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隶顺天府下辖7县5州。仅仅是京师就有两百万人口。张昭和李幽等人在考鹏前等待搜检时,看到黎明前的夜幕中,乌压压的一片士子。
张昭检索着记忆。这院试时的人数比府试还要少。四月份的府试人数至少多三成。
李幽心中有底,和一帮李家族学中的同学谈笑风生,一张冬瓜脸上全是笑容,在人群中,扬声道“我听闻今科何宗师有意考校士子文章,估计曹家大朗要夺魁。”
人群中有人搭茬道“李子远会让于人后这可不像你的风格啊”李幽在宛平县的童生当中算是名人。大部分人都认得他这个少年神童,又屡次不中的童生。
“哈哈”
李幽立即反唇相讥,气氛在紧张中带着活跃。张昭默默的听着,闭口不言。
重上考场,而且还是古代的科举考场,紧张倒不算太紧张,但多少还是有点压力就算买下名额,但谁知道会不会出变故呢这关系他未来的路
以生员的身份立足东宫,还是以童生的身份立足,这其中的难度、前途天差地别。
更何况他还立了一个fg考中生员就回去娶婉儿。这要是在电影、小说里,他八成是要挂掉的。
随着龙门处衙役们的搜检,很快就到宛平县的士子入场。搜检入场后,就见考场的公堂前坐着一排官吏。分别是主考、提调官、监考官等考务官。
李教谕作为判卷官亦在这些官员中。
居中的一名官员,年近六十,须发皆是半白,想必就是北直隶提学何愈。另有一名中年官员在何宗师的副手,应该是正三品的顺天府府尹,胡溥。
一名书吏唱名道“宛平县考生张昭,禀生黄全素保。”
张昭穿着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器宇轩昂,仪表出众,躬身向何宗师行礼,领取试卷。按照考号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闭目养神,等着考题下发。
而张昭走后,他身后的考官们则是小声议论着。近日席卷京师的舆论,考官们就算身在府学中“闭关”主要是为防止考试请托,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呢
一名老教谕笑道“以此子的仪表,若是文章水平够,上殿试少不得要点一个状元。”国朝的状元,是要看脸的。这代表着朝廷的威仪。
李教谕心中不满,这话略有些轻佻,说道“这说的是什么话国朝取士以才,哪有以容貌论的张子尚若能到殿试中写策论,天子自会明察。”
众人就笑起来。谁都知道张昭师从于李教谕。
何大宗师轻轻的咳嗽一声,终止下属们的议论。眼底的目光闪烁着,想着他的心事。
这场考试不糊名。希望拿到名额的那五个考生机灵点。否则,他还要大费周章搜卷。
几通鼓响后,便有书吏举着考试题目在考场中来回走动。
张昭眼睛视力还不错,看清楚题目。
院试考题是一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四书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五经题中的春秋题是“春,西狩获麟。”
这两道题目,张昭临阵磨枪,一道题都没有练习过,顿时头大。他的底子只是个童生的水平,外加现代理科生,想要写出两篇锦绣文章难上加难。
现在,他只能努力做到文章通顺。然后,不要犯考场中的忌讳。比如保持试卷整洁,不要有忌讳字之类的。
审题完,张昭开始答题。时间在搜肠刮肚写八股文中飞快的流走。两个时辰后,张昭眷抄好试卷,拿着卷子到公堂前交卷。这个交卷速度算是名列前茅。
别看一篇八股文只有几百字,但每一句都得推敲、斟酌。写两篇八股文要几个小时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昭之所以提前交卷,就是知道李幽的提醒是对的。要尽量让何大宗师当场面试,定下名额。乡试以下的考试,考官们的自由裁量权非常大。
而面试的关键就是提前交卷。
何愈坐在主位中,从书吏手中接过试卷,扫了一眼,看到倒数第二段的末尾是约定好的句子“意谓”,顿时眼睛就眯起来,他倒没想到闻名京师的张昭竟然会去买考题。
再去看张昭写的两篇八股文,顿时恍然。这写的什么玩意儿啊正常情况下,他肯定不会取这份卷子。但现在,他还得找个录取张昭的理由。
何愈道“你便是张昭”按照惯例,只要是提前交卷,主考官会对考生进行面试。因为这时主考官闲着也是闲着。
张昭会意的站住,行礼道“学生正是。”
何愈捻须沉吟,徐徐的道“我听闻你于时政颇有些心得。近日朝廷都在讨论你提出的和募兵制相辅佐的预备役的实施。你可试言北虏之事,以此为策论。”
这是很明显的放水。
张昭微怔,答应道“学生领命。”关于蒙古和明朝的战争,他说过两次。一次是在青龙镇中和长宁伯周彧说的“平北虏三策”,第二次则是在李教谕府中说的“战争论”。
这两次的论述,都在京城中有所流传。他当然可以再复述一遍,何大宗师肯定会让他过。但为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得说点新东西出来。
张昭略顿一顿,道“政治的性质决定战争的性质。所以,我朝和蒙古诸部的战争无可避免。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除开做好自己的事情,还应对局势有明确的认识。
我们对北虏的战争,现在正处在战略防御阶段。何以谓战略防御其表现在全局的态势上敌人在进攻,我们在防守。小王子、火筛两部连年入寇。我们在国境内作战,处在防守的地位。
譬如人患重病,不可用重药、猛药。而是要慢慢调理。朝廷现在要做的不是立即反攻塞外,而是要将战局拉入战略僵持阶段。令其每次入寇都无所得。这整场战争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便是战略进攻。大军出塞,横扫漠北。如太祖时旧事”
张昭开口说策论时,一帮考官、书吏们都是竖起耳朵。这不是李教谕、李幽在京中帮张昭鼓吹的“王佐之才”的名声,商业互吹谁信谁傻啊
关键在于,如今朝廷真的在讨论在九边重镇实行预备役制度。主持此事的便是次辅、大学士李东阳。而且,官场传闻此政策若得以实行,功劳会记在张昭头上。只待他出仕,就会论功加官。
张昭有这样的水平,提出的建议能得到重臣们的认可,他们当然要洗耳恭听。而现在果不其然,他又有“新东西”出现战争的三大阶段。
在公堂旁等待交卷的李幽看着平静论述的张昭,心里悠悠的叹口气。他向来自诩才华横溢,腹有韬略。只是这和张昭一比,才知道差距啊。
李教谕压着心里的叫好声。这种方向性的论述、大局观真的是张昭的强项
何大宗师禁不住笑起来,点点头,赞许的道“你这篇策论的水平,足可备朝廷咨询。不过科举终究是以文章取士,你的卷子只是一般,暂且留着吧。”
主考官的自由裁量权非常大。提前交卷的话,主考官可以一笔点中,也可以直接黜落。何大宗师的意思是,张昭这份卷子看看情况再说。但张昭知道,稳了。
张昭躬身行礼,“谢大宗师。”然后,离开考场。
考场中,关注着这边动静的童生们一阵羡慕。给主考官如此重视,策论答的如此之好,这个生员如何跑得了
这边,李幽也来交卷。何大宗师直接给一个“尚可”的评价,朱笔给一个圈,给予通过。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