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肖震带领枪手和掷弹兵先行回来。
程越慰问了他们几句,却没让他们歇着,命他们缴回武器后马上再回到码头帮忙。
十二万六千人中,有重庆和泸州的军队三万三千人,其余都是百姓。本来兵只有两万多而已,里面有近一万的乡勇。百姓一开始其实也没那么多的,但程越这次派去的船很多,尤其押船的军容壮盛,王士元、肖震等军官还穿上了新式的军装。临时被组织起来的乡勇都是苦哈哈,羡慕得眼睛发红,再加上对蒙古人不放心,还是待在宋朝的好,所以就全都上了船。
百姓一看军人乡勇都上了船,怕蒙古人报复屠城,家中没多少产业的也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几天下来,重庆和泸州城内几乎为之一空,附近的乡镇也拖家带口地来了不少,还有自备船的跟在后边。一直到实在塞不下了,两地合到一处,这才迤逦南下。
四川元军一看走了这么多人,都慌了手脚,但又不敢派兵拦截,报到伯颜处,伯颜也没办法,只说了一句:“和议已成,莫要无事生非。”各地元军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只庞大的船队慢悠悠地一路顺流而下。
因为船太多,总有个别船有各种意外,所以行进得也就慢了不少,现在才终于到了。
孟之经、孟之缙兄弟从程越那里告辞之后,便乘船迎上船队,找到了王士元和四川制置使张钰的坐船,传达了程越的命令。
王士元立刻领命,张钰虽为一地诸侯,也不敢对抗程越,当即也答应下来。
孟氏兄弟领三万民众向上海驶去。
此时又有人上船,传达命令。船队于是在此分开,有的往扬州,有的去苏州。
剩下的人依然很多,常州已远远在望。王士元远远看到几艘船挂着刘顺的旗驶了过来。
王士元不知刘顺为什么过来,难道水军还要再扩军?还是程越另有吩咐?突然想起琉球,心中恍然大悟,暗道大都督高着,现在正是最合适的时候。
刘顺把船靠过来,王士元连忙上前迎接,张钰等人也都站在他身后施礼。
刘顺笑呵呵地与众人见过礼,走入船舱也不啰嗦,把程越要招募人去琉球的事情说了。
张钰等人一听,都不禁为难。琉球那地方,很多人听都没听过,又没有犯法,怎么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受罪?
刘顺早知他们会这样讲,于是解释道:“各位大人是不知道啊。那琉球并不是荒蛮之地,而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就是人太少。大都督有令,凡是去琉球的,每人分田十亩。没听错,就是每个人。那里水稻可以一年三熟,盐也便宜,海产更是丰富。各位大人,大都督什么时候说过假话蒙过大家?”
王士元连忙在一旁敲起边鼓,道:“各位大人,条件如此优厚,我们尽可向百姓传达,有愿意去的,就在常州码头上集中换船,一路上的粮食我们都包了。再说这是大都督的命令,百姓自愿,与诸位大人无关。”
张钰等人并不明白程越的想法,听王士元这么说,也找不到什么反对的理由,就听凭刘顺招募。
于是就由王士元发令,船队的阵型起了变化,在常州码头停靠后,随时准备再次启程。
常州的码头上已经忙得快疯掉,人潮汹涌之余,还有刘顺派来的人在向刚下船的人们讲述着琉球的事情。
那时候的家庭比较大,一家有十几二十口人并不稀奇,一听每人可分十亩地,那一家人分下来的土地岂不有上百亩了?四川多山,尤其这次来的又是重庆人,那里更是人多地少,百姓有田一百多亩的非常罕见,大部分人一户也只有几十亩地。这次南下的人太多,一户不可能分到多少土地,听说大部分都还要做工来维生,所以听说一个人就可以分十亩地,心都热了起来。虽说地方远了点,但种水稻可一季三熟啊,而且听说盐也便宜。那时候四川吃盐不易,盐价居高不下,这一点对川人的确有吸引力。
当时就有很多人动了心,尤其是那些家中地少人多的,更是围住刘顺派来的人问个不停。
现在这个机会正好,如果等这些人安定下来了,再让他们往别处搬迁,那就是难上加难。
那使者鼓动如簧之舌,竭力劝说百姓向琉球移民,终于说动了一些家中穷困的百姓。有了人报名,其他人就容易招揽了。几百个使者一齐使劲,竟招募了上万的人去琉球。
码头上更加忙碌起来,忙着把去琉球的人家东西卸下来,再装上大船,还要往大船上送给养。几百条大船将会送这些人去琉球垦荒做工。
乡勇们已混入百姓中,就地解散。再下船的都是正规的官军。这些都不用张钰等人管,自有程越派来的人安排军人到常州城外扎营歇息。
王士元和再跟他们汇和的顾昌德带着张钰等人直接到常州城中拜见程越。
程越依然在城中如上次一样相候,刚刚归附程越的王明、王立等人都是张钰的爱将,更是积极,不过这次军队大部分都在城外扎营,百姓进常州城的也不多,大都分到了周边去,所以来的人虽然多,进城的却没有上次那样热闹。
即使这样,礼遇的隆重是一样的,同样让张钰等人非常感动,他虽贵为四川制置使,但他何尝不知程越势力庞大,来亲迎已是给足了面子。但程越却还嫌不够,布置了这么大的欢迎场面,还亲自率领全部文武来城门迎接他,实在称得上是礼贤下士。于是,张钰也在考虑,程越有何所求?
张钰是陕西人,十八岁从军,有勇有谋,号称“四川猇将”,曾作为副将和主将坚守钓鱼城十二年!如果四川没有他张钰在,早就被元兵全部攻占了。这次直到宫中来人宣读圣旨时,他才知道又出了一个程越,把元兵打得找不着北,逼着元朝只能议和。但程越要他们撤出四川,他是很不满的,只是圣旨已下,只能服从。他不忍放弃百姓,所以才带了这么多人南下。
一路上他与王士元谈了许多,程越这个人一次次让他感到惊讶。从王士元对程越计划的大概描述,他这才明白了程越的气魄。王士元对程越百分之百的信任和信心也感染了他,令他好奇于程越的雄心壮志到底能否实现。
张钰与程越身后站着的李庭芝、谢枋得、李芾等人互相答礼,寒暄相敬。心里惊讶,李庭芝等人对朝廷如此忠诚,却也投入程越旗下,程越此人,难道真是要成就大事了?临安周围的兵马已经全被程越收服,自己远从四川回来,朝廷里的留、陈两位丞相,却想把他用来对付程越,何苦来哉!
他的命是谁救的?是程越。朝中的大臣疯了吗?凭什么认定自己会照他们的意思对程越拔刀相向?自己对大宋的确忠诚,但也不意味着自己要搀和进这种事情里面去。
朝廷要防着程越,只管去提防,只管去招兵买马,关我什么事?程越可是把这些人全都救了的,还不居功。这样的人,朝廷也要对付,逼也把人逼反了。这不是无事生非吗?如果自己是程越,也得心寒。
程越身边的文武皆为一时之选,再加上程越神鬼莫测的武器,天下间谁能抵挡?把我推出来当挡箭牌,你们躲在后面看结果再做决定,我有那么笨吗?
王明、王立他们是聪明人,也是他的心腹,看样子已经投靠程越了。不投也不行,大宋的精兵,都在程越手中,最富庶的地方,程越占了一多半。如果想收取临安,根本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形势已经这么明显,程越却还是把兵力分散替朝廷守卫三边,这份沉着和隐忍真令人佩服。
眼下朝中奸臣得势,但程越羽翼已成,接下来的事情不问可知,现在如果站错了队,以后就再没机会站回来。
想到这里,张钰对程越的态度又恭谨了几分。
赵安与王世昌一见,马上明白了张钰的选择。他们都是张钰的心腹,又不是傻子,与张钰共进退只有好处,也跟着对程越执礼甚恭。
程越见他们识机,对他们更显亲切。如果能收服张钰,对他的大计会有更大的帮助。四川他迟早要收回来,张钰就是最合适的治理人选。
后面畏畏缩缩跟着的两个传旨内侍一脸的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站在那里,哀叹着此行徒劳无功。
晚上照例是洗尘宴,张钰没想到为了欢迎他,居然由程越亲自下厨,感动之余,也吃得大家眉开眼笑。
饭后,应张钰的要求,程越拿出了传说中的武器和他编写的各种书籍。
张钰边看边赞叹,捧着书沉迷其间。再看这个年轻人,眼神中已多了几许敬畏。
程越很尊重张钰,他是南宋所剩下仅有的几个名将,比夏贵强多了。虽说迫于形势,无力回天,但气节谋略都是一等一的。
张钰装作不在意地随口问起程越的打算。
程越知道这是张钰最后的试探,见大家都在,就把自己未来的征讨计划详细地说了一遍。
程越刚一说完,众人还在热血澎湃的时候,张钰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军权印信往程越面前一推,道:“此后惟大都督马首是瞻。”
程越一笑,与张钰击掌为誓,约定张钰先转做交通司司长,等程越动手时再领兵出战。
李庭芝见张钰如此痛快,反而更加佩服。再想起自己那番折腾,也真没什么意思。现在跟着程越做了许多事情,都是是实打实的功劳。程越这里没有那些繁复的迎来送往,公文扯皮,再加上杨霆李芾他们也确实才华出众,因为他们的配合与帮忙,自己这些天做的工作比之前几个月的都多。
人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归属感,李庭芝很快就融入了这里,更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观念。照着这些去做,果然就事半功倍,所谓欣欣向荣就是这种感觉吧。
这次朝廷想算计程越未成,反而更壮大了程越的声势。
程越本已有十四万人马,再收下了这四万人,共十八万精兵都是百战之师,就算没有程越的武器和指挥,面对蒙古的大军也可堪一战。程越的大势已成,就看程越自己的打算了。
李庭芝是对宋朝忠心耿耿的,就算是现在,他也没想过要对宋朝的宗室有任何不轨的行动。但不知为什么,看到程越已一步步强大到宋朝再也无法应付的地步,心里却觉得很欣慰,甚至是与有荣焉。他自己不会去推翻宋朝,但如果程越决定把宋朝就此终结,他现在也不想反对。这是为什么?想来想去,就如同程越所说的,这是为国家好,与对宋朝宗室的忠诚无关。
李庭芝看着目光坚定而深遂的程越,心中暗想:大都督,就要进临安了,你想要怎么办?
-------------------------------------------------------
明天就要进入VIP章节,情节会更精彩,更有趣,也更宏大,希望大家继续支持。白水一定会写出令大家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