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和李东阳完成“勾兑”后,结果很快就出来。
张昭用密折上奏,报出他中意的税务使人选。李阁老在御前议事时帮他说了话。
四月十六日朝廷的批复下发:户部郎中(正五品)徐贯出任税务司副使(正四品)。张昭则是如愿拿到兵部所有的火器制造工匠,以及几十名冶炼铁矿的工匠。
兵部仅有的技术家底,基本都被张昭掏空。
至此,明朝的火器制造,全部掌握在张昭手中。以后京营、边军的火器供应就得找张昭。
当然,西北王家还有一家能生产燧发枪的兵工厂。其主要供应西北军镇和地方上缙绅、堡寨的需求。
十八日上午,董朗从天津卫赶回到京师。张昭直接带他到新军营后占地几十亩的新建火器工厂中。
几经整合,新军营中拥有近两千名火器工匠,正在打造着燧发枪,还有其他火器。
而火器工厂隔壁的铁矿冶炼工厂中,二十多名冶炼的工匠正带着学徒、工人在搭建炼钢的炉子。一批铁矿石和煤炭随意的堆在空地中。
见张昭带着亲随进来,众工匠纷纷看过来,放下手头的活,站直身体低着头。
这年头,工匠拥有核心技术不假,但是要说能在张昭这个军中大佬面前硬气,那是不存在的。
为首的工匠,也是这批工匠的管事,加有一个从九品的官职,小跑着过来,“参见伯爷…”
张昭做个手势,截住管事工匠的话,道:“你们忙你们的。我就是过来看看。”
将此人打发走,张昭指着正在劳作的工匠们,微笑着道:“元明,工匠就在这里。你能忽悠多少人去永平府,全看你的本事。
我回头啊,还要和新任的刘兵部打口水官司。打造兵器的铁料,兵部承担一半,我这里承担一半。最终,还是让朝廷的铁矿直接到我这里最合适。”
董朗这段时间忙的整个人都瘦下来,小肚子都没了,圆脸也变瘦。见张昭已经搞定最难的技术部门,心中松口气,笑道:“嗨,亏我回京的路上还发愁。子尚你这里都准备好。
朝廷给工匠的待遇不行。不过,你肯定是按照新军营的规矩来补贴的。但是,架不住国泰商行财大气粗啊!我全部挖走肯定不行。
就先挖五个走吧,把架子搭起来。反正我那里暂时只是冶炼出能制造铁锅、农具的铁块就行。”
董朗之前在管知行商行二锅头的生意,被张昭调任国泰商行大掌柜(总经理)接替陈康。经过这一年的历练,他已经成长不少。兼之张昭回京封爵后吩咐过,还是表字相称。他心里敬重张昭是一回事,在张昭面前,确实是收放自如。
唯唯诺诺,也干不好国泰商行的工作。这次去永平府买矿,更是洗去他身上的几分浮躁。
张昭就笑,“行啊。我已经派人摸过底。很有几个工匠不愿意把手里的技术交出来。你忽悠几个走。我这里要用来做技术研发基地。现在的冶炼水准太低,练不出好钢。满足不了建筑、工具、铺设铁轨的需求。”
在冷兵器时代,经历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发展。明朝就位于铁器时代。冶炼出的冷兵器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保证。所以,铁块向来是禁止向草原交易的。
当年一汉当五胡,汉朝的冶炼工业功不可没啊!汉军的武备水平明显高于诸胡。
而在排枪战术时代,铁器的主要用途便不是在冷兵器制造上。而是转化为制造枪、炮。剩下的能用钢铁增加国力的便是铁轨。
欧洲诸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几十年内,钢铁产量其实并没有立即爆发,而是慢慢增长。直到钢铁战舰、飞机、坦克的出现,钢铁产量才爆发。
张昭搞钢铁工业,先倒不急着上量,满足制造枪、火炮的需求后,他准备上铁轨。
蒸汽机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搞的出来的。马拉火车是一个选项。即便是马拉的火车,其运输量、速度也不是现在的官道和水路能比的。
董朗笑着应下来,“行啊。”
说着话,张昭带着董朗、王武、庞泰几人离开冶炼工厂,往新军营初级学堂而去。
张昭这段时间在新军营中,除开练兵,就是在关注教育。
初级学堂成立的初衷,本意是让火器工匠们的子弟有书读,技术能够传承下来,让新军营的军官得到补充。
现在,到处都在差识字的学徒。
张昭已经在考虑将新军营初级学堂设定为小学,扩大招生范围,降低招收学生的年龄。再增设两所中学。其一为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培养学徒。其二为军官学校。
但是,他现在缺少老师、资金。特别是资金,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还得等国泰商行壮大后反哺啊!
国泰商行五成的利润归新军营。
…
…
中午请董朗在家中吃了顿酒,张昭和他谈了谈钢铁产业的前景。国泰商行下属的冶铁公司,早期只做铁锅、农具这些活儿。之后,要承担冶炼钢铁的任务。
张昭指的是真正的钢铁,而非目前这种熟铁(低碳钢)。
董朗看到技术人员,心里有底,至于怎么忽悠技术工匠到永平府,这是接下来几天的事。他心中的大事去掉,心情舒畅。拜别张昭后,回青龙镇看他二嫂。
青龙镇里的董氏家族内部早就完成清洗和权力转移。董叙、董朗父子掌控着董家的前途。而原来的族长董鼎等人被边缘化。这两年董氏商行也赚了不少钱。
董朗的父亲董叙,就在帮知行商行打理着白酒生意。董家子弟、账房、伙计大都都投身到这个行业中。他们原来的布匹、煤窑等产业也壮大不少。
主要是张昭这块牌子好用。当然,董叙还是很明白的,不敢搞兼并、谋人家产的事。所以,他们的其他产业只是壮大,而不是膨胀起来成为大商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被张昭所厌弃、打击的董鼎等人日子自然很难过。
董朗的二嫂李娘子,之前和他定过婚,然后退婚,嫁给其堂兄。董朗此时已经成亲,妻子是京郊的一个大户人家、缙绅。但他始终难忘初恋。
最近他堂兄和二嫂关系不佳。
张昭并不知道董朗的私事,送走董朗后,在书房里整理他的思路。
如何引导明朝改革,这是一个大课题啊。
:。: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