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四章 事儿很多
    牧野花村的深绿色的庄稼,看起来就很有精神头儿。

    只要是种地的农民一看都知道,这块地上粪还是没上粪。

    张支书要睹地看人,哪个小队长懒惰,不负责任是绝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的。

    所以有了他每日严格监督,也由于他这位负责的村支书,在村庄最困难时,为了村庄的生计亲自披挂上阵,每日披星戴月得专捡重活、脏活拼命地劳动。

    他的行为也就成为了群众们学习的好榜样。

    张支书开群众大会,他发动群众们,为了村庄的崛起我们要披荆斩棘,不怕困难,要相信好点子总比难处多。

    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决心

    他的行动、他的话语,把群众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群众们才会上干下效,有样学样,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有这样的好干部,有这样的好群众,还怕村庄不发展的快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村民们在春天辛勤播种,经过精心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秋天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

    玉米金灿灿、高粱沉甸甸、稻子坠弯腰、芝麻节节高、大豆颗颗饱,蔬菜样样好。

    村民们右手挥舞着镰刀,“咔嚓、咔嚓”把玉米一颗颗放翻倒地。

    人们就把裹在玉米外面的神秘的“外衣”用左手握住“穿衣服的大棒子”,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哧啦撕开一个口子,瞬间就看见玉米身上像镶嵌着无数个金珠珠似的,在阳光照耀下亮闪闪的发出灿烂的金光,令人爱不释手。

    村民们掰了玉米棒子就会“呼腾、呼腾”扔到大筐子里,他们高兴地就像是收获了一个个金棒槌似的喜笑颜开。

    大伙一看,“嚯,这可比去年棒子大了一倍还多呀嘿嘿”“哇哈哈,好大的棒子啊”

    个个脸上都撒满笑容,人们不禁笑着议论着。

    “呼啦呼啦”割高粱,村民们见高粱沉甸甸的就仿佛是收获了满地的红玛瑙般欣喜。

    “嚓啦嚓啦”割芝麻,哗啦哗啦落入村民们的大塑料布上就仿佛是收获了天上的星星般兴奋。

    上级派来的干部们,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他们的任务。

    让他们到基层去参加锻炼,了解基层人民的疾苦,再详细地向领导作出汇报。

    他们带着各自的调查研究报告,调回到各自的单位汇报去了。也不用再来着艰苦的乡村里,干着又苦又累的农活了。

    郭教授带领着徒弟们每日勤于研究制造农业机械的工作,这项工作的确像郭教授说的那样是非常繁杂,也是很辛苦的。

    张支书他求真务实,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精神,一直激励着郭教授和两位知青发奋图强。

    这一天,郭爱山两口子,带着刘远飞提着两份点心,来到张茂源到家里,来商量两个相爱的人的婚事。

    张光明两口子受父母之托,正式提出让刘远飞当上门女婿,刘远飞很乐意接受了。

    两家人就商量怎么迎娶这位新女婿的事儿。

    郭爱山的老婆刘向春抓住侄儿的手哭着说“远飞呀你的命苦哟,哥嫂年纪轻轻的就那么走了。

    姑姑也很乐意你来这而过生活呀

    你跟姑姑住隔壁有事也能多照应着,等你们生一群孩子了,我跟你姑父也能和你岳父岳母一起,给你们照看孩子多好啊”

    郭爱山也说“是啊是啊,你姑姑说得对呀,孩子来这儿过很好啊,你岳父岳母一家人厚道得很呐

    你来这儿过呀肯定受不了委屈呀我敢保证”

    刘远飞点点头。

    这桩婚事就这么定了。

    这天张光明亲自赶着马车带着身穿嫁衣的妹妹,车上还坐着郭英子,李月娥还有好几个近门男男女女,几位娶客一同去迎娶刘远飞。

    后面一辆马车上是吹喇叭的人们,因为是邻村,所以不大会儿就来到了刘远飞到家里门口。

    这个村子的人们稀罕地观看着女娶男的稀罕事儿。

    虽然场面不大但却很喜庆地办完了这场婚礼。

    刘远飞自从结婚后,他每日去上产队干活很积极,专拣重活干。

    队长和社员们无不夸张茂源找了个勤勤的好女婿。

    老汉乐呵呵地说“他不光是在队里干活勤勤,他每天一大早起来就挑水劈柴烧火做饭,收拾屋子,洗衣服,打扫卫生,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呀”

    赵桐花笑咪咪地说“俺妍儿找了这么好的女婿,这真是俺家几倍子修来的福气呀”

    大家都很羡慕他们家,找了个这么又善良又勤劳的上门女婿。

    张光妍每天去学校给学生上课,星期天就教丈夫雕刻画,他不久就学会了雕刻葫芦画,竹雕画,叶雕画。

    张光明很喜欢这个妹夫就亲手教会了他木匠活。

    刘远飞每天从生产队回家,就到集市上,会上身上挂着牌子去招揽嫁娶的木工活,他做出来的给新娘做的家具也好,给新郎做的新床那做工精巧细致,雕刻的花纹惟妙惟肖的,给谁做谁喜欢的不得了。

    经人们口口相传,来找刘远飞做木工活的络绎不绝。

    他都忙不过来了,因此张茂源老汉也跟着女婿学会了木工活,帮助女婿加工家具。

    这天夜里,刘远飞躺在床上很亲热地抱着已经怀孕的老婆的肩膀说“妍儿,我有一个愿大的理想。”他满眼憧憬地说。

    “说来听听。”老婆用双手拽着丈夫的手问。

    “我想将来国家政策允许咱搞副业咯,我想办一个大型家具厂,把我做工一流的家具销到外县,外省,甚至全国各地去”

    “那好啊真要是那样,你是老板,我就是老板娘咯嘻嘻”

    “我也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我也跟你说说哦。”

    丈夫很期待地说,“哦我的身体残疾,可志不残的老婆大人快说说你有什么理想啊”

    “那我就召集残疾人来咱们家具厂工作,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有工作,有收入不再依靠任何人的施舍生活。”

    “真要是咱把家具厂办起来的话,就按你说的办”夫妻俩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婚姻很幸福恩爱。

    转瞬即逝,时间转到1971年,张光妍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又白又帅的男孩儿,可把刘远飞高兴地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给儿子起名叫刘吉顺,希望儿子一生永远吉祥顺利。

    在1972年2月21日,张光明每天先来到郭教授家,第一个动作就是,掏出报纸让教授看看,两个人就会对内容进行热烈讨论一番。

    这天,张光明怀里抱着一个大布包一进老师的屋门,就对他的郭老师和两位知青说“文雅娘给你们一人煮了一碗十珍汤。

    你们都快趁热吃吧。”

    “味道真的好香甜诶”两位知青用鼻子嗅着布包说。

    郭教授赶快去拿来了三双筷子和三个大碗,他们三人各自扶着碗准备好。

    张光明从一个很多小方块布缝制的书包里掏出塑料袋子,袋子里面是一个大锅,锅里冒着腾腾热气。

    一股银耳、莲子、红枣、红豆、山药、红薯、枸杞味道真撩人味蕾。

    郭教授和两位知青分别端起碗呵呵喽喽,边吃边说“嗯,真好吃呀”不一会儿他们就吃完了。

    “这碗饭可是多种食物煮成的粥啊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饭啊”郭教授一个劲儿地边说边吃。

    “是啊是啊”两位知青也忙说。

    张光明想“郭教授孤身只影离开家人来到家乡不免会寂寞孤独,所以时时要关心和照顾他的更周全才行啊

    两位知青也是远离自己的父母,留在这又破又穷的村庄为育种事业,还有帮助郭教授来研究制造农业机械,而努力奋斗着,我可得多关心和照顾他们呀”

    他看着郭教授和两位知青津津有味地吃着饭,他心里很是高兴。

    等他们吃完了饭才拿出报纸让他们看。

    郭教授戴上大黑框眼镜看见了报纸上刊登着的内容念着

    眨眼间就到了冬天,牧野花村的村庄与田野,处处都是白雪皑皑,在太阳的光辉照耀下银光闪烁,熠熠生辉。

    郭教授情不自禁地发出对四季的感慨。

    时光不停地拨动着从春到冬这四季的时针向前滚动春姑娘挥洒雨露滋润大地,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张光明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做人的大道理。

    他对孩子们说,“姜太公曰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挤人之急者德也。我们做人就要救人于遇难之时,济人于急需之际啊做个有道德善良的好人哪”

    每一位有道德有修养的孩子的背后,一定有德才兼备的父母。

    所以说张支书家的每个孩子们的身上,多多少少带有父母的影子。

    母亲的善良、乐于助人以及爽朗的性格,她那每天勤劳忙碌的身影,以及她做事认认真真,使孩子们深受感染。

    父亲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不畏困难,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他那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他的那种勤奋读书的学习精神;还有父母那扶危济贫的良好品质,深深影响着孩子们。

    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们在父母的点滴生活中耳濡目染。

    父母的行动无形中就激励着孩子们勤劳做事,刻苦的学习与人为善,乐与助人。

    这天中午支书家的二女儿张文慧薅草回来了。

    她妈妈正在洗衣服,看见二女儿就说文慧你辛苦了,把草发放那儿吧。

    我洗完衣服就去喂它们。

    二女儿她说我不辛苦,让我来喂吧。

    张文慧抓起一把把青青的野草分别撒向各个圈内。

    然后她就走到妈妈跟前说“我把手上的泥土洗掉,我来帮妈妈搭衣裳吧。”

    李月娥笑了夸二女儿真乖。

    “我刚才见到咱村的李鸿运爷爷爷一瘸一拐地弯着腰在拾柴火,我就帮助他拾捡地上的树枝。

    李爷爷背着一捆树枝往家走,他走着走着就背不动了,眼看就要放下来了,我就立马上前用劲给李爷爷掇着走。

    这算不算是做好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