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一十九节 说出去谁信呢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礼毕,身穿铁甲的秦浩明霍然拔刀指向苍穹,冷冽的刀锋在阳光下绽放耀眼光芒,三军将士高WWW..lā



    “登州卫守备张云听令!”



    一身明亮山文甲的张云,手按腰刀英姿飒爽上前单膝着地,俯身听命。



    “闽粤总督府令:撤销张云登州府守备职,升迁为金州、旅顺副总兵,领定南军驻防两卫,护我大明边疆,保我大明子民。”



    张云三叩首抬头满脸坚毅,大声高呼,“末将愿和将士们用身上热血完成秦督嘱咐,达成天子重托,不负百姓厚望!”



    洪承畴目睹全部过程,望着将士齐心的定南军,再想想蓟辽边镇将士,心里暗叹一声,无比酸涩。



    真要说起来,蓟辽边关的军将并不比定南军差多少。



    除了火器和制度上稍显不足之外,曹变蛟、祖大寿、吴三桂、祖宽等将领更是一时英豪,并不逊色定南军自己培养的将校。



    若是也能如定南军般精诚合作,对付建奴还是不成问题。



    奈何蓟辽将门都是坐地虎,关系错综复杂,派别和利益早已根深蒂固,自己即使是过江龙,也必须时时刻刻迁就他们。



    经过多年发展,蓟辽将领不是总兵就是副总兵,副将更是一大堆,守备、千总根本上不了台面。



    反观定南军上下,皆是千户、守备等将领挑大梁。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将校听话乖巧,对于秦大总督的命令无条件执行,根本不敢反抗。



    而且,将士有更大的升迁空间,情绪高涨。



    你看张云张啸剑,秦浩明的表弟,辽东战役的实际执行者,战功不可谓不卓著,可也只封了一个副总兵。



    他身边的亲兵,一个叫李想的军汉,危难关头,率领五百将士舍命拼杀,身中三刀六箭,死里逃生,也只是一个守备而已。



    如此公允做法,手下何人敢不服?



    但看他,寥寥数语就掀起将士们狂热的心情,便可知他在定南军的威望之重。



    有这样的部队,这样的将士,怎么能不如臂指使,指哪打哪百战百胜?



    将台上的秦浩明并不知洪承畴的想法,犹自对张云说道:



    “张副总兵,立马通知登州海军,派人护送受伤将士出关回家,令定南军开拔,三军奔赴金州、旅顺!”



    瓦房店原本就是秦浩明选择的战场,现在打得破乱不堪,根本不适合作为坚城防守,所以放弃。



    张云大喝:“谨遵军令!”



    起身回头指着手下众将喝到:“夜不收千户胡汉东部为前军,二十里哨探!



    骑兵千户赵大友部为后军,十里压阵。萧飞部左翼五里,王茂天部右翼五里,本将为前军。



    阎大人护佑秦督和辎重营、炮车营、工匠营、医护营为中军,立即开拔,奔赴金州!”



    众将拱手高喝:“末将尊令!”



    张云大手一挥,三军齐动,轰然分为几股大潮,虽难舍难离,却渐渐拉开距离。



    “狗娃,放心跟随大人,你的老子娘亲俺替你孝顺了。”



    “三哥,回家取个婆娘,若是俺没了,就给俺过继一个孩儿,顶顶香火!”



    “石头,别丢了咱川人的脸,替我多杀几个鞑子,给辽东的同胞报仇!”



    ……



    大军不停,不时有人奔回,使劲拥抱拍打一番,又纷纷退回。



    直到此时,秦浩明方有时间和洪承畴闲聊几句。



    “唉,秦督治军之严,军威之盛,本督自叹弗如!”



    刚一碰面,洪承畴便躬身行礼,及其诚恳说道。



    “哪里话?”秦浩明眼光掠过四周,见蓟辽其他将领站得很远,低声说道:



    “洪督帅一生戎马,精通带兵之道,本督又算得了什么?



    说句实在话,谁坐你的位置,都是棘手山芋,难矣!”



    秦浩明不喜洪承畴,可这话却是真心话。



    老实说,洪承畴精通兵法,带兵作战很讲究持重之道,不打无把握之仗,事不万全绝不轻易出击。



    松山之战他所率领的明军,是由八个边镇临时调集起来的。



    兵虽是精兵,但明末将帅的骄横是出了名的,临阵不一定服从洪承畴的号令,这是洪承畴难以充分发挥指挥才能的最大障碍。



    因此,洪承畴主张在军中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而后徐徐逼近清军,且战且守,待抓住敌人的漏洞后决一死战必得成功。



    易地而处,如果秦浩明当蓟辽总督,单是处理和辽西将门的关系,就要耗费不少时间。



    并且,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毕竟,即使和军将处理好关系,你也无法指挥得动他们的亲军。



    若如此,有将无兵,又有何意义?



    还不是被这些将校拿捏。



    秦浩明坦诚的话语,让洪承畴心里一暖,实情可不正是如此吗?



    一瞬间,洪承畴对秦浩明好感加剧。



    同时,内心对秦浩明交浅言深的话,分析他也是寻求政治盟友的试探。



    初次见面,洪承畴有此反应,并不是他低智商,而是应有之意。



    应该说,这年代的乡土观念非常重,从地域而言,他们有天然的优势。



    大明党争不断,能独善其身之人委实不多,或者说基本没有。



    特别是到了明末,时局动荡,谁不想找一个可靠的盟友?



    若是两个督帅能彼此连气同声,相互引为强援,这对二人都有好处。



    当然,这其中还会有各种试探磨合,并非一蹴而就。



    政治人物的花花肠子,可没有这么简单肤浅。



    郎有情妾有意,这谈话的气氛就愈发热络了。



    在一同前往金州的路上,两位素未谋生,年纪悬殊的大明督帅,仿如相交多年的好友,谈笑俨然。



    这其中,秦浩明多少有点放不开,表演稍息稚嫩,不如洪承畴炉火纯青,一口一个秦督叫得非常顺口,丝毫没有一点为难之处。



    可纵使秦浩明如此,也让身边的董长青钦佩不已。



    毕竟,洪承畴和吴三桂,都是秦督欲除之而后快的人物,现在却能如此融洽,说出去谁信呢?



    p:感谢书友20170411132658683打赏,铭感盛情,请诸君投票支持,阿土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