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五十八章 陈友谅发大招
    陈友谅传下军令,南门和东门的攻城部队分批继续轮番进攻,不要给城内守军喘息之机。江面水军由小型战舰继续轮流向西城门和西城墙施压,大型战舰都泊到江心岛这边来。

    这次陈友谅带来的十万水军中,像他乘坐的旗舰这么大号的战舰有近两百艘,而此刻在太平江面上的也有近一百艘。

    这种大型战舰每条船上乘坐五百人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要放在现代根本算不上大船,但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大的了。

    这种大型战舰空载的时候,甲板至吃水线足有五米的落差。这太平城西城墙此时与江面的落差也就十米左右。也就是说,在这大型战舰的甲板上进攻西城墙,也就相当于在地面上进攻约五米高的城墙。

    这比起陆军在地面上进攻南城门和东城门,就轻松了许多。毕竟东城墙和南城墙也是约有十米高。进攻十米高的城墙与进攻五米高的城墙,难度系数肯定是有差距的。

    而此时的陈友谅让这近百艘本来占有优势的大型战舰不去进攻,而回泊到江心岛。他想干什么呢?

    陈友谅要发大招了。我们拭目以待。

    陈友谅吩咐兵士们在江心岛上抬些石头堆在这些巨型战舰的尾部。

    渐渐地,随着石头的堆集,船头翘了起来。为了保持船体平衡,陈友谅安排一些身强力壮的兵士聚集在船头休息,顺便进食晚餐,蓄集体力。

    约亥时初的时分,随着石头的大量堆集,船体已经吃水很深了。

    陈友谅召集众兵士做了个简短的战前动员。

    陈友谅向将士们说出了他的这个怪招。待会儿这些战舰立即过江去攻击太平城。

    由于船尾有大量石头堆集,只待战舰驶到太平城那边,船头待命的众多兵士立即分出一部分向船尾移动。

    此时,由于受力发生变化,船头定会高高翘起。本来这巨型战舰的甲板离太平西城墙也就不到两丈的高度。此时船头高高翘起,那船头的甲板与西城墙的高度差几乎就没多大了。

    此时,船头的兵士立即可以用短梯、跳板等简易工具搭上城墙头,然后迅速冲上城墙。

    如果船体的位置把握的合适,甚至可以不利用任何工具,兵士们可以从船头的甲板直接登上西城墙。

    当先头部队登上城墙之后,刚才撤向船尾的兵士在保持这船头高高翘起的姿势的情况,立即分批向船头移动。最后,当然也是登上城墙,一举拿下太平城。

    众兵士听了陈友谅这个方案,也是显得十分兴奋。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夸陈友谅一句,你丫真是个战术鬼才!

    亥时正,这近百艘巨型战舰载着约一万五千人在夜色的掩护下,向江对岸的太平城驶过去了。

    此时,进攻太平的战斗仍然断断续续地进行着。目的,就是不给太平城内的守军任何喘息之机。

    此时太平城内的守军的确也是累的够呛。这晚饭都是在城墙上随便解决了一下。

    按照花云的安排,他自己带着三千兵士守南门。因为,陈友谅军是从南边过来,所以,据他们分析,这南门定是敌军攻击的重中之重。

    朱文逊带着三千兵士守西门,主要是忌惮陈友谅军水军实力强大。

    知府许瑗则带着三千兵士守东门,这里虽然不是敌军的主攻方向,但敌军进攻东门的战斗也一直断断续续没停歇。

    只有镇守北门的院判王鼎倒还好,没有受到陈友谅军的攻击。不过,这后勤保障、临时机动的任务就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的担子也不轻。

    很快,陈友谅的巨型战舰编队就驶到了太平城西城墙边。按照陈友谅的部署,偷袭西城墙的战斗打响了。

    当朱文逊率领的守城部队发现敌军采用了这么个怪招登上了西城墙之时,一切都来不及了。不少兵士被这突然出现在城墙之上的天完军给吓傻了。

    如果站在陈友谅的角度,他应该这样描述:一万多攻击西城墙的勇士,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了太平城的西城墙之上。

    朱文逊可是个不要命的主儿,立即招呼众兵士结阵抵抗这突上西城墙的天完军。奈何天完军越来越多,他这受到惊吓的三千疲惫之师哪里是对手?

    很快,朱文逊战死,这三千西城守军如羊入虎口一般,全军覆没了。

    西城门一失,陈友谅的兵士犹如潮水一般涌入了太平城内。

    当镇守南城门的花云和镇守东城门的许瑗得知西城已失,敌军已从西城进入太平城之时,他们想跑都来不及了。

    花云和许瑗各自带了些残兵从城墙上撤下来,一边在城内巷战,一边寻求机会突围。

    可要突围,谈何容易!

    花云和许瑗都被俘了。只有院判王鼎捡回了一条命,他带着两千多残兵仓皇从北门逃出去。

    逃出北门的王鼎没有立即北上应天,而是选择了先向东、再向北的迂回路线,避开了采石矶的陈友谅伏兵。算王鼎这小子还聪明!

    当被五花大绑的花云和许瑗出现在陈友谅面前之时,已经是四月十三日子时末的时分。

    陈友谅拿下了太平,下一步的目标自然是应天。既然要攻应天,那么眼前这两个人就有利用价值。至少他们对应天熟悉嘛!

    陈友谅的招降工作十分不成功。

    这花云和许瑗根本不吃他那一套,除了对他和徐寿辉破口大骂,就没有什么其他的话了。

    陈友谅顺利拿下太平,自然是有些飘飘然的。这两个人既然这么不识相,那就送他们上西天吧!

    另外,上次欧普祥在池州栽了个大跟头,三千多被俘兵士遭到活埋。常遇春还偷偷送回两个又盲又瞎的兵士回安庆,这对天完nn是极大的羞辱。

    这次,陈友谅没有理由不报复。

    就这样,花云和许瑗都在五花大绑的情况之下,被乱箭射死了。其余被俘兵士,也全部被斩杀。

    应天方面,朱元璋在四月十一日晚间就收到了花云从太平城传来的紧急军报,天完军大军来犯,太平城告急!

    朱元璋临时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议题当然是如何迅速驰援太平城。

    当时,应天周边还是有不少部队的。光是城南牛首山一带就有原属于常遇春的两万人马,还有邵荣的五千人马。

    牛首山在应天城南,离太平城最近。如果要派援军,这两支人马应该是最合适的。

    另外应天城东及城东北,还有应天城内,也有不少驻军。只不过是驰援太平的话,反应速度没有这两支部队快。

    当然,应天城沿江岸边,还驻有不少水军。但因为水军实力比起天完方面相差太过悬殊,外加上如果水军驰援是逆江而上,就更不占优势。因此,就没必要派水军了。

    朱元璋和众幕僚一致认为,太平城告急,牛首山的两万多人应当立即前去支援。至于下一步是否要继续增派兵力,待这两万多兵力投入战斗后,再视情况而定。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驰援的兵力倒好凑合,但这驰援的主将派谁去呢?

    当时,应天城内有耿再成、朱文正,还有身陷牢笼的常遇春。应天城东北有赵继祖,城东有张明鉴等人。

    从能力水平上来讲,常遇春固然是最合适的。朱老爷子在参与讨论这个问题时,也顺便探了一下朱元璋的口风。但朱元璋并没有放出常遇春的意思,朱老爷子便不好继续再讲。

    其他众人,耿再成似乎是最合适的。但上次耿再成说受了内伤,他自己不主动请缨的话,朱元璋也不好派他出马。

    朱文正立功心切,说愿意带兵前去驰援。朱元璋没好气地骂了他几句。

    这小子还不死心,立即举荐常遇春。其结果当然是招来几句更加严厉的责骂。

    这样一来,似乎就是邵荣最合适了。邵荣与赵继祖一样,都是早先跟着郭子兴起兵之人,后又是郭天叙手下的得力干将。要论资历,这二人比起张明鉴就老道许多。

    最主要的是,邵荣现在就在牛首山驻扎,离太平最近,他去当然是最合适的了。

    朱元璋连夜传出紧急军令,由邵荣率领所属人马及常遇春的两万人马立即驰援太平,有任何最新情况,立即回报。

    邵荣得到驰援太平的军令已是四月十二日清晨。邵荣这些年虽然一直被朱元璋晾着,但骨子里还是有一颗建功立业之心。听说让他当驰援太平城的主将,他立即是整顿兵马。

    至于常遇春的两万兵马,他得拿着军令前去,让其立即做好驰援的准备。好在常二哥的部队向来纪律严明,也就两个时辰的功夫,大军就已经开拨了。

    大军前行了约个把时辰,已是正午时分了。邵荣立即命大军埋锅做饭,稍作休整。

    可就在这个时候,从太平城方向涌来一大帮散兵游勇。邵荣命兵士一问,才知道采石矶失守了,这些人正是从采石矶溃逃而来。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