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祈旌就这么走了,肉干和汤料块都还没来的及做,做好的肉松也没有带走。
早上青未了过来看她,见她蹲在耳房门前,就跟个被抛弃的小狗儿似的,便低声安慰“师娘,师父一旦安顿下来,就会立刻传讯回来的,到时候师娘可以给他写信,捎东西捎衣服都可以。”
她长吸了一口气,站起来“知道了。”
然后她就雄纠纠气昂昂的走了,好像之前那个丧天丧地的人不是她似的。
第二天,雁东也过来辞行。
他温言与她交待“因为我给皇上献了玥坊的衣服,之后,可能会有人过来查访,你小心些。”
“我小心什么?”唐时玥道“我就是收留了两个客人,客人出大价钱买了我的衣服,我什么都不知道。”
雁东笑了“你说的对。”
她咳了一声,一挑眉“那武馆,用不用小心些?”
雁东倒是一愣“你知道?”
“猜的。”唐时玥道“阿旌做事向来有计划性,说初八就是初八,现在忽然提前走了,而且是大半夜突然走的,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别的原因。”
雁东沉吟了一下“你怪不怪我?”
看来还真猜对了。唐时玥心头微跳,脸上却不动声色“怪你干什么?阿旌又不是三岁小孩子,他自己做的决定,我相信他有自己的考量。”
其实她是真想挠他两爪子。可是霍祈旌人都走了,就算挠死他也不会回来了,还不如装个大方,把人情讨足了,以后也许会有用。
雁东点了点头“你放心,他不会有事的。”
做疑兵,身边也是有影卫护着的,他这话倒也不能算错。
他顿了一下“我回去之后,大家会知道霍祈旌也在这儿,但是主要的事情还在我这边和他那边,武馆这儿顶多就是了解一下,应该不会有事的。”
唐时玥点了点头。
他又道“都城玥坊,若有麻烦,可以着人去找盛齐,能帮我会帮的。”
唐时玥忽然心头一动“对了,说起玥坊……”她笑眯眯的坐直了,看着他“话说,雁郎君,你缺钱不?你在长安城,人脉儿广不广?”
这小娘子,之前懒洋洋的爱搭不理,一要算计他了,就双眼锃亮。
不过这种几乎把“我要算计你”写在脸上的算计,他确实不讨厌,便笑道“你想做什么,先说出来,我才好决定……回答缺还是不缺,广还是不广。”
唐时玥“……”
说好的谦谦君子呢?
但她还是小声把事情说了,雁东一口答应“好。”
唐时玥起身施了一礼“多谢啦。”
仍旧是晚上,他们也悄悄离开了,盛齐有一人当十之呱唣,他们一走,石屋就更显得清静了。
唐时玥切换到了工作状态,接连几天往镇上跑,考察过后,在镇上买了一间大宅子,简单修整之后,做为以后的“玥工坊”来用。
雁东找来的匠人还在这儿,雁东直接说给她用了。
唐时玥完全不在意这里头是不是有雁东的耳目,老实不客气的收编了,瞬间就变成了近百人的大工坊,趁着年节期间,不做别的,先把跳棋做一些出来,分批运往长安城。
这种东西,制作简单,保不住密,肯定会有仿制的,但在古代,对于这种事情,是非常鄙视的,这是一种不被行业认可的行为,真正的大工坊是不会这么做的,也不好意思大张旗鼓的卖。
所以,她要做的,就是先把“正统”的牌子打出去。
也所以,赶工归赶工,质量绝不能下降。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人员筛选的过程,不过叫她惊喜的是,雁东不愧是背景深厚,他给的这些人,个个都挺不错的,相比之下,黄守敏那儿反而成了草台班子,不是说手艺不好,而是这个服从性执行力,并不算好。
但不管什么人,关键要看怎么用。
唐时玥就把两边儿分开了,弄成两套班子,各干各的。
同时发布了一条悬赏令,谁能做出能织毛衣的机器,或者织袜子的机器来,奖励二百两银子。
而此时,太子殿下也已经到达了长安城。
因为有了霍祈旌这只疑兵,他这一路倒是十分的顺利。
进了宫,明延帝正在勤政殿议事,太子过去看了看,与顾九行说了几句话,就去永和宫见皇贵妃了。
明延帝议完事,就问“太子呢?”
顾九行急躬身回道“殿下进了宫,风尘仆仆的,说去皇贵妃娘娘那儿梳洗一下,再去见皇后娘娘。”
明延帝点了点头,顾九行又道“太子带回来不少好玩的东西,说有个什么跳棋,回头要与皇上下下。”
“跳棋?”明延帝道“呈上来。”
顾九行就把跳棋呈上,给皇上的,当然是挑最好的,棋盘棋子都是用紫檀木做的,六角形的棋盘一打开,就见一排排的小童子,整整齐齐的躺卧在棋盘边的小凹槽里,打磨的十分细滑,眉眼灵动,十分可爱。
盖子内侧写着下法,还有示意图,明延帝本就是聪明人,跳棋又不难下,看了几眼,就明白了,不由笑道“倒也有趣。”
他把玩了一会儿,便暂时搁到一边,翻开手边的奏折。
批了没几本,就听略嫌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混着宫人们一路的请安声,不一会儿,太子便到了门前,施下礼去,笑道“父皇!”
半年多不见了,还真有些想念,方才这孩子走的这么急,也是想他了吧。
明延帝心头柔软,下了御座把太子拉起来“多大的人了,还毛毛燥燥的。”
太子呵呵一笑,一抬头,又道“半年不见,父皇益发年轻俊美了。”
明延帝喷笑出来“混蛋!出去一趟,连话都不会说了么!”
太子只笑不语。
明延帝身上穿的,就是一套毛衣,这种衣服最大的好处是有弹性,殿里都有地龙,一点也不冷,穿这么一套,确实轻快舒服。
而明延帝虽年近半百,却仍筋骨修长,穿上这套略嫌贴身的衣服,也确实显得更加的年轻矫健。
这对天底下最尊贵的父子坐下,说了几句闲话,太子就把活字印刷的事情说了。
下头把试做的雕版送上,明延帝一看之下,便是大喜,立刻安排人手推广,既然是以朝廷的名义,布告上便没有提到唐时玥,却把事情安到了太子头上。
大概就是太子奉圣命微服民间,体察民情,发现书价昂贵,因此怎样怎样……
此举,很讨读书人的好,有这么一样东西在,太子出去这一趟,就算值了。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