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笑意盈盈却眼藏戏谑之色的薛宝钗和贾探春, 又看了看眼露担心之色的黛玉, 慧玉笑了笑,说道:“两位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 那么,我便只好献丑了。”言罢, 她走到桌边拿起笔,略一思索, 便挥毫写了起来。没写几个字,便停了笔, 不再继续了。
见此情景,宝钗笑道:“没有写完吗?……既如此, 那便只好麻烦稻香居士, 替稻香老农查漏补缺了。”
黛玉没有回答, 走到桌边, 低头看了起来。却见雪白的纸上, 写着一行漆黑的小楷:“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此时众人也都走了过来,垂眸看去。探春笑道:“这是什么诗啊?怎么既不是五言, 也不是七言, 却该如何解读呢?——稻香老农该罚,不会作诗便不会吧,怎能胡写一通呢?”
听了探春的话,众人不禁都抬眼看向林慧玉。却见她面上犹带着淡淡微笑,对探春的话丝毫不以为忤。李纨正待开口解围,忽然一直看着那行字的黛玉的脸上展开了一个舒畅的笑容, 说道:“谁说稻香老农是胡写一通?这分明便是一首好诗!”
此时惜春也细细查看起那行字来,问道:“莫非,这是一首回文诗?”
“正是。”黛玉点头应道,“我且读来与你们听。”言罢,她便开口曼声诵读起来:“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踏花归。”读完之后,黛玉又道:“这首诗既有花,亦有归去之意,如何,能通过吧?”
众人听了黛玉的解读,不禁都点头赞叹起来。惜春说道:“这首回文诗妙极,没想到慧玉姐姐成日家说自己不会作诗,原来真做起诗来,一点不比我们差。甚至其中意境,有超越我们之处。”
宝玉亦抚掌赞叹道:“真乃好诗!不禁是难做得好的回文诗,且又读来唇齿留香,仿佛能看见酒后微醺的人骑着马儿,踏着落花而归的场景,甚好,甚好!”
听了众人的赞叹,宝钗和探春的脸色都有些难看起来。原本想要为难一下林慧玉,让她出个丑,没想到反倒成全了她。不过她们都是胸有城府的人,很快便转圜了神情,与众人一起点评起这首诗来。这诗社的第一次诗会,终于,在林慧玉的回文妙诗中落下了帷幕。耳边听着众人的评语,林慧玉心里不禁暗道一声惭愧。她确实是不会作诗,奈何遇到宝钗探春二人的为难,只好将前世曾听说过的一首回文诗拿来用了。如今,却因此而得了虚名。幸好只是在这园子里,不会传出去,否则叫她情何以堪?看来,以后她们这诗会,自己还是少参加为好。
时光如同流水一般匆匆逝去,诗社结成之后不久,大观园迎来了一位与此地格格不入的客人——刘姥姥。对于这位老人家,慧玉是十分尊敬的,因她实在是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红楼梦里难得的一位好人。因此,在刘姥姥离开贾府要回家的时候,她托平儿送了刘姥姥八十两银子——因不好超过王夫人送的一百两。虽然与她几乎算是撕破脸了,但她毕竟名义上还是两姐妹的长辈,这点面子是要给的。否则传出去,便是她们的不是了。因为黛玉没有与宝玉共读那什么《西厢记》,因此黛玉也就没有在行酒令时说出那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与“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没有了这回事,也就没有了宝钗拿住黛玉的把柄,以这事好好教训了她一顿这桩公案了。黛玉没有说出这些句子,在行酒令时宝钗却似乎差点说出来了。慧玉留意了一下,有两次宝钗在接令时都踟蹰了一下,想来,是差点说漏嘴了。但她毕竟是心思周密的人,最后终于还是改说了别的。不禁,令林慧玉感到一丝淡淡的遗憾。而因为慧玉平日里常对黛玉说一些农家之人的辛苦,以及为了生存不得不折腰的一些无奈之事,在刘姥姥离开之后,黛玉也没有说出什么“母蝗虫”之类的话,令慧玉感到十分欣慰。但是原著里黛玉说出那样的话,慧玉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黛玉毕竟是一位养在深闺里的大家子小姐,从没见过刘姥姥那样的人,也不知她的疾苦。忽然见了她这么卑躬屈膝的讨好贾府的人,难免会有些看不起。到底,年纪还小,一时想不周全,想不到那么深刻,也是能够原谅的。
因刘姥姥一句话,惜春便要在诗社请一年假期,用来画一幅大观园的画。在这件事上,宝钗再次好好炫耀了一番她的知识广博。又是教惜春怎么画景物,又是教她如何画人物,最后还细细的说了一番该选择什么样的纸张、画笔,以及颜料等等。惜春一边做细听状,一边低下头去,嘴角噙着一丝冷笑。慧玉不禁在一旁想到,惜春才是会画画的那个人。与她相比,众人都是门外汉而已。你薛宝钗再如何厉害,会比惜春还要强么?你知道的这些,她贾惜春只有比你知道的更加多的。这样做,不是炫耀,又是什么?——话说回来,其实林慧玉还是很期待看到惜春画成的那一天的。这样的美景,这里的人,终有风流云散的那一天。若是有一幅画,作为他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明,也是一桩大好事。
刘姥姥进荣国府的事情一毕,转眼间又到了凤姐儿生辰这一天。林慧玉知道这日会演出一场闹剧,也就携着黛玉前去看戏了。果然,台子上的戏演的好,台子底下的戏也唱得热闹。却看离席回去醒酒的凤姐儿一路哭得梨花带雨一般的跑到贾母这里来,口里喊道:“老祖宗救救我,琏二爷要杀我呢!”她才扑在老太太怀里将事情原委说了个明白,就见贾琏提着长剑跑了过来,借酒装疯,只吵着要杀了这个悍妇。三春姐妹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不禁都有些唬住了。黛玉见了贾琏手里那把雪亮的长剑,也不禁将脑袋藏在慧玉怀里,挡住了视线。闹了一通,事情最终还是以贾琏向凤姐平儿赔礼道歉作为结束。而死去的那个鲍二家的,就像是投入大海的一块小石子,连一点浪花都没有激起来。这件事里,最为高兴的人恐怕便是宝玉宝二爷了。借着此事,他终于得以亲近了贾琏的爱妾平儿一番,心里感到十分畅美。慧玉也到了宝玉房里,见到了那种放在玉簪花里面的脂粉,还有宝玉用花露做的胭脂,果然十分精致又好用。慧玉不禁想到,若是宝玉不是生在荣国府,而是生在商贾之家,就凭着这一手制作胭脂香粉的手艺,说不定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可惜以荣国府的自矜,是绝不会允许贵妃的弟弟做出商贾之事来的。这个想法,也只能是个想法而已。
黛玉从前每逢春分秋分之际,总容易患咳疾。但在慧玉请医延药以及饮食的精心调理之下,她已经很少患病了。今年秋天却因为多陪着贾母在园子里游玩了几次的缘故,黛玉又患了好久不患的咳疾。慧玉见黛玉病了,自然心焦。好在梨香院自己有小厨房,饮食以及熬药都很便宜,好好的调理了一番,也就渐渐的见好了。慧玉以为这次薛宝钗应该不会送燕窝来了,毕竟经历了滴翠亭事件之后,她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很难修复了。可是,林慧玉还是低估了薛宝钗此人。这一日傍晚,薛宝钗竟亲自带着一大包燕窝来了。与林氏姐妹见了面,她问候了一番黛玉的病情,又说了一大通燕窝对于颐养身体的好处,最后笑道:“我知道你们不缺这些,但是外面买的燕窝,不知道他们掺杂了些什么东西,很难买到真正好的。你们姐妹俩知道我们薛家,别的没有,这些东西却是管够的。如今我送了一些上好燕窝过来,黛玉若是吃着好,以后我再拿来。”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薛宝钗既如此说,又亲自拿着燕窝来了,林氏姐妹也只好谢过她,将那一大包燕窝和一包雪白清香的洋糖收了下来。燕窝看起来是上好的,薛宝钗想来也不至于傻到在这上面做手脚,但是慧玉还是不敢随便给黛玉用,便将其压箱底了。没想到,此事之后没过几天,竟有生面孔的仆妇,敲响了梨香院的通街小门。开门的是媚人,她看着面前身着干净齐整衣裳,面带微笑的仆妇,问道:“请问找谁?”
那仆妇笑着说道:“敢问这里可是林家两位姑娘的住处?我是靖安侯府小侯爷的下人,奉小侯爷之名,前来送林二姑娘东西。”
听了这仆妇的话,媚人不敢自专,答道:“请稍等,我这便去禀报两位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