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四章被抹去的叔公
    我捏着牛皮黄纸的信封,彼时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本以为进入这里能够看到些不寻常的东西,例如寻龙尺或者大量风水典籍,没想到整个地下室积累的都是文件,这些文件有的是手写,有的是剪报,还有一些是我爷爷不同时期对叔公死亡事件的回想和梳理。



    我奶奶对整件事所知甚少,甚至连信封里的内容都没看过,她说自从我爷爷带回叔公的骨灰安葬之后,就像患了某种精神疾病,那几年都很少说话,有段日子更绝,频繁地写信寄信,没事就往废品收购站跑,花大量的资金购买各种废旧报纸和书刊,没事干的时候就一个人窝在地下室裁剪整理,奶奶以为是叔公的死给他的精神造成了沉重打击,就没管这件事。



    我奶奶说她虽然嫁入梅家多年,但踏入这个密室的次数屈指可数,因为梅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嫁入梅家的女人,一定要远离这个圈子,不能掺和丈夫的风水大业。



    在旧时代大家都对吃这口饭的有种忌讳,女人们相夫教子恪守妇道,自然也不会没事干去掺和这类事情,我奶奶说爷爷死后她就没再踏入这里,也不知道这儿竟然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我奶奶没看过信封里的内容,我爸更不可能,按年龄来说我爸算我爷爷的老来子,77年恢复高考我爸刚出生,83年叔公死的时候,他也就是个五六岁的屁孩。



    不过我爸说他对叔公还是有些印象的,记忆里是个挺文气俊秀的年轻人,笑起来有点桀骜不驯,冬天总围着一条棉布的格子围巾,不喜欢戴帽子,最经常看的一本书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写的唐吉坷德。



    后来有一年爷爷说叔公要出国去修学,我爸自此再没见过他,有一阵子还总问起爷爷,爷爷会跟他说等叔公学成就回来了。又过了几年,爷爷外出回来带了包东西,找匠人打了个白瓷的坛子,几天后家里大办丧事,我爸记得他当时盯着案桌上叔公的照片还问爷爷“小叔叔是怎么死的”,我爷爷当时的原话是叔公在国外出了车祸。



    我奶奶的口径和我爸一致,看来爷爷当时跟家里人都是这么说的,按照我们老家的传统,下葬后一年植树三年立碑,亲人的遗照要设立案桌专门供奉。我爷爷生在旧社会骨子里是个非常守旧传统的人,又是吃这行饭的,按理应该在叔公的丧事上恪守传统。



    但他偏没这么做,叔公的丧事很低调,甚至连灵棚都没有搭,更没有大宴宾客,下葬那天甚至连引路鸡都没有整。本来我爷爷擅自将叔公的遗体在外火化这件事就引发了村里人的讨论,但爷爷当时是孤身一人去接叔公的,大家都以为叔公死的仓促,爷爷一个人没法运回尸体,就在外火化了。但丧事如此低调更引人怀疑,我爷爷对外称叔公早年留话,他这个人书读太多,觉得大办丧事太过铺张,很早就希望自己的丧事简单一些。



    我奶奶说当时我爷爷这说法的确是把村里的流言蜚语镇住了,但我叔公去世一周内他没有在坟包上植树,去世三周年也没有给叔公立碑,更加没有把叔公的遗照专设案桌供奉,感觉他这么做好像就是要故意抹去我叔公所有存在过的痕迹。



    我奶奶说自己当时也很愚昧无知,村里流言四起的时候,还因为这件事情跟我爷爷产生过几次矛盾,我叔公死后我爷爷就“金盆洗手”不再做风水先生,我爸还要上学,靠着田间劳动微薄的收入家里过的很苦,有时候只能靠变卖东西维持正常开销。我奶奶那阵一直以为我爷爷不给叔公立碑是因为经济负担不起,有一次还特地去县城找了家金店,卖掉了自己陪嫁的一对金耳环,卖来的钱爷爷倒是收了,不过一直压在箱子底下,我奶奶说什么都不肯动用这钱给叔公立碑。



    还有一年村干部实在看不下去,偷偷集资准备到县城找个师傅给叔公打一块墓碑,但第二天就有村民发现叔公的坟给爷爷铲平了,爷爷还跟那几个村干部撩话说自个家里的事儿让他们别管。



    当时大家议论纷纷,都怀疑是叔公的死给我爷爷的精神造成了严重伤害,不过更多人倾向于另一种说法,他们觉得叔公突然暴毙死的蹊跷,在外这么多年我爷爷对他的踪迹绝口不谈,肯定是跟人结了梁子,最后人家忍无可忍做掉了我叔公,我爷爷外出肯定是把叔公的尸体偷出来悄悄火化的,丧事低调不立碑也不供奉,肯定是怕仇家找上门牵涉到其他人……



    村里人逐渐相信“仇家说”,这件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但每一年的4月13日这天,我爷爷都会拿着手电香烛纸钱独自走出家门,然后再在凌晨出现在炕上,只拿回手电,没有见到香烛纸钱,奶奶某次好奇去叔公埋葬的地方看过,那片地就在我爷爷墓穴不远的位置,下了陡坡就到,奶奶那年去看的时候,那片的野草已经有膝盖高,没有植树没有墓碑,最离奇的是连香烛纸钱烧的痕迹也没有,已经完全认不出哪里是叔公埋葬的地方。



    奶奶猜测我爷爷一定在祭奠之后清扫过那里,虽然她始终都想不明白他是怎么记得叔公下葬的位置的。总之叔公存在的痕迹就这样成功被我爷爷抹掉,下葬后几年的时间里还有村里人谈起,后来几年彻底被淡忘了,甚至连我奶奶连我爸也忘了有这么一位亲人,只是在每年的4月13日,我爷爷大半夜不睡觉提着香烛手电独自出门,我奶奶才会在那一刻想起自己的小叔子,奶奶说她18岁进梅家门的时候,叔公才7岁,她永远忘不掉第一次见到这位小叔子,那时爷爷牵着毛驴跑了两个村子迎她入门,他们到祖宅外面的时候,7岁的叔公就在太爷爷手植的枣树底下站着,还离得很远就跟她挥了挥手,枣树上的喜鹊在叫,奶奶坐在毛驴上第一眼看到叔公,就觉得这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后来的相处也确定了这种直觉,太爷爷死的时候叔公只有13岁,在风水方面的造诣甚至已经和爷爷比肩,可惜年纪关系叔公并没有继承家业,我爷爷继承祖辈衣钵后,叔公选择读书深造,成年后就在村里的小学当了教师,平淡的生活一直持续到79年3月3日那天,梅家接到一封书信,来自至交张家当时的族长。



    我在一个厚重的文件夹里找到了这份信的原件,略微浏览一遍,大概意思就是前线发生不得了的事情,上头请张家和其他诸家出面协助,言辞恳切动人,但细读却能品出强迫的味道。不过我估计我叔公能走出那步是因为信尾的一句话,张家当时的族长在信尾写了这样一句:“国者不国,家者何家?”



    读来这不是问句,而可以是陈述句也可以是感叹句,但不管是什么句式,都可以肯定是这句话感染了我叔公年轻的心,让他毅然踏上赶往中越边境的道路,我想如果当时我叔公没有自告奋勇前往,去的一定会是我爷爷,而类似的厄运也会在我爷爷身上上演,天底下谁都怕死,我叔公也一样,前线打战不是闹着玩的,但他去了,除了“国者不国,家者何家”,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梅家总逃不过这一劫,只有他去了,我爷爷才能留下安稳度过余生,梅家的血脉,也才能在乱世中留存下来,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