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9章:吃住之差
    郑芝莞所指挥的船队归航之后,倒是给崇国上下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出来挖矿,没了顺风船可坐,就得走路回去了。

    除了崇王朱由樻、怀安郡王朱由札、河阳郡王朱由材等极少数有马之人外,包括两千矿工在内,其他人就必须“始于足下”了。

    但矿工们是很高兴的,在不到两千时间,就赚到了五两银子,虽然银子还没领到,可既然崇王发话了,必定是金口玉言,不会反悔的。

    新封地除了较为荒凉,还需自行搭建房屋之外,那里都比本土好,尤其是可以吃到鱼肉,那真是跟做梦一样。

    不少百姓一年到头,嘴巴都沾不到丁点荤腥,能一下子领到一条大鱼,能直接激动到掉眼泪的程度。

    河南是灾区,而且常年遭灾,朝廷镇抚不济,粮价高到六七两银子一石,工匠们辛辛苦苦做工赚来的钱还不够一家老小吃饭的,哪还有余钱去买肉。

    一个月能赚二两银子就顶天了,折算下来不过五十斤米,一家老小吃完也就不剩啥了,子日过得紧巴巴,还不能吃饱。

    就这活还有人竞价抢着干,对方给一两半银子就不错了,都得谢天谢地,把雇主当成真正的衣食父母来供着。

    工钱低,粮价高,在这种畸形挂靠的驱动下,加之天灾不断,庄稼绝收,导致越来越多的农珉沦为灾珉。

    匠师多半都住在城里,但迫不得已,不想穷死饿死,最后也就选择跟着崇王前往京城了,起码那是天子脚下,不像中原这般凄惨。

    万万没想到背井离乡,从本土到了新封地之后,还过上了不愁吃饭的好日子,绝大部分匠师以及他们的家眷连想都不敢想。

    他们更没听说过海外有这种地方,只有在亲眼目睹之后,才开始相信。见识到岛上肥沃的土地之后,众人更是将堪察加半岛视为世外桃源了。

    “命船工迅速修补破损船只,以便尽快出海捕捞海鲜!”

    “是!王爷!”

    送走了船队,又安抚好了矿工,崇王朱由樻便将重点放在了修船上面,郑芝莞送给自己的这些船可是吃饭的物件,千万不能有闪失。

    经过一番清点,供有大船六艘、中船十七艘、小船二十八艘,总计五十一艘,这可是现成的渔船,比自己造船要快多了。

    平均一艘船一天捕捞二百斤海鲜,船队的捕捞总量便可达到一万斤以上,刨去分发给崇国百姓的部分,还能攒下一些。

    朱由樻的初步计划是捕一天的量,便可以让子珉们吃一天,自己再存一天的量,以供过冬食用,若是能存两天,甚至更长时间那就再好不过了。

    只要天气允许,那么海捕一天都不能停,否则百姓们便会迅速消耗掉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肉食。

    朱由樻十分重视自己的海捕船队,从矿区回来,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今日的收获如何。

    船队并未装载人员从矿区返航,而是直接去捕鱼去了,毕竟这时候鱼比人重要多了。

    用宝贵的渔船运矿工回家,从而耽误半天时间,在朱由樻看来便是天大的浪费了。

    “启禀王爷,此番出海,船队供捕捞鱼七千两百余斤,蟹一千一百余斤,虾一千五百余斤,贝三千二百余斤,总计逾一万三千斤。”

    “好!甚好!”

    尽管带壳的海鲜占了将近一半的重量,不过在郑芝莞的船队离开之后,海捕仍能超过万斤,已经让朱由樻非常欣慰了。

    “传本王命令,给人发一斤鱼,每户发一只螃蟹、一只虾、两个贝!”

    “是!”

    鱼可以晾晒成鱼干,带壳的就很难这么做了,一旦晒成了干肉,那就只能做汤了,很明显刚捕捞上来的海鲜更适合炖与蒸,做成干肉便浪费了。

    海捕队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朱由樻提供的丰厚待遇是分不开的。

    首先,根据每船的捕捞量,海捕队每名成员都是有提成的。

    一船若是捕捞一千斤海鲜的话,平摊到十名船员身上,每人便可得一百斤的捕捞量。

    每斤海鲜价值一钱,一百斤便是一百钱。

    看着是很高,但也不是天天都能出海。

    一个月能出海二十天,也就能月入二两银子而已。

    但除此之外还有添头,在海上吃饭,船员们都可以吃海鲜,只要吃的不太过分就行。

    再就是岸上百姓们领取海鲜的标准,船员们也可以享受得到。

    能赚钱、吃饭、领肉,这差事等于三项合一了。

    从汝宁那边来的渔珉就从来没见过如此好的差事,与如此高的捕捞量。

    中原地区的河流几乎都已经断流了,汝宁地区的渔珉也就全都失业了。

    要么跟着崇王或者汝宁郡王去京城,要么便会沦为食不果腹的流珉,最后惨死。

    在天灾之下,工匠们还得勉强度日。

    河水断流,庄稼又绝收,渔珉们是一天都难以为继。

    跟随崇王朱由樻来到堪察加半岛的渔珉,此前全都是这个境遇。

    海上风浪很大,由于广袤无比,渔船也无法及时靠岸,捕捞的危险程度远超内河。

    但渔珉都是会水的,水性都不错,而且是结队捕捞,可以互相保护,能将危险降至最低。

    朱由樻给每个渔珉都配发了皮制衣服,用来挡风御寒。

    在崇国,不论任何工种,只要损失一个人,那就是少一个人,短期之内是难以补充上的。

    基于这点,朱由樻才会格外重视船队里的渔珉,给众人无偿提供了一批衣服。

    只要不大量损失渔珉,那么船队在天气良好的时候便能成群结队的出海捕捞。

    有了大量的海鲜供给,崇国上下便会高枕无忧了,当下船队就是崇国的安全保障。

    除了修船与造船之外,朱由樻还给之前离开崇国的郑芝莞开出一张清单。

    上面详细列出了自己想要购买的物品名称与数量,只要下次郑芝莞能够运抵崇国,他便照单全收。

    采购价肯定高于大明本土,不过这也算是给郑芝莞的好处,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

    虽说硫磺生意,郑芝莞已经赚了不少银子,但一码是一码,不可相提并论。

    一来一去,两边都赚钱,人家才愿意带着船队跑这么远的路来送货。

    崇国想要发展,全仗本土提供的用具,没了这个前提,日子就困难多了。

    朱由樻还想让郑芝莞下次给自己带来数十艘大中型渔船,价钱自然非常丰厚。

    光靠小渔船,那就只能在近海作业,根本无法去往远离岸边的地方捕捞。

    而且船体越大,抗风浪的能力就越强,安全程度便越高,可以有效减少损失。

    郑芝莞是抢也好,买也罢,总之能把船带到崇国,朱由樻便会出高价全部买下。

    这次带到堪察加的船工是会造中型船只的,只不过周期太长,得等到明年才能造好下水。

    远水解不了近渴,朱由樻只能让他们先造一些小船,必须尽快下水捕捞才能产生回报。

    在朱由樻列出的清单上,有船、有网、有笼子、有绳子,还有鱼叉,甚至弩炮,总之只要跟捕捞沾边的物件,那就会出现在上面。

    弩炮就是用来捕鲸的,不过之前郑芝莞的船队对捕捞鱼类已经很满意了,也就没对海里的大家伙下手。

    朱由樻刚刚组建的船队规模较大多数船员都是内河渔珉,别说捕鲸,连鲸鱼都没见过,见到实物之后,差点吓得跪在船上给鲸鱼磕头

    由于猎物体型太过庞大,加之船员没有经验,朱由樻实在损失不起渔船和人手,暂时只能作罢,但弩炮还是要买进的,起码能为以后出海捕鲸做好准备。

    到了夜晚,崇高城自然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隐约的火光可见,大多数人家在日落之后便会睡觉。

    能点起油灯的都是数得上的富户,也包括藩王朱由樻一家了。

    朱由樻用的是太子爷仿自仙界的新式油灯,能将帐篷内的情况照得清清楚楚。

    为了能够长期使用,朱由樻特意遣人采购足够自己用一年之久的灯油。

    每天晚上,朱由樻麾下的主要人员都要向这位藩王汇报一天发生的相关情况。

    主簿是管账的,牙将是管亲兵的,军师是出谋划策的。

    朱由樻听从了某太子的建议,并没有立刻开府的打算。

    某太子说过,内阁与各部就是从掌权者手里分权的机构。

    只有将权力高度集中,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藩国在成立之初,只需按部就班,便不会有大问题。

    主要就是管好钱、粮、兵这三方面,再善待随行而来的百姓,那便可以安心发展了。

    对于身边的一干心腹,朱由樻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待遇。

    文武官员都有品级和月俸,立功还有额外的封赏。

    在第一批兴建的木屋里,便有这些人的住处。

    伙食上,每人每天都能领到两条鱼、两只螃蟹、六只大虾、二十个贻贝,外加三斤粮食,野菜与兽肉另算。

    家人能天天吃到海鲜大餐,就这待遇,在本土的时候,也少有藩王能够开出,所以没了后顾之忧的心腹们都愿意为朱由樻卖命。

    海鲜已经算是朱由樻要买人心的最佳,也是最为廉价的手段,没什么比能够一个人吃掉一只大海蟹更让自己感到身心愉悦的事情了。

    手下老老实实当差,踏踏实实做事,朱由樻便可以给每个得力手下每天提供一份海鲜大餐的食材,只要下锅蒸煮就可以享用了。

    吃螃蟹吃到打嗝,这事在其他地方或许只能当故事来听。但在盛产海鲜的崇国,这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真事了。

    “娘亲!娘子!俺回来了!”

    从船队回来的郭大宝刚到自己的窝棚前,就大声呼喊起来。

    “大宝回来了!”

    一个满脸褶皱的老妇躺在木床上,从袄子里探出半个脑袋,有心无力地回了一句。

    这便是郭大宝的亲娘刘氏,原本身子骨还算健朗,但或许是水土不服,来到堪察加便病倒了。

    幸亏有媳妇张氏照料,这才没有加深病情,但也不能立刻干活,只能躺着静养。

    郭大宝是渔珉,只要天气良好,便必须出海,不然全家人都没有进项。

    今日海捕队业绩斐然,王爷大悦,便赏了每人一堆海鲜。

    郭大宝是孝子,自然要用这些海鲜给亲娘补补身子。

    他们一家三口,能领取一条三斤重的鱼,外加一只螃蟹、一只大虾和两个贻贝。

    螃蟹性寒,就不能让病人吃了,故而夫妻俩便将带壳的都给吃了,让刘氏自己吃鱼便好。

    穷苦百姓没那么多讲究,将所有海鲜都下锅,加上一些邻居采到的野菜,用海水炖煮,能弄熟就行了。

    饭后郭大宝还得在天黑之前去附近砍伐树木,用来给窝棚加固挡风,不然母亲被风给吹了就坏了。

    木屋起码要等一个月才能建好,在这之前,用树干搭起来的窝棚就是唯一的住处了,虽然晚上也能感到撒气漏风。

    郭大宝尽量将母亲附近的地方扎得密一些,他们夫妻这边没啥关系,年轻人身体好,而且等把石头烧热了之后,能够取暖一个晚上,到天亮还是温的。

    不光是他们,哪怕是家里有两个木匠的人家,情况也是如此窘迫,每家每户到了夜晚,取暖都要靠热石头

    通常都是一家人躺在由木头扎成的简易窝棚里,里面摆着一堆木排做成的床,床下铺的都是被烧热了的石头。

    伙食水准很好,但住宿条件就很差了。

    能住在帐篷里的都是上等人,取暖用具也就是炉子而已,跟烧石头大同小异,原理是一样的。

    堪察加半岛唯一的优点就是这里木头还算多,只要扛得动,可以随便砍,百姓不会因为缺乏柴火而被冻着。

    现在崇国上下都是这么过夜,吃饱喝足,往木床上一趟,享受热石头的余温。

    有老婆的,可以搂着老婆。

    没老婆的,可以搂着石头

    尽管有钱人家里的女眷们过不惯这种苦日子,但也不得不过,回本土是不可能的事情。

    坚持一个月,木屋就能盖起来,届时才能搬进去。

    现在不愿意住帐篷,那就只能住地洞。

    地洞里也得摆木床,铺热石头

    除了没有茹毛饮血,几乎跟土着野人差不了多少。

    思念大明本土可以,但起不到实际作用。

    跟一些娇生惯养的人不同,百姓们倒是没有多大怨言,起码在这里不会直接被饿死了。

    对他们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土倒是天气暖和,但没有吃食,光暖和又有甚子用呢?

    郭大宝想起自己因为与其他渔珉争鱼而死去的爹,心里便酸楚不已。

    若是能够早点来到此地,亲爹也不会因此而丧命了。

    来到北地就是为了活命,只要能活下去,甚子苦他都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