    教导员们开始向士兵宣传这次行动的意义。参谋们开始派出侦察兵绘制地图,了解情报,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连长、副连长和各级军事长官,在搞清楚了参谋部门的作战计划后,开始按照作战计划,对已经完成了动员的士兵们安排相应的工作。

    整个战前准备,耗去了第一连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的时间。正式的战斗是在第二天的中午开始的。

    王书辉对复兴军有一个“双强原则”的要求。这个双强原则指的是:“火力要强,刺刀要强。”具体到实践方面,从复兴军第九营第一连对丁家大院的进攻上,就可以反应出来。

    战斗一开始,已经到达作战位置的第一连,就使用经过兵工部门多次改造,目前已经是第四代,应用喀秋莎火箭弹原理的,带导轨的,可爆炸的黑尔火箭,对丁家大院的墙头,进行了大规模的火力覆盖。

    即使是在艳阳高照的中午,从导轨中喷射而出的黑尔火箭的尾焰,仍旧非常的醒目。一个个铸铁制成的,带有尾翼的火箭,成排成排的在墙头上爆炸。只是一瞬间的功夫,原本还在紧张张望着的,大院儿墙头上的丁家家丁们,就被炸的血肉横飞。

    所有的人,除了正在作战的复兴军士兵们,无论是被围在铁丝网墙里的灾民们,还是在大院里的丁家人,都被这违背常识的,完全无法想象的覆盖式攻击吓的呆住了。

    一直到工兵们设置在院墙下的三个炸药包爆炸,战士们在干部的带领下举着上好了刺刀的步枪冲进大院儿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从复兴军简易喀秋莎式火箭的颠覆式威力中,回过神来。

    当然了,等到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本地地主丁石墨全家,除了个别人意图反抗死在刺刀下以外,全部都已经被战士们押了出来,在营地周围跪成了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