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被关到笼子里,依然狂躁不止。他用头去撞笼子,企图把栏杆撞断,那木头做的笼子被疯子撞的一下一下的颤抖起来。葛少秋看到那疯子撞破了额头,弄的满脸是血,依然不停。
“把他绑起来,这么撞下去他能把自己撞死”笼子的旁边,有人大声到,叫人拿了绳子上前。
“这些得了疯症的人都是这样吗”葛少秋问身边的一个守卫道。
“是啊。”那守卫叹了口气,“这些人没有神志,不知累也不知痛,我听大夫讲,他们这样,不受伤也会力竭而死。”
具这些守卫们知道的消息,这些得了疯症的人已经死了几个了,不是因为身体不好,力竭而死,便是因为自残。
都是同城的人,好好的落得这样的下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他们这些士卒,入伍是为了保家卫国,可自己守护的人,就这么在自己面前自残到死,那样的无力感甚至让他们怀疑自己的初衷。
“疯症的情况看起来比怪人要严重。”葛少秋走进李蒙轻声道。
李蒙点头,小声回到“只看眼前是这样,放长了看怪人会更麻烦。”
""
15本书作者遥看草色提醒您长嗟叹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域名15请来文学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因为这些得了疯症的人,就算不治,也会死,而怪人不会”李蒙道。
死人带来的影响是会变小的,因为遗忘的速度更快。
从个人的角度,疯症的恐怖之处更大,因为得了的人会死。从大局的角度,怪人会更麻烦因为他们存在的时间可以更长。
葛少秋听出了李蒙话中暗藏的意思如果疯症的问题没有解决方法,那么这些人将会被抛弃。
这样的想法,没有感性的成分。
葛少秋诧异的看了李蒙一眼,第一次见到李蒙时,葛少秋对他的映像是一个和气的大哥,以为他会是个感性的人,却没想到他有如此冷酷的一面。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李蒙叹气到,舍弃掉累赘转化成士气激励军士,集中力量把问题的操纵者干掉,这是最一劳永逸的方法。
只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开始的牺牲和狼狈都是可以接受的。
李蒙板着脸,让自己面庞看起来冷酷而又理智。
笼子里疯子把笼门撞的砰砰作响,有士卒进去要把疯子捆起来,他们还期盼着这疯症可以被治好,想让疯子多撑些时间,所以哪怕进去会被疯子弄伤,也要将他绑起来,防止他自残或者过多的耗费体力。
葛少秋看到李蒙几不可察的向笼子那边看了一眼,腮边的肌肉微微颤动,应是咬紧了后槽牙。
笼子里,那疯子在那挣扎,红色的血,晃动的笼子,要将他绑起来的士卒大声呼喊同伴小心,让人无法忽视那是人命是活生生的就这样一点点,毫无意义的流逝掉,明明那个人既不想死也不想伤害别人,他们可能连自己做了什么都不知道,从发疯开始他们就在一个噩梦里,直到最后力竭死去。
而这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阴谋,魔族的一个小把戏,他们甚至连面都没露,便能让人的身体脱离意识的控制。
李蒙想起昨日那个吃了儿子的怪人。
如果一个人做了噩梦,杀了自己相濡以沫的发妻,吃了自己最爱的孩子,醒来却发现这一切竟是真的,这人一定会疯的。
这样的事发生在谁头上,谁都会疯的。
可这样的惨剧,李蒙看在眼里却只能围观,他不想做这样冷漠的人,但热心肠帮不了他的无能为力。他们这些正常人,既救不了那些怪人和得了疯症的人,也无法使他死的更清白,他们甚至可能连剩下的更多的无辜的人都无法保护。
人生事,大多难求周全,可就算难求周全,也需要有个交代。有这么个交代,死去人不算白死,活着的人也不会荒唐余生。
可这疯症和怪人的事,有个怎样的交代才算是问心无愧诛灭东面的部落眼下危难当前,诛灭东面的部落已不是当务之急。
不揪出背后的魔族,不找到对付咒术的方法,这件事永远不会有个好的交代。
可是,魔族是那么好对付的吗李蒙不知道,他二十多岁的年纪,在葛少秋面前称大哥,却也只是个年轻人。
城楼上,袁丛望向东面的树林,那里是阳城外部落聚居的地方。
有士卒在向他通报李蒙的事,他听过后,沉默许久才长叹一口气。
二公子把葛家的小少爷喊来了,他才多大整死了亲娘派儿子来,真是多厚的脸皮才干的出这等事,也就葛家有这样的愚忠。袁丛想到。他记得葛少秋的母亲是巫族人
袁丛和葛方戟的政见不合,但也只是政见不合,他对葛方戟这个人没什么偏见,充其量只是觉得他有点傻。
单云他见过两面不是很熟,只记得这个女人不丑,后来又被封了将军。人家带着巫族族人对付魔族,算是为池国守了一方土地,封她为将军,袁丛没有意见。
袁丛活了这么些年岁,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是个贪心的,特别是贪在好战上。从他认字读史开始,他便有个愿望,希望池国能一扫边疆外捣乱的部落,厉兵秣马重振池国当年开疆扩土时的雄风。
年轻时狂妄,袁丛当然做过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可葛方戟娶了单云,巫族是偏向池国的。抵御魔族后,池国的损失远没有其它四国大,稍作修养,反手清理周边的部落完全是轻轻松松。
那时袁丛五十多岁,最好的年纪,不像年轻人容易冒进,又有丰富的经验。那时的他以为机会终于来了。他是想好了的,只要能清了池国周边的部落,了他平生夙愿,便解甲归田。
然而天不随人愿,先王去的太早,继位的姜笙是个没志气的。阳城外那片暗藏伏祸的林子,他望了十年,十年意难平。
这次会是一次机会吗袁丛不知道,他把自己的夙愿寄托在了大公子姜墘文身上,这位公子可比他的父亲胆大,又喜兵法,对于部落的看法也与他志同道合。
那二公子他却是看不上,平日里不知习武,只知吟诗作对,看起来简直和他父亲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