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冬的儿子放学回来了。
他是高中二年级学生,有礼貌地向客人鞠躬问候,两只大眼睛却偷偷地好奇地一直盯着两个美国人转。
李方之的一席话弄得蓝冬眼泪汪汪的。
看到儿子回来了,她的眼睛又放射出光彩。
她站起来,为儿子摘下书包让他坐在自己身边,拿双筷子递给他,亲切地说:“吃吧!这两位叔叔不是外人,将来你念好书,考加州大学留学生,还得要这两位叔叔帮忙呢!_”
望着他们母子二人那亲昵的样子,爱德华心里不禁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是什么动力吸引蓝冬要移居美国呢?难道是物质的原因吗?如果是,精神上失控又如何办呢?可以这样说,她对斯特津先生的感情不会超过对丈夫、儿子的感情,她对美利坚也不会比对中国这块土地情深,即使是物质的原因,冰箱、彩电、立体声音响设备、房子……这里也逐渐会有的,虽然物质条件一时比不上美国,比不上斯特津公馆的豪华、漂亮,比不上那里的舒服,但她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到美国她能扭转过来在这里的东方习惯吗?”
爱德华不禁为她担心。但是他什么也不能说。他的任务就是协助杰克?杰佛里来办事的。
他可以决定付钱的事宜,但他无权干涉蓝冬一家人的去留的选择。”
……
爱德华踏上了去长白山脚下的路,同路人是蓝冬、杰克?杰佛里,当然也有银行那个瘦瘦的邸处长了。
一路上除了睡觉,蓝冬和杰克?杰佛里不停地谈着,一会儿说英语,一会儿说汉语。
蓝冬的英语水平不高,而杰佛里的汉语也不太好,没办法,只好请邸处长翻译。
从北京到长春,从长春去通化,从通化坐上了去鸭绿江边这座小镇的硬板车厢的火车。
铁路两边的山野,简直比想象得还要美多了。
崇山峻岭的山野上,呈现出五颜六色层次,蓝冬说这叫“五花山”。
那一串串一片片一层层即将成熟的果实,有金黄色的山梨、紫色的野葡萄、赤红色的山楂……还有那满山遍野的中药材枸杞子,像红珍珠挂在一簇簇矮树丛中。
爱德华真想跳下车去,领略一下这东北原始大森林的迷人的风光。
火车开得很慢,爱德华不停地按动着相机的快门,摄下这长白山区的秀美风光。
他深信,带回去会讨夏南喜欢的,想象得出,她_定会捧着这些照片高兴地旋转起来。
列车象老牛一样在长白山脚下蜿蜒地缓慢地爬行着。终于眼前出现了那条令入神往的江——鸭绿江。
她哺育了中国和朝鲜两国民众,它养育了蓝冬和夏南,她以其水之清澈,颜色之特殊,江流之急闻名于世。
车站古香古色,像一座神庙,这只有东方才会存在的古建筑,它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以肃然起敬的庄严感。
迎接他们的是县外事办主任,一个很随便随意的年轻的戴眼镜的大学毕业生唐辉。
他没有像爱德华接触过的邸处长、陈先生那样穿着笔挺的西装和中山装,而是穿着一件T恤衫,一件带着红黑两道颜色刺眼的便装,他说话和他的穿着一样,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邸处长板着面孔和他握着手,看得出,邸处长并不喜欢他,但来这儿又有求于他,不得不寒暄几句。
旅行车把他们送到山脚下的宾馆去,想不到在远山边疆乡会有如此漂亮的宾馆,爱德华不禁想到夏南在海伦医院时教给他的两句唐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来了。
蓝爱兰女士在宾馆的雨搭前迎候他们。
车还未停,爱德华看到一个中等身材、头发花白,穿着一件银灰色衬衫、下摆扎在裤腰里的文质彬彬的女士。
她有六十多岁,目光却炯炯闪亮。
看到她,爱德华心里就琢磨着,肯定是她,可该怎么称呼她呢?是叫伯母,还是叫……从握手寒暄,到楼上客房,爱德华几乎急出一头汗,可是对她什么也没有称呼,只是瞅着她,点头微笑着。
尽管她年岁大了,但当年的风韵犹存,那细嫩的皮肤,一双会说话的笑眼,清癯的面庞,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她和蓝冬亲切地拥抱着,悄声地说着什么……’
进小会客厅,刚坐下,邸处长就把谈话转入了正题,他说:“蓝爱兰同志,我们不远千里来这儿,一是为中美友好,二是为了你个人的幸福。伊夫林.斯特津先生是我国人民的忠实的朋友,为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他很关心您,特地派这两位先生来办理您去美国定居的事情……”
他板着面孔,就像在致悼词,给人一种十分做作的感觉。
听着这样严肃而又决定性口气的讲话,爱德华很不习惯。为了冲淡这种气氛,他不停地向她微笑着。
然后,他巧妙地纠正了邸处长的话:“主要听听您老人家的意见。”
也许她对邸处长这种谈话方式已经习惯了,她丝毫没有反感的表示,她笑着抱歉说:“爱德华先生,您才真正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让我怎样感激您呢!”
突然,爱德华发现她这一颦一笑和夏南几乎一模一样。
爱德华禁不住激动了,刚要说点什么。
她却接过话头说:“实在是让你们失望。我的两个女儿都是搞艺术的,艺术需要想象,因而她们想象中的长春比这儿好,她们向往长春,就去了;到长春后又向往北京,认为北京比长春好,也去了,到北京,听人家说,美国好,她们自然也向往,也去了。这种向往是没止境的,如果可能,她们也许会向往去月球、火星……我都不阻拦她们,她们有自己的大脑,她们会比较出哪儿真好,哪儿比较好,哪儿不好的。中国有首歌叫《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很喜欢。我没学过“比较学”,但是我经过自己的比较,还认为这儿最好,所以我哪儿也不去了。请你们向斯特津先生转答我的谢意。”
…….
她的一番话,让所有人不禁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