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到了快要休息时间时,范磊才来看了一下呆在角落里苏墨闲的练习进度。范磊粗略浏览了一下,发现画纸上的线条都差不多达到了要求后,便没有继续看,自然也没有发现每条线的粗细都完全一模一样。
在那种状态下察觉到了范磊走过来的苏墨闲,几分钟前就停止了练习。所以在范磊过来的时候,她的眼睛也早已恢复了原来的颜色,不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连苏墨闲自己也没有察觉。
范磊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可以休息了。顿时画室一下子就喧闹了起来,带着水杯的人打水的打水,喝水的喝水,其余的人不是在和别人聊天就是一下子围在了范老师的身边,和他请教问题。
而苏墨闲也被一些看起来很自来熟的女孩拉去聊天了,正好也想了解一些同学的情况,性格本来不是很外向的苏墨闲便破天荒地没有拒绝。
自来熟女孩中的主心骨叫做宋玲,今年九岁,由于长相非得圆滚滚又很讨喜,在同学中很有人缘,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八卦了。在聊天中,她透露出了很多有用的信息给苏墨闲,总算让苏墨闲知道了同学们的大部分名字和年龄。
其中几个风云人物,自然是被宋玲重点介绍的。首位的自然是被范磊老师夸奖的周晨了。因为长相不俗,画画又非常好,在女生中小有人气。听说很是讨范磊的喜欢。
在宋玲介绍周晨的时候,苏墨闲也打量了一下周晨。被女生环绕着的明眸皓齿的周晨还真的有点花样男子的气质,不过周晨的年龄太小,加上苏墨闲EQ也比较低,一时之间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而介绍的宋玲的眼中却不时冒出小星星,如果是漫画的话,可能眼睛都要变两只桃心了。
还有一位叫做朱亁,外号也叫竹竿,因为他长得瘦长瘦长的像竹竿一样。也是被范磊老师特别照顾的人之一,在绘画上很刻苦,虽然天赋还赶不上周晨,但在这个班上也是画得第二好的。
宋玲对竹竿的介绍不多,几句就说完了。苏墨闲倒有些疑惑为什么宋玲对此人这么不热衷,在宋玲把竹竿指出来才发现这人相貌十分普通,而小学这个年龄层普遍都是以貌取人的,所以他也是个被女生圈子无视的可怜人。
接下来介绍的几人,也都是范磊所重视的学生,几乎都是在绘画上有一技之长的,不是天赋奇高,就是非常努力刻苦。在这方面,范磊是偏心的,不过和其余的绘画老师相比,范磊还不算过分。他的偏心只是根据各人的绘画水平,不像某些星期一三五和二四六教课的老师一样,根据的是财力而不是才力。
说到这里,宋玲有点咬牙切齿。她的小学不是贵族学校,自然也不用寄宿,所以她在平日也是会到绘画教室上课的,对那些老师的偏心也有切身了解。
苏墨闲在明白了那些明目张胆的偏心也没什么感觉,多年的学校生活自然让她明白了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偏心。不过那些收钱的老师确实也有些过分了。
范磊的偏心却并无不可,就算是她,也会选择更聪明的同学交往,这也算是一种偏心了。既然人人都有私心,还要求教师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不免太强人所难了。
教师也是人,当然会有人的私心,没有几个老师能做到平等待人,而苏墨闲这种从小就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就算是不经意之间,也学会了怎么讨老师欢心,之所以会不得莫承颖待见,重生后不屑迎合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小学老师是一个原因,莫承颖自己心胸狭窄也是个原因。
再说,社会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别人为什么能得到偏爱也很值得那些不得喜爱的人反思,口口声声说偏心不公平,不也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
而那些教育界之所以拿这些事说事,那是因为它们有权利改变这个体制,至于那些没有能力改变体制的人,只能学着适应体制。
就算是讨厌老师偏心的宋玲,不也看人并不平等吗?从宋玲看周晨和朱亁截然相反的态度就知道,她也是个以貌取人的人。如果苏墨闲长得不是那么讨人喜欢的话,也许她根本不会和苏墨闲搭话。
而做了多年宅的苏墨闲,虽然在重生后熟悉了因为人小长得可爱而讨人喜欢感觉,但长年地猥琐干物女生涯也让她对自己的外貌条件毫不放在心上。
实际上,苏墨闲还是挺可爱的,头发乌黑水亮不说,一双如猫眼石般晶莹透亮的大眼睛,里面是包含不住的灵动。因长年不见光而变得如雪般白皙的皮肤,由于不经常锻炼可以清晰看到皮下青色的毛细血管。
如果不是年纪太小,苏墨闲都有吸引男生目光的资本了。目前外貌条件也就能获得一些大人的好感而已。在还没对外表形成概念的一年级学生中间,几乎没什么用处。
在平均年龄都在10岁左右的少年宫里,情况又有不同了,已经发展出审美观的孩子,有了欣赏美丑的能力。而潜意识里人都喜欢接触一些长得漂亮的人,毕竟美是人人都喜欢欣赏的,更不要说还未经历过世俗的磨练的孩子们了。再加上苏墨闲年龄不大,引起“学姐”的保护欲的同时又不会有什么威胁感,自然他们会对苏墨闲抱有好感。
虽然苏墨闲不会用自己的外貌去谋取别人的好感,但这并不表示别人不会自主地贴过来,也是因为这样,在休息时间她们才会主动邀请苏墨闲进入她们的圈子,不然宅得不行的苏墨闲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认全同学的名字。
当然除了这些自主贴过来的人以外,一些同样外貌不错的人也会偷偷注意到她。
同类吸引同类,比如现在看似温柔地和围在自己身边的女孩探讨问题的周晨就是如此。在苏墨闲打量他的之前,他也早在上课铃响之前就注意到了这个新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