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章 庄子的心斋
    庄子内篇第四篇《人间世》中最有名的典故,就应该数“心斋”了。



    历代解读者和道教人士,都在研究什么是心斋,各有所得。



    不管是不是正确,能够帮助到他们,都是好的。



    那么?什么是“心斋”呢?



    怎样解读才是正确地解读呢?



    请先看原文:



    ……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



    这段话的意思是: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老师您有没有更好方法,请告诉我。”



    孔子说:“斋戒!我告诉你!如果我们用心去做事,无论去做什么事,都是那么容易成功的话?那么!宇宙就不会这么深奥了。”



    颜回说:“我家境贫穷,不饮酒、不吃荤食已经好几个月了。像我这样,应该也算是斋戒了吧?”



    孔子说:“你说的这个斋戒是祭祀前的斋戒,并不是‘心斋’。”



    颜回说:“请教老师!什么叫‘心斋’?”



    孔子说:“你必须静下心来,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不要用耳朵去听外界的事物,而是要用心去想、去领悟外界的事物。不要用心去想、去领悟外界的事物,而是要去想、去领悟气。



    听到的一切信息止于耳朵,不要往心里去,不要记在心上;心里想到的事理想明白就算了,到此为止,不要再现实中追究下去了。不要没完没了,要到此为止;



    气!什么叫气呢?气!空气也!肉眼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就像道一样,它是确实存在地,却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虚!虚!无也!无!没有也!让自己的心里什么都没有,心里没有想法、大脑里没有意识,这就是心斋!”



    颜回说:“我在没有听老师讲解‘心斋’之前,我就是那个颜回。现在!我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心斋’了,我不是颜回了,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把自己忘记了,我把以前的一切都忘记了。老师?我这是虚吗?”



    什么是心斋?



    听到的一切信息止于耳朵,不要往心里去,不要记在心上;心里想到的事理想明白就算了,到此为止,不要再现实中追究下去了。不要没完没了,要到此为止。



    什么是心斋?说白了就是: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扰,这就是心斋。就跟斋戒那样,不沾荤食。



    庄子的心斋,一样又被人误解了,被学术奸细误导了,认为心斋就是与世隔绝。只有与世隔绝,我们才能做到心斋。



    其实!这是误解、误导、偏激的理解,又没有结合庄子的整体思想、老庄哲学的整体思想来理解。



    学术奸细这样理解,主要是为了与“无为、消极、虚无主义、避世”等等扣给老庄哲学的帽子挂上勾。



    正确地理解应该是:对于生存没有意义的东东,我都心斋掉。就跟互联网科技应用一样,互联网上面那些不良地信息等等地屏蔽掉。一些不良人员全部拉入黑名单,不与之来往。这就是心斋!



    再则!庄子的心斋不是让你与世隔绝,7*24小时心斋。不!应该是一生都心斋。而是!跟斋戒一样,只有到了祭祀前后才心斋。斋戒并不是一年到头或者是一生都斋戒的,而是有时间段的。我们只有这样来理解,才是正确地。



    总之一句话,有利于生存的我们接受,不利于生存的我们屏蔽。屏蔽等于心斋!



    以为心斋就是屏蔽一切、一生都心斋,达到无知无欲状态,显然是误导。或者!是偏激理解。



    在讲解心斋的时候,庄子还讲到了“气”。



    气!什么叫气呢?气!空气也!肉眼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就像道一样,它是确实存在地,却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虚!虚!无也!无!没有也!让自己的心里什么都没有,心里没有想法、大脑里没有意识,这就是心斋!



    其实!在这里,庄子一样运用了“类比思维法”。类比思维在老子的《道德经》充分体现了出来,老子运用的就是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人类大脑发育的一个过程,值得学者去研究。



    庄子一样要我们效仿自然,效仿道。在这里,庄子要我们效仿空气。他认为我们要像空气那样,无所不在,却又处处存在。



    接下来,又具体解读了一下。



    请看原文:



    ……



    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孔子说:“你的悟性很高,理解的很透彻。我再引申下,让你更深刻地理解。



    无论你到了哪里、在什么环境下、与什么人打交道,你都不要把自己当回事、不要把自己当存在。不要把面子、利益、自尊、名誉等等地当回事。能够融入这个圈子,就尽自己的能力做事。不能融入这个圈子,就赶紧离开,换一个环境。



    要做一个开放型的自我,不要建立个人堡垒把自己封闭起来。你就把自己当成一所空置的房子,什么人都可以容得下。为什么要开放到这个程度呢?把自己当成一所空置的房子呢?你就把这一切都当成迫不得已、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我们为了生存下去,才不得已而为之。



    你要是这样去做了,你就差不多接近道了。你就可以在那个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且混得很好。



    不走就不会留下痕迹,只要走了就会留下痕迹。人生也一样,不可能不与人处事,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交往。与人交往就会留下一个人的痕迹,就会暴露一个人的品德。一个人被人指使、受人差遣了,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就会伪装,避免自己吃亏。可是?当我们面对苍天的时候,苍天有眼,我们都暴露在苍天之下,无法伪装自己。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思是:如果把天地比作一张大网的话,万物都在其中,一个都不会遗漏。)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真实地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更有利于我们生存,有利于我们在任何环境下生活。



    只听说有翅膀才能飞翔,还不曾听说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依据的,人也一样,人的品德是依据一个人的行为而来的。只听说一个人对某个事物很有研究,他才是真正地知道、了解这个事物。还不曾听说到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根本不了解,也没有去研究,他能知道、了解这个事物的。



    (与世隔绝,无知无欲,怎么了解社会?怎么能够更好地生活、生存?)



    看一看面前的虚空,想一想自己的内心:里面是不是也像面前的虚空那样,一无所有。如果还有,赶紧把它清空,包括让你开心的喜事。如果无法清空内心的想法,还在胡思乱想,那就叫“人在心不在”、心不在焉。



    如果我们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不需要经过思想就能判断出是非,一切止于耳目不需要用心去想,空出我们的心房。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样地境界,那么!我们的心房里面,还能有什么东东容不下呢?如果我们达到了这个境界,只会神鬼都会来依附。



    当然!如果我们想达到这样地境界,是必然有依据的。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道’,人在天地中的位置,人生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我们只有明白这些,才能达到这样地境界。才能一切止于耳目,空出心房,才能包容一切。



    人是天地间的一个物种,但是!人区别与他物,人是有灵智的。所以!大多数人是有分辨能力的,能够分辨出是非的。禹和舜都知道这些道理,遵循这个道理。所以!人民都依附于他们。这也是伏羲、几蘧一生所遵循的道理。何况!我们面对的大多是普通人!我们与他们相处,还有难度吗?”



    通过以上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心斋不是让我们与世隔绝,不是要我们无知无欲。而是!要我们屏蔽不需要、无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