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士尼的一间放映室里,周方远和卡梅隆陪着艾斯纳又把电影看了一遍。
说实话,周方远已经快吐了。
再好看的电影也经不住一遍一遍看呀。
他本就是电影导演,在剪片的时候又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然后成片他自己看一遍,跟着卡梅隆看一遍,给迈克他们看一遍算下来,这部电影他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已经最少看了十遍以上,说实话,他是真的有点受不了了。但是没办法,电影想要上映捞钱,迪士尼现在也有和他合作的想法,他自然是只能跟着对方再看一遍了。
几十分钟的时间一晃而过,等职工列表出来的时候,艾斯纳的助力打开了放映室里的等。
艾斯纳站起身来,一边鼓掌一边朝着周方远笑,“真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看得我后背都出汗了。”
鬼影实录这部电影,画面一般,音乐一般,道具一般可以说,这部电影什么都很一般,但就有一点很好,那就是这个伪纪录片的理念。而且全片你要说没有鬼,那灵异事件无法结实,可你要说有鬼?你根本就看不到所谓的鬼。咒怨里还有鬼物的出现呢,而鬼影实录里却一个鬼都没有,可越是这样,往往就越能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想象的空间越大,恐怖敢就越强,再加上伪纪录片的代入感,鬼影实录别看这部电影成本很小,方方面面都很一般,可实际上品质还真的是不错的,原片的导演也算是个人才了。
艾斯纳无论有多少缺点,他能在在位1年的时间里将迪士尼从岌岌可危带到如今这个程度,品鉴能力还是有的,他当然能看出这部电影的水平。
说实话,他最初邀请卡梅隆过来,也是看在卡梅隆的面子上,纯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的。
反正迪士尼今年这个时间段也没什么好片了,而卡梅隆在这部电影里虽然只挂了一个监制的名头,但他毕竟是国际大导演,名气和水平都在那摆着呢,值得艾斯纳赌一赌,反正到时候如果电影不行,他也不会损失什么。可结果,实在是超出他的预料,他甚至有心改变一下合作方案了,毕竟之前在电话里敲定的分成方式,对迪士尼来说实在是没什么利润。毕竟按照北美电影正常的票房分成来看,第一周,制片方70%,其它30%;第二周,制片方60%,其它40%;第三周,制片方40%,其它60%。北美鼓励大投资,之所以时间越长电影院提成比例越高,是为了鼓励电影院更久地放映影片。
票房分成里的“其他”部分,一般来讲包含了影院的收入,电影票房的税费,以及发行方等等多方面的付出。
这个东西不是死的,是可以灵活协商的。
而迪士尼作为发行方,他们的分成是算在“制片方”那部分里面的,大概有全片10%左右的分成,不过这一次迪士尼愿意放弃自己的一半的盈利,也就是说迪士尼愿意只收全片5%的票房收入,多拿出5%白白送给周方远,目的就是能够吸引优秀影片其实是卡梅隆能够让电影通过迪士尼来发行。这是对卡梅隆的信任,艾斯纳认为卡梅隆值这个价。
但说过这个话之后,他就又有些后悔了,如果是小电影,5%和10%都没啥意义,票房上不去,对于迪士尼来说也没什么帮助。但反过来说,如果票房真的很不错,5%的收入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考虑到迪士尼如今举步维艰的情况,白白放弃这一笔钱,怎么看都有些说不过去啊。
可现在,艾斯纳感觉自己这么做没错。
因为他已经意识到,周方远作为“导演”,是有“潜力”的,加上他和卡梅隆的关系还很亲密,艾斯纳觉得如果能借着这个机会进一步推动迪士尼的改革,对他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件好事。
双方接下来就合作方式进行了新一轮的协商,最后的协商结果是,迪士尼会尽快开始电影发行,具体的宣传和联系院线的事情不用周方远操心,迪士尼最少保证800块荧幕的放映量。说实话,800块荧幕真的不算多,好莱坞历年的超级猛片,荧幕量最起码都是要上前的,那些动辄票房十几亿美元的大片,有的甚至达到了000块甚至3000块荧幕这样的恐怖数字。不过考虑到这部鬼影实录导演演员都是新人,就一个卡梅隆还只是监制,所以在经过市场考验之前,就算迪士尼方面愿意多联系院线,院线方也未必愿意多给荧幕。
老实讲,在冬季档这么一个每年第二重要的档期里,能够腾出800块荧幕已经算是良心了。毕竟这部电影是临时上马,不像其他电影早就已经定好了发行计划。也亏得迪士尼最近实在是没什么猛片,所以才能在百忙之中,给周方远腾出这样数量的荧幕。
从这里就能看出,影院其实是最重要的,周方远在国内想要搞商业地产,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想要顺便做影院。商场这种东西,资金密集度太大了,资金回笼的效率也不过,最多是多出了一张销售网,能够和掏宝方面做个配合,但也仅此而已了,要说商场本身的价值呢,在周方远看来,可大可小,但投入毕竟不小,所以是很让人头疼的。但如果加上影院就不一样了,未来国内电影市场井喷般发展,有一条院线和没有院线,那是截然不同的。
再加上周方远本身就有传媒公司,掌握了出品方,他就必然要连带着掌握发行方,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以后难免被人卡脖子,那就不美了。
米国这边同样如此,不过米国的情况和华夏还有所不同。
米国这里的院线呢,已经相当的成熟。
年是美国影院的高速扩张期。
从1905年开始,美国第一家镍币影院在匹兹堡成立。随着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观影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影院。到1910年,美国全境相继诞生了一万余家镍币影院。而从0世纪10年代起,美国电影放映业进入了大规模建设豪华影院的电影宫殿时期。影院数量的增加和渠道的下沉使得更多的民众能够接触电影,与收入增长一起驱动了观影人次的快速增长。至1946年,美国每周观影人次及影院数量均达到历史峰值。
但是从1946年后,美国观影人次出现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二战之后电视、家庭录像机、dvd等替代品的兴起和普及,娱乐方式多元化,直接导致了走进影院的观众人数的减少;其次就是年美国经历了一轮著名的“4664”婴儿潮,生育率始终维持在3以上,一方面照看婴儿的需求使得走进影院的人数减少,另一方面民众在选择娱乐方式时也更加偏好电视、家庭录像机等能够提供全家休闲的渠道,使得电视、dvd等的家庭保有量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院线行业竞争压力加大,中小影院生存困难,影院数量由巅峰时的近1000家不断减少,行业进入兼并整合期。1963年,德沃德公司首次在电影放映市场引入多厅影院概念并修建第一座两厅影院,市场反响巨大,从此多厅影院建设成为北美电影放映市场的主流。发明并建造了首家巨型多厅影院d,共有4个放映厅。
巨型多厅影院的出现,使得投资影院的成本不断增加,拥有多厅影院的院线竞争优势加大,直接导致了院线市场新一轮兼并和同盟浪潮,各大院线公司开始大规模横向兼并扩张,影院数量不断减少,逐渐形成了以及cinemar为主的三大院线巨头,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再往后就是09年之后了,到了那时候,美国院线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期,呈现出票房、观影人次、人均观影次数三大指标基本稳定、窄幅波动的特征。北美票房总收入在009年跨越100亿美元大关后,其后每年票房收入始终在约105-110亿美元间窄幅波动,同时,年观影总人次始终稳定在13亿人次上下,人均观影次数则为4次左右。从北美地区的经验看,票房收入存在明显的天花板效应,进入存量博弈期后,收入增加及渠道下沉对观影需求和票房收入的提升作用有限,影片质量成为影响观众走进影院与否的关键因素。
同时,经过兼并整合期后,院线行业进入寡头垄断阶段,和cinemar成为北美三大院线寡头,015年市场份额将分别达到%和1586%。即使进入存量博弈期,并购整合扩大规模仍旧是院线经营的重要战略,三大寡头总集中度达50%以上且在持续提升。而且在更遥远的还会宣布将以11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院线carmie,大型院线进一步筑高竞争壁垒,形成规模化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继续新建院线就不太可能了。
所以别说周方远现在没钱,就算周方远有钱,这件事也是完全做不到的。因为不仅仅要考虑到市场规模的问题,同时还有一点最现实的,那就是反垄断法里面鼎鼎有名的派拉蒙条款。
何为派拉蒙条款呢?简单来说,就是制片方和发行方可以是一家公司,但院线却必须是另一家公司,不能形成**的形式。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从1938年持续至1948年,牵涉到当时好莱坞八巨头的大官司。
当时好莱坞的五大巨头,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0世纪福克斯、雷电华旗下的电影院占当时美国电影院总数量的17%,而利润占比却高达45%。加上三小巨头,环球影业、哥伦比亚和联美公司,这八家影业操控着当时美国最主要的发行渠道;好莱坞最家喻户晓的明星亦聚集在他们麾下。
为了将利润进一步最大化,当时派拉蒙的老板想出了捆绑预购的发行方式,强制电影院一次性预购多部电影从13部到5部,甚至104部,否则不予销售。预订的多部电影中,除了有大明星出演的大制作,更多的是b级片。此外,预购的多部电影中,有很多是买方看都没看过的,其中一些甚至还没开拍。买方除了电影类型、男女主演和简短剧情介绍外对其余更详细的内容一无所知。在黄金年代初期,像派拉蒙影业这样的大制片厂,以及正在崛起的华纳兄弟影业,对捆绑预购极为依赖。
捆绑预购对于巨头影业的好处在于,即便是自家产出的最烂的片子,他们也能够为其找到销路。这实际上是将电影拍摄投资的一大部分风险转移给了独立展映商。加上八巨头对发行渠道的联合操控,独立电影的发行被设立了种种不合理的准入门槛。这样的竞争环境从长远看来极为不利它加剧了独立制作人和独立展映商的生存困难,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许多独立电影院的关闭。所以在1938年7月,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司法部对八巨头提出了反垄断诉讼。
最后的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大公司可以在发行制作方面发力,也可以和院线私底下联系,但院线公司必须要保持“独立”,绝对不能和制片方发行方产生任何股权方面的联系。
所以想要在米国搞院线,不是不行,但一来市场有限,如今三大院线已经抢走一半的市场了,其他院线入场也干不过三大;二来呢,因为有派拉蒙条款的存在,所以周方远名下绝对不能有任何米国本土的电影公司,他如果想买迪士尼,那就和院线无缘,如果想要做院线,那他就不能买任何电影公司。但傻子也知道迪士尼要比院线好啊,毕竟迪士尼也是如今的八大电影公司之一,又不用担心会被对方故意卡脖子,所以说到底,投资迪士尼才是最好的方式嗯,如果有钱的话。
商量好了合作协议,周方远终于放下心来,又和艾斯纳聊了一会儿,他就和卡梅隆一起离开了迪士尼。
路上两人又商谈了一些东西,确定了未来的合作方向后,第二天,周方远就坐上了回国的飞机,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在这边已经耽误了挺长时间了,他必须要赶快回去了。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