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吃饭吧。”就在这时,萧博识走过来招呼两人。
午饭就在学习门口的一家餐厅吃的,孟谦跟史玉柱坐在一起,期间不少企业家都刻意的跟孟谦多攀谈几句,这倒是让孟谦有些意外。
午饭氛围一片和谐,孟谦也跟大家都互留了名片以及风信号。
总的来说孟谦一直都比较低调,毕竟今天不是他的主场。
同时,在吃饭的过程中孟谦了解了一下萧博识。
萧博识从江大毕业后,去了米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攻读管理学emba,现任职于思科战略规划部门,是一名中层管理。
他跟史玉柱上学那会儿就认识,据说这次回国是想看看一下国内的发展情况,找找有没有机会回国发展。
吃饭的时候孟谦没有去问太多,大概了解一下就点到为止了,但萧博识却一直有意无意的在跟孟谦拉近关系,孟谦刻意明显的感觉到。
下午大家在学校逛了会儿,然后又找了个会议室继续聊,该捐款的捐款。
晚饭学院的领导这边就不参与了,今天到场的企业家们继续再聚一顿,除了几个有急事的,大部分人都参加了晚宴。
而在晚宴前的一点自由时间,孟谦找了个契机主动走到萧博识身边,“学长,聊会儿?”
萧博识看着孟谦微微一笑,“好啊。”
两人找了个角落坐下,因为有了之前在饭桌上的基本认识,孟谦直入主题道,“学长这次回国考察,是不是跟米国的互联网寒冬有关?”
“是的。”萧博识毫不避讳的点头,“米国这一次的互联网危机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这个行业了,前段时间听国内的朋友说,国内互联网企业虽然也受到了冲击,但却也有一批企业有点借机起势的意思,他们跟我说在国内看到了一种奇怪的潜力,我很好奇,便回来看看。”
“那现在在米国那边,跟学长一样有意回国的人多么?”
“想回国的人?”萧博识看着孟谦露出了不解的表情,随后直接问道,“孟总具体指的是哪一个群体?”
“学长也知道,我自己就是做互联网的,但很多人都以为我只是做游戏和风信的,事实上我想做的东西很多,可我找不到人,国内有经验的互联网从业者太少了,有经验的程序员和管理者也不多,所以”
萧博识听懂了孟谦的意思,突然笑了起来,“孟总如果期待米国那边的华人因为互联网寒冬就大批量回国,那还是不要想了,别说互联网寒冬了,就是宇宙爆炸了,他们也不会回国的。”
“嗯?学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后世也跟一些在海外的朋友交流过,孟谦大概能猜测一点萧博识的意思,但也不能肯定,毕竟这是2001年,跟自己那会儿时代不同。
萧博识转了转桌上的烟灰缸,思索了一会儿后道,“出国的人说白了就两类,要么求生,要么求学。
但更多的人,还是为了求生,为了去国外追寻更好的生活,甚至都谈不上什么米国梦,就是能比在国内生活的好就行了。
所以大部分的华人在国外的目的其实很纯粹,在那边多赚点钱,享受更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福利,还能多寄点钱给家里人提升一下生活,都是为了生存,仅此而已。
这些人呢,他们会想家,虽然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在米国被同化,恨不得把肤色都变了,但更多的人当然是恋家的,大家都不想在外面受歧视受欺负,国外的歧视有多严重,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
但还是那句话,都是小老百姓,谁不想生活的更好,回国了,工资又低,生活环境又差,工作压力又大,能在米国生存的下去的,不排除一些过的可能还不如在国内的,但大部分有正经工作的,是正常渠道出国定居的,确实比在国内要好很多,毕竟两国的发展情况差太多了。
所以一个互联网寒冬对他们来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没理由回来。总不能扯上爱国不爱国这个问题吧?”
见萧博识说这话时明显的表情变化,还沉默了几秒,孟谦不由问道,“学长好像对这个说法很在意啊?”
萧博识不禁苦笑,“我相信很多在外的华人都会对这个话题敏感的,总有人动不动就说,出国不回来的就是不爱国,我跟你举个例子吧,前不久有个程序员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就说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我在米国是个程序员,我回华夏也是个程序员,我回去又不能给国家造火箭大炮,我也想建设国家,我也想当个跟钱老一样的大英雄,我也想名垂青史,但我的能力只配当个小老百姓,我就算回去了,也带不给国家什么东西。
我能抉择,只有我这个小老百姓怎么生活可以生活的更好,我唯一能照顾的,也就是我的家人怎么样可以生活的更好。”
萧博识说到这又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这个人爱国么?我敢说他绝对爱国,去年就因为一个白人调侃了一句华夏,他跟人家大打出手差点被遣返回国,我相信他是那种今天如果国家有难了他可以扛着枪往前冲的人。
可在当下的客观情况下,孟总你说,他回国能干什么?也就是找个软件公司当个小小的程序员,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艰苦的生活,所以爱国就非得让自己过的苦才叫爱国?
回国就等于爱国?这不合理吧?
哪怕有一种说法是,一个人回国可能做不了什么,如果所有人都回国就可以凝聚成一股力量,可问题是,谁有这个号召力呢?谁能号召得动所有海外华人共同回国参与建设呢?
我跟你说,只有国家有这个能力,而且不是靠强制,得靠有朝一日我们华夏的整体发展真的起来的,大家觉得在海外跟在国内的生活差不多的时候,更多的人会自发的回国。
但此时此刻,宇宙爆炸他们都不会回来。”
萧博识又沉默了,看得出他真的很在意这个话题,孟谦估计他也被道德绑架过。
孟谦正想着怎么调节一下氛围,萧博识又主动开口了,看样子也是不想让孟谦因为自己的情绪去做这个调节氛围的人,“我再说说第二类人,求学,我这里所谓的求学不是简单的出国留学,而是指的那些真正追求高端技术高端科研的人才。
这些人回国是可以为国家发展做出有效贡献的,但按照两国公布的数据,我们在高端人才上,人才回流比例也是很低的,为什么呢?
我的个人看法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国内科研基础环境,与米国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在于工业基础建设起步晚了,由此也就引发了科研基础环境的差距,很多科研项目平心而论,你回国了还真干不了,国内没有这个条件。
高端人才不回国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其实他们想回国并没有那么容易,当你真的是一名高端人才的时候,不是你想回就能回的。
事实上想回国的高端人才并不少,这里有我们天生的一种民族情节在,另外一方面,国家对于高端人才的政策是很不错的,高端人才归国至少能保你衣食无忧。
但是你要知道,米国是全世界技术输出管制最严格的国家,没有之一。
你看欧洲国家,他们是很愿意分享技术的,他们在海外的技术支援比例很高,但米国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技术出口严管政策,首先,你一个华夏人想在米国参与高端技术研发就很难,很多企业的核心岗位都要求必须改米国籍。
其次,如果有一天你想回国了,他们会有一百个理由禁止你回国,因为他们会怀疑你带着米国的技术回国建设,米国人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就是他们创造的技术就是他们的,别人创造的技术就是世界的。
很多人都知道钱老当初差点没回国,但却不知道历史上有多少华夏科研人员想回国没回成。
而且哪怕你回来了,一旦你参与的项目获得了成就,米国马上会开始进行调查,以各种技术禁出口条例为由进行控诉,华夏归国的高科技人才每年都会有一大批这样的起诉,非常难受。
所以总结来说,海外华人要么不想回国,要么不能回国,说句不中听的,现在回国的很多华人都在海外混不下去的,人才归国,很多客观问题,难啊。
想要实现海外人才的大量回流,还是得先让国家赶快发展起来。”
看萧博识感叹的样子,孟谦追问道,“那学长觉得,国内自身的人才培养,有什么好的方式么?”
萧博识啧了一声道,“树标杆吧,就跟我们打造沪上,打造深圳是一个概念,有些基础的东西落后就是落后,你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你想我们是一个十三亿的人口大国,想要全面发展得多难啊?
不如先集中精力去树立标杆,标杆学校,标杆科研单位,标杆实验室,标杆企业,以点带面,以小带大吧。”
“这么说,学长这次回国,是想来找找标杆企业的?”
“没错。”萧博识认可了孟谦的说法,“我朋友给我推荐了几家企业。”
“哦?是哪几家?”孟谦不由好奇。
“白度,3721,瀛海威,易趣,金山,新浪,搜狐。”说到这,萧博识突然顿了顿继续,“大风科创。”
孟谦,“”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