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包围圈之中的第116师团的鬼子们也都兴奋了起来,在地上是又蹦又跳,对着天空挥舞着他们的双手,大声欢呼着,感谢天皇陛下,感谢他们的司令官,感谢他们所知道的各种大神。
中方参战部队的高层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所预料,王耀武也已经提前给他们发电报通知了他们,日军可能会进行空投补给行动。
所以他们这会儿也有一定的准备,当发现包围圈之中日军准备接收空降物资的时候,便命令各部组织防空火力对空射击,阻扰天上的日军飞机执行空投任务,不管打的着打不着,起码也要干扰干扰鬼子的空投作业行动。
但是防空的效果自然是不好的,鬼子为了安全起见,没有敢采取低空或者超低空空投的方式,规定在百米以上高度进行空投,实际上大部分飞机根本没降到一千米之下,而是在一千米以上开始空投作业。
地面的轻重机n射高都有限,子弹斜距更是远超过了一千米,想要在一千多米外击中鬼子的飞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真的蒙上了,子弹这个时候也没啥力道了,基本上对鬼子的飞机构不成多大的威胁。
而且参战部队自身装备的防空重机n也极少,差不多基本上为零了,临时用步兵的机n对空射击,效果自然是好不到那儿去。
不过也不能高看鬼子的空投技术,因为日军的空降行动,自开战之后,基本上都没靠谱过,鬼子的伞兵部队战绩实在是乏善可陈,而且闹出很多乌龙事件,天照大神似乎没照顾到日军的伞兵部队,以至于鬼子的空降行动似乎没多少次是顺利的。
当然其中很多次空降行动失利,原因并不在伞兵身上,而是在运输机的飞行员身上,多次空降行动,都是因为运输机部队掉了链子,要么是遇上大雾没找到地方,导致了空降失败,要么是因为一起飞就在跑道上玩儿碰碰车,造成撞机事故,不但飞机上的伞兵完蛋了,还连累到地面的日军伞兵部队。
还有一次日军空降,飞行员估计错的地方,命令伞兵离机跳伞,结果把一群鬼子的伞兵扔大海里面给活活淹死了,总之鬼子的运输机飞行员以及空中组织能力是很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今天鬼子的机群虽然组织的还算是不错,好歹在长机的引领下飞到了隆回司,并且开始进入空投航线,但是这不代表此次他们就可以顺利完成这次空降任务了。
由于他们胆一是怕飞的太低撞山,而是怕飞的太低被地面火力击中,所以在进入空投航线的时候,都没有严格遵守之前既定的高度,基本上都没有下降到规定的百米高度,而是降到了一千米以上的高度,便纷纷开始把绑着降落伞的物资箱给扔出了飞机。
可想而知在一千多米把空投物资箱扔出飞机之后,挂在降落伞下面,忽忽悠悠的飘落到地面,还没有人控制,这降落伞天知道散布会有多大。
再加上有些飞机上的鬼子为了赶紧完成空投任务,赶紧离开这该死的地方,还没有彻底进入空投目标区域上空,就开始七手脚的把物资箱给扔出了飞机。
而这个时候第116师团在众多中国的部队连续进攻挤压之下,控制的阵地区域已经很小了,而日军的运输机受制于机型和发动机的限制,一般载重量也都不大,装载的物资数量也都不算多,其运载能力和空投能力远不如美国人的主力运输机47或者是46,加之他们运输机数量也不够,于是便调来一些轰炸机滥竽充数。
这使得他们看似来了不少,实际上运载量并不算很多,现在乱哄哄的又在超过既定高度投下这些物资,另外还有方汉民这家伙给他们设置了一个假空投场,可想而知空投补给的效果能有多好了。
虽然地面上的日军这会兴奋的要死,但是当他们看到天上落下的挂在降落伞下面的物资箱并未落到他们头顶,而是忽忽悠悠的飘到了他们阵地之外,落到了敌军控制的阵地上去的时候,这心情就跟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一般。
有的鬼子眼巴巴的瞪着眼仰着脖子等着天上的物资箱掉到他们头上,可是却眼睁睁的看着降落伞拖着一个物资箱,在他们头顶滑过,最终却落在了不太远的敌人的阵地上去,于是立即双手抱着头,发出了绝望的惨叫声,接着就有日本兵破口大骂了起来。
这种绝望的情绪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他们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的盼着他们的飞机把物资空投给他们,拿到箱子里的食物填饱他们干瘪饥饿难耐的肚皮,拿到他们急需的n,能让他们突围出去。
可是他们把脖子都伸长了,好不容易等到了空投,眼睁睁的看着空投的降落伞带着物资箱落下来,却没落在他们头上,反倒是落到了敌人的阵地上去,这时候的心情就不用提了,绝望顿时就攥住了他们的心脏。
有一个日军眼看着一个降落伞出现在视野范围之内,隐隐约约的朝着他所在的位置落了下来,于是又是欢呼又是雀跃,甚至顾不上危险,蹦出战壕跑着去迎接落下来的物资箱,可是当降落伞快要落到地面的时候,来了一股风,吹的降落伞向西飘去。
这个日军士兵急的哇哇大叫,挥舞着双手便追向了降落伞,不管背后的同伴们怎么叫他,他都仿佛充耳未闻一般,继续狂叫着追逐着飘走的降落伞,眼睁睁的看着降落伞落在了西侧敌军的阵地上。
而那个日本兵可能真的是疯了,居然就这么空着手,连n都没拿,哇哇叫着便冲向了敌军的阵地,看样子像是想把那一箱补给品给抢回来一般。
可是当他冲到敌军阵地前面的时候,几声n响,这个日本兵一头就栽倒在了地上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