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六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战火依旧纷飞,洒落在这篇苍凉,饱受折磨的土地的各个角落,似乎是星星点点也不放过。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在这片庞大的土地上竟寻不到一块完整无缺的地方。



    战事从星星点点的一角蔓延到整片土地,甚至是那雄鸡的一角也不放过。江父每每看到因战事而凋零破碎的祖国、故土,都会紧紧皱着眉头,难以舒展,他似乎忧心的是天下。而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的愿望其实很简单,若是在和平年代他们的想法意识则算不得什么爱国情怀。



    江雨和他们大概有同有异吧!他没什么救苦救难、匡扶天下的慈悲之心,但美美见到流离失所的人家也会觉得他们十分可怜,遇到了也会施以援手。



    他想的很简单,想要安安稳稳的过过自己的小日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祈愿自己生活良久的故土能够回复美丽,想着一家人不少一个,一起吃吃饭、品品茶,月圆时节赏赏月,如此而已。那么这算得上的家国情怀吗?算得上是爱国主义吗?



    在江雨看来,这是算得上的。家与国向来是难以分割的。没有国的家是家吗?谁来保证你的安全、权益呢?同样没有家的国,又怎么称得上是国呢?家与国,国与家其实在在产生之初就已经融为一体了。



    没有这么多对家的渴望,又哪来的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爱国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呢?其实对于他们的帮助一定意义上来说难道不是在帮助自己吗?



    由小小的对于故乡的眷恋到对故土的不舍;对于家的热爱再到对于国的爱恋。我们忧心忡忡的既是家也同样是国。



    也正因如此,张学良与杨虎城才会发动西安事变,以兵谏来逼蒋介石与共产党合作抗敌。其实仔细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外敌入侵呢?一切外在的因素也只是小小的影响而并非决定,而内在的才是真正的决定作用。



    外敌侵华时,首先不作为的就是前朝清政府并没有选择奋起抵抗。而只是割掉妥协,战败了不能再战吗?



    就单单说说甲午海战吧!当时的北洋水师的整体装备实力,军队总数完全是可以战胜日本的。而且也有爱国将领不畏生死而奋勇抗敌,为国捐躯。可最后呢?最后还是输了个彻彻底底,而且是全军覆没,甚至连东山再起的星星之火都没有,可想而知,这种失败并非是日本一方所造成的,更与其内部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时的主战大臣李鸿章认为:“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当然不仅仅是他几乎整个清廷都是这样认为的。



    而此时的清廷也是节省开支,但为的却并非防御外敌,拯救国家,而是为了给慈禧太后建个圆明园颐养天年,虽然就光绪想要拿回实权来看这并没有错,但他错不该没有认清形式在此时这般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养自己。相对于清政府日本政府则是主张“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以此来蓄积实力,以供战争需求。



    江雨只为那些战死的无辜亡魂而感到悲哀。



    等到孙中山推翻了清政府之后,本以为国家会就此慢慢强大,可怎想竟被袁世凯窃了去,古语云:“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可袁世凯不安心于大总统,想要不被限制的行事。那么,复辟就成了必要的举动,令人欣慰的是,在城市之中,追求自由民主之心已然深入骨髓。所以尽管袁世凯声势浩大的想要复辟帝制,最终还是被历史的浪潮拍打的粉身碎骨。



    而到了蒋委员长当道之时,野心的日本天皇竟趁着国家内乱之时,想要一举吞并中国。而此时呢?此时呢!江雨不禁苦笑,如果那位蒋委员长在他面前,他想他一定会狠狠地给他一个耳光。只因我们伟大的蒋委员长觉得共产党也就是身为自己人的中国人是最大的敌人,施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不刚好成全了日本侵略者吗?是的,您没有听错。日本人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祖国的大片土地。当时的日本军官竟口出狂言,要在几月之内统治中国。



    在江雨看来现今“西安事变”的爆发与蒋当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莫大的关系。而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则清楚地认识到内部团结的重要,唯有内部安稳了方可抵御外敌不是吗?



    又是几度春秋,在国共两党以及其他党派的合作下,日本侵略者中午被赶出了中国。



    在当天的中央社讯报纸上的消息是这样的。(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历一千九百四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晨七时)



    【中央社讯】外交部公布:日本政府已正式无条件投降,投降电文系经由瑞士政府转达。原文如下:



    “关于日本政府八月十日照会接受波茨坦宣言各项规定及美国贝尔纳斯国务卿八月十一日以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名义答复事,日本政府谨通知四国政府如下:



    (一)关于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之各项规定事,天皇陛下业已颁布勅令。



    (二)天皇陛下准备授权并保证日本政府及日本大本营,签订实行波茨坦宣言各项规定之必需条件。天皇陛下并准备对日本所有海陆空军当局及在各地受其管辖之所有部队,停止积极行动,交出军械,并颁发盟军统帅部所需执行上述条件之各项命令。”



    在西安事变之后江父便带着一家老小逃回了老家陕南安康的一个小村落,因其村内江姓颇多,故而名为江家村。



    而江雨经过多年苦难的磨练早已成了一个做事稳重的大小伙子了,可以独当一面。



    本来江父就打算着这次回来安排江雨与他的青梅竹马成亲,以了却两家人埋在心里多年的心愿。但江雨哪儿还是那个凡事任人宰割、什么都由父母做主的小孩子呢?他的那位青梅竹马他毕竟是多年未见,也不知其性情,美丑如何?又怎么让他与其草草结婚呢?婚姻大事关系一辈子,他必须为自己争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