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40.失去的……
    此为防盗章, 希望大家支持正版!



    不过妈妈没有受伤, 看上去又这么虚弱, 不是小白的宁一诺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妈妈该不是小产了吧?



    这样想想,再看看姑姑忙着烧炕,奶奶忙着宰鸡, 宁一诺还有啥好不明白的呢?



    不过他觉得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烧炕, 也不是宰了老母鸡给妈妈补身子, 而是应该去县城医院检查一下妈妈的身体。



    女人小产多遭罪呀,甚至比生孩子还伤身体, 宁一诺并不觉得奶奶和姑姑现在的处置就能让妈妈养好身体。



    可是自己人微言轻, 就算是说出来也不会有人听的,现在的人还没有要去医院的观念, 反正村里有赤脚大夫, 哪儿疼了最多就是吃个止疼片, 这已经是极限了。



    上医院去看病这种事情, 谁会去?谁敢去?



    去医院不花钱的呀,咱们这样的泥腿子也不配去医院,



    这样的理由能让人哑口无言, 可也是事实, 能填饱肚子就是对农人一年忙碌最大的褒奖了,至于其他的, 他们也不敢奢望。



    宁一诺自己干着急, 他倒是有些痛恨自己年纪小了, 基本上啥事儿都干不成。



    不过显然今天已经是没办法把妈妈送去医院了,天色晚了不说,也没办法去呀。



    村上倒是有个拖拉机,不过是明天会去镇上,而不是直接去县城,想去县城,得给司机油钱外加上烟钱,饭钱或者管饭也成,可宁一诺自己手头上别说是一毛钱了,就是一分钱也没有,赊账这种事情总得让大人出面吧?



    宁一诺跟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晃悠,宁奶奶已经把老母鸡炖在锅里了。



    虽然出了这样的事情她也气闺女,可这事儿最应该怪怨的肯定是儿媳妇,自己的身子自己不知道呀?



    好好儿的一个孩子就这样没了,说不定能给大孙子生个伴儿呢,可是现在呢?



    宁奶奶看着躺床上半死不活的儿媳妇,再想想过几天就要收的各种秋粮,觉得自己肚子的火气更大了。



    大热天的,宁妈妈身上捂着厚被子,外加上身子底下的炕也热了起来,汗跟水一样地往下掉,姑姑拧了热毛巾帮她擦汗,宁一诺总觉得妈妈这样下去会热晕过去的。



    后世没少听说捂月子捂晕,捂了一身病的例子,这会儿宁一诺实在是忍不住了。



    “别捂着这么厚,换个薄被子吧!”



    在自己能进去之后,他第一时间地对着姑姑建议道。



    小姑的生活可比宁家要好,谁让小姑嫁了个能干的姑父呢。



    “一诺,你不懂,你妈现在不能见风,不然的话落下病根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小姑也算是读书人,是初中毕业,补习好几年没考上中专就不读了,所以稍微有些眼高于顶,最看不上的就是两个嫂子,大字不识一个,委屈的可不就是两个哥哥么?



    不过嫁人之后,她的清高被生活磨平了很多,现在看上去和普通的农人没啥差别,说话一样都是高声大嗓的,至于满口脏话这些的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万一妈妈捂出啥毛病来咋办?姑姑,为啥不送妈妈去医院?妈妈生病了,不应该送医院吗?”



    宁一诺试图跟姑姑讲道理,他希望姑姑曾经所受的那些教育能稍微地起点儿作用。



    六月的天气热的人恨不得躲在河里不出来的,可惜的是,宁一诺的身体弱,即便是想要泡在河里也得看宁奶奶和宁妈妈乐意不乐意呢。



    两人将宁一诺当成了眼珠子一样疼着,怎么可能会让他无所顾忌地就在河里泡着?



    所以宁一诺除了中午太阳正好的那会儿能下水之外,其他的时间一律不允许,即便是现在的宁一诺让宁奶奶和宁妈妈更宠了,可也不会由着他一个小孩子的性子乱来的。



    好在宁一诺也算是有些分寸,每天趁着天热,河里的水温温热热的时候下水泡上一阵子,晒晒太阳,然后就回去了,省的听人念叨,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因为要收麦子的缘故,所以学校放假了,宁一诺带着妹子在家里保障后勤,包括六十岁的宁奶奶都要下地去割麦子,除了做饭之外,宁一诺带着在宁秀将家里的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的,菜每天也是洗好了然后再等宁妈回来炒。



    收麦子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反而是一件极为欢乐的事情。



    不管是跟在大人后面捡麦穗还是去烧麦穗吃都是引人高兴的事情,至少不用去上学了啊。



    这是以前的宁一诺的真实想法,已经尝过了里头的苦楚的他如今不会这么想了。



    曾经的宁秀是在自己上了初三之后才摆脱这些劳务的,对于她来说,每年不管是种粮食还是收粮食,都是很痛苦难捱的时候,别说是学校会放假了,就算是不放假,宁妈妈也会跑学校去给宁秀请假的。



    那个时候的宁妈妈可没想过要供着闺女上高中,上大学的,初中毕业就行了,至少不怕被人哄了,骗了,很多人都去南方打工赚了大钱的,自己儿子以后娶媳妇儿不花钱的呀?



    再者说了,女孩子家家的念那么多书干嘛?她的表妹还不是照样念书念傻了么?



    宁妈妈的这个表妹高考八次失败,自杀疯了的事情简直就是宁秀上学路上的拦路虎,后来要不是宁家的条件好了,全家搬去了县城,鬼知道宁秀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



    好在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他保证,绝对不会让宁秀再踏上那样的一条路。



    五天的功夫,堂哥家和宁家的十多亩麦子总算是都收回来了,堆放在晒谷场上等着碾呢。



    整个晒谷场是宁家人所有,不是谁家的私属,所以想要碾麦子就得和其他人家商量,各家挨着来。



    宁爸爸虽然不在家,可他是宁家最有出息的,是在城里上班挣钱的,外加上现在的宁家是老的老,小的小,顶用的只有宁妈一个,所以同姓的宁家人有意无意地都会多照顾照顾宁家。



    宁妈妈带着堂嫂,宁中秋的后妈俩人从三叔爷家出来,总算是敲定了自己两家碾麦子的时间,长长地松了口气。



    眼看着马上进入雨季,这麦子可不得早早地收了再说其他的。



    虽然今年的粮食收成不错,可宁一诺知道,这些粮食还不够他们一家子的嚼用呢,更别说还上缴了。



    后来的宁爸说,这个时候家里种地是倒贴的,他每年还要从外面卖粮回来才够一家子吃喝,所以他才生出了一家子要搬去县城的打算,至少干点别的什么,最起码不用倒贴的啊。



    收完了麦子之后,宁妈妈的情绪缓解了许多,脸上多了几分笑意。



    虽然麦子是收回来了,不过家里就没有闲着的时候,饶是如此,宁妈妈还是找了婆婆说了又说,她要回娘家去帮衬两天。



    宁妈是娘家老大,她底下还有弟弟妹妹,可除了大妹妹之外,两个小的都在上学,家里又格外惯了些,所以宁一诺的小阿姨和小舅舅俩人就有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在农村是很少见的,可偏偏就发生在了姥姥家。



    姥爷心气儿高,农业社时代是会计,读书人来着,一心就想培养个大学生出来,当然这并不包括闺女。



    可惜的是,宁舅舅压根儿就不是个会读书的料子,完全没有念书的天赋,宁姥爷只怕也明白的,不过是不死心,所以后来宁小姨就上学去了。



    宁小姨不管成绩怎么样,反正态度比他小舅舅强多了,不管是做什么,宁小姨手里头都捧着一本书,成天到晚地一副钻到书里头的样子。



    她既然要读书,家里的所有活儿基本上都是姥爷,姥爷和大姨的了。



    姥姥,姥爷毕竟也上了年级,不如年轻时候能干了,宁大姨就是家里的牛马了,什么活儿都得她干。



    宁妈妈也是有些心疼老二的,所以家里的麦子收完之后,她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娘家帮衬几天了。



    姥姥家可不像宁家地少,种的也不多,姥姥家人口多,地也多,单单麦子就种了二十亩,宁一诺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宁奶奶虽然不高兴儿媳妇一心惦念着娘家,可离着碾麦子还有这么几天闲时间,她也不能不让儿媳妇去,只能沉着脸应下来了。



    晚上宁奶奶就在宁一诺跟前吐槽她这个一心只知道娘家的儿媳妇儿了,



    “你那个妈呀,跟牛家人一样,脑子不够用的,一心想着娘家……”



    宁一诺很无语,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还上升到人身攻击了。可惜的是,他完全没办法帮他妈说话,因为宁奶奶的逻辑很强大,只要他帮他妈说话了,那肯定就是他妈教坏了自己,要带着宁一诺也向着娘家人,



    “你要记着,你姑姑,你小叔才是宁家人,舅舅,阿姨的都是牛家人,人家不跟咱们一家的,别傻乎乎的!”



    最后,宁奶奶有些恨铁不成钢地告诉宁一诺。



    “好,我知道了,奶奶您放心吧。”



    宁奶奶生了两个闺女,两个儿子,丈夫早逝,她拉拔这儿子闺女长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外加上有宁爸爸这个吃公家粮的招牌在,宁奶奶不管是在宁家还是在村上都是很有话语权的。



    一言九鼎说的就是她老人家了。



    宁一诺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现在的宁一诺总算是知道为啥她哥不和舅舅家亲了,有这么个人从小天天洗脑,能亲近的起来才怪呢!



    “情况不严重,有些脱力脱水,再就是小伤口,男孩儿皮实,打架啥的正常,家长也别太紧张了。”



    医生做完检查之后对着宁爸爸说道,满头大汗的宁爸爸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如果儿子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不得后悔死呀。



    不过即便如此,宁爸爸也是挺后悔的,儿子还是太小了,所以那些大孩子才会肆无忌惮地欺负他,当然,也是自己的本事不够,不然的话别人哪儿能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欺负自己的儿子。



    宁爸爸这一阵子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儿已经将创业的事情提上日程了,现在看来他得尽快地把摊子支办起来了。



    想想自己的事业,宁爸爸心中豪气万丈,他总能为儿子撑起一片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