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具体的还都恐怕还要等到明年,眼下离年底已没多少日子了,再加上铁道司的这件大事,再有各地军力调动的各方面工作都需要花时间去安排。等来年春暖花开,大明的首都就将正式从南京迁往北京。
和预料的差不多,仅仅过了一日,蒋瑾就兴冲冲地来到宫中求见朱怡成,见到朱怡成后按捺着兴奋道,如今铁路招商募股工作已全部完成。总额高达一亿五千万银元的股份不到两日就被一抢而空,甚至一些来的晚的,或者因为财力没能参与直接招商的商人得知消息后意图寻到铁道司提出了也要认购股份的意向。
不过,这都被蒋瑾给拒绝了,在铁道司这边吃了闭门羹,这些人就转而把目标转向了已经认购股份的那些商人,用超过原本股值的价格试图从这些人手中购买。虽然许多商人因为看好铁路公司的前景,并没出售,但也有一些商人见短短一日之间自己手中的股票就开始升值,在摆在面前的利益趋势之下出让了部分股份。
“皇爷,臣以为私下转让铁路股份恐怕有违朝廷招商初衷,臣认为,此举极为不妥,但在当初设置股份之时,并未限制转让,一旦朝廷严令禁止的话恐又引起众议。”蒋瑾迟疑地说道,同时悄悄抬头望了朱怡成一眼。
朱怡成心中哭笑不得,他没想到这些商人居然无师自通,在场外搞起了股票交易。
其实,这倒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毕竟大明几年前就有债券这种事物的产生,而且在民间,以债券进行交易的情况也屡有发生,其中不仅包括大明控制区,就连清廷控制区内,大明国债的交易也很是频繁。
至于后者,更是朱怡成授意户部这么做的,为的就是要从满清那边吸收金银,以近一步削弱满清的经济实力,从而达到搅乱满清经济的目的。而且这么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无论是当初康熙在位之时因为大明国债导致康熙一连处置了不少官员,或者是如今满清那边有些人直接用大明国债来充当转移家财和存银手段等等,这些都对大明有利而无弊。
不过国债和股票不同,国债是由国家进行背书,其价值和到期的利率都是有所保证的,所以国债的流通和价值方面都在一定限制之中,再加上国债的期限等因素,朝廷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住。
但是股票就不一样了,股票的发行主体是企业,所谓的铁路股票并非是由朝廷颁发,而是由铁路公司的名义进行招募。换句话来说,这些股票就是各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所获得的在铁路公司的股份而已,而且股票虽然有招募认购价格,但这个价格并非是固定的,它的价值和价格的体现也不确定,如果经营良好,或许未来铁路公司的股票会得到大涨,换而言之也有可能因为经营不善也导致大跌。
朱怡成思索片刻,说道“此事朝廷不支持,也不反对,毕竟认购之时就规定了其股可以交易,假如朝廷直接限制的话恐会招来非议,况且铁路一事并非小事,这个头开了影响到后续就不妥了。”
“皇爷圣明”蒋瑾连忙应声道。
朱怡成想了想又道“不过你所顾虑的倒也没错,如果一直如此下去也会使得铁路公司的股票导致问题,这不能不有所准备。这样吧,此事等随后朕让户部和皇家银行一起拿个章程出来,以规范其交易。”
蒋瑾连忙称是,但他神色中却隐隐有些失落。原本以为朱怡成会把这件事交于他来办,但没想到朱怡成最终还是交给了户部那边。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作为户部出面处理这件事是最合适不过的,这根本就不是工部的职责。
想到这,蒋瑾也就适然了,眼下他最重要的还是尽快把这条铁路建成,只要建成了这条铁路,那么军机处的高位就唾手可得,这才是他真正追求的目的。
搞到了钱,铁路的兴建就将启动,对此朱怡成也特意敲打了蒋瑾一二,话不用说的重,只是告诉他一切需要为大局考虑。
对于这些,蒋瑾自然心知肚明,他不是傻瓜,他非常清楚这件事对于自己意味什么,更何况福建案过之不久,铁路这事极其重大,不仅是朱怡成重视无比,更关系到他将来位及人臣。
官做到蒋瑾这种程度,其实金钱对于他来讲已经算不得什么了。蒋瑾最为期望的就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名臣,从而在青史留名,而在名臣之路上,如果谁敢阻拦他,恐怕蒋瑾第一个就饶不了对方,这也是早就摸清楚蒋瑾心思的朱怡成之所以如此放心把这件事交给他的主要原因。
接着,朱怡成同蒋瑾聊起了铁路分段建造的细节,蒋瑾的工部方面早就做好了预案,当即一一汇报。听着蒋瑾的报告,朱怡成暗暗点头,至少从预案方面他挑不出任何毛病。
正当朱怡成兴致勃勃的时候,一个小黄门匆匆而来,上前同朱怡成轻语了几句,朱怡成一听顿时一愣,随后神色中露出古怪的表情。
见此,蒋瑾知道肯定有什么事发生,但他作为工部尚书又不好问,知趣地主动告退。
等蒋瑾离开后,朱怡成让小黄门把人带过来,不一会儿提督四夷通邓秉来到了偏殿。
“此事为真”朱怡成不等邓秉行礼完毕,就直接询问道。
“回皇爷,臣这有琉球王的亲笔信,还有何大人经通事处给皇爷的奏折。”邓秉从怀中取出两份奏书,随后由小黄门取起交由朱怡成。
朱怡成接过后先翻开琉球王的亲笔信,所谓的亲笔信其实是琉球国太后所写,并由琉球王签字并盖上国印。
其中的内容并不复杂,主要是写了些自当年先王去世后,天朝不计前嫌宽恕了琉球之罪,并派大臣教导新王,大力扶持琉球。这些年来,在天朝照顾下,琉球国不仅收复北方失地,整个国家更是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呈现百年来难得之气象。
之后,国内有奸臣做乱,亏得天朝替琉球拨乱反正,及时制止了一场灾祸,使得琉球王室能以延续,作为藩国,琉球上下无不感激天朝之恩。
随后,琉球王表示,自己乃小国之主,才浅德薄,居国主之位如履薄冰,之前国中之乱已显其不适居国主之位,同时国主历来对于天朝向往,心往于大明,愿意为琉球百姓计,以举国并入大明,去其忘位,仅以普通人身份前来大明居住,愿世世为大明之臣。
信中言词真挚诚恳,足以见其拳拳之心,等看完这封信后,朱怡成不由得有些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