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沧州一切如常,丝毫没有被战火燃烧的痕迹。
唯一的区别,就是城头之上的大旗不再写着“夏”字,而改为“唐”。
话分两头,杜如晦也到了清河,准备会会河北第一大望族,崔氏,其地位不亚于“城南韦杜”。
隋唐以来,虽然门阀制度已经消失,科举制度不断的完善和推行,传统的门阀家族势力也大幅度衰弱。
但“崔、卢、李、郑、王”五姓士族仍具冢中枯骨之余烈。
为维持门第清华,五姓着房挟家学礼法之清,鄙视他族之“浊”,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相互婚嫁自成一体。
再从地域上来讲,河北与河南也是稍有差距的。
但并不大,相较而言,河南地处中原,也算是文化的殿堂。
那么河北就是天下最大的财源汇集之处。
其世家对于参政的欲望是与河南不相上下的,但相较于对文化的执着和掌控,河北世族更喜欢的是真金白银。
所以,河北的本土望族都会经商,而且几乎都是以垄断经济的方式。
这样,只要打压其经营的生意,便可抓住其命门。
世家大族之间都知道,岚城王韦韬世从不杀人。
但你只要不听话,他有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方法,让你的生意做不下去。
为了加快控制河北的步伐,杜如晦亲自赶到清河,如期见到了崔氏族长,崔慎崔叔重。
而崔慎也知道如今窦建德已死,河北的天变了。
眼前的杜如晦正是致使此次变天的主要角色之一,只在岚城王一人之下,更何况领岚城王府长史一职,乃韦韬世麾下头一号实权人物。
崔慎也明白大势所趋,正要派儿子崔民干前去面见韦韬世,不想杜如晦竟然亲至。
杜如晦此行只带了阚棱与五百岚城锐士相随,可这足以让崔氏一族正视了。
整个清河的文武官员都知道这两人在岚城王麾下的意义。
杜如晦乃是岚城王之谋主自不必言。
而阚棱统领亲军,屡立战功,名声在外,在河北打的这几仗也是让人印象深刻。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杜如晦对崔慎说的话
“岚城王有言在先,河北上至都督、总管,下至县令,一众文武官员都会从本土选取。
当然,其一自然是影响力,其二是真才实学。”
这很明显,影响力是什么?
那便是河北本土望族的影响力,所以言外之意就是说,诸如清河崔氏这样的大族都是有机会任职河北高官的。
至少在崔慎看来,目前杜如晦来此,话里话外表达的意思,这清河太守之位是稳稳握在手中了。
当然,前提是整个崔氏都要跟韦韬世低头。
据崔慎所知,河间展氏,那也是河北本土比较大的家族,现如今已经归附了韦韬世,并且族中之人皆被征辟。
在对杜如晦表示了自己的归附以后,他亲自将杜如晦等人送出了城门。首发33
心中着实不安,调转马头往前往城中一处宅邸。
他要找一个人问询心中的不安,而这个能给他心理安慰的人,便是他的恩师王通。
王通,表字仲淹,道号文中子。当世的大儒,受天下士子敬仰。其弟,正是大隐士东皋子王绩。
王通所结交的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他们都创造了不朽的功业。
然而,这些人都被王通的学识才华所折服,争相拜在他的门下,更有许多学子,不远万里来拜王通为师。
关于王通的门徒,不妨列举一二
房玄龄、魏徵、陈叔达、李密、张玄素、温大雅等等等,太多的名人名士,都跟他有关系。
乃至杜如晦、李靖、薛元敬都在当年拜访过王通。
李渊对王通也是特别尊崇,想要拜为太师。
他一面为王通在长安修葺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请王通回京。
可王通此时已经在清河过上安逸的生活,不想在劳师动众了。
对于崔慎的到来,王通显得漫不经心,崔慎跪坐在一旁滔滔不绝,可他却逗弄着怀里的孙子王勃,对崔慎所讲充耳不闻。
花甲之年的王通,彷佛对世间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他如今只看重家人。
半个时辰过去了,崔慎叩头不起。
王通这才将孙子王勃交给了侍女,对崔慎说道
“韦韬世,乃存三德。
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更新最快手机端htts:33
嫉恶如仇,平康正直;
征战四方谓以刚强取胜,刚克也;
心怀苍生谓和柔而能成事,柔克也。
今番河北各郡望族为何皆归于其下?试问世间谁人不惜命?
叔重,老朽明白你心中所念,不外乎家族延绵昌盛,你只要本分做人,那岚城王为何要为难崔氏一族?”
崔慎听罢,醍醐灌顶,旋即叩谢说道“多谢恩师解惑。”
可不得不提,当年王通的独子王福畴领兵抵御窦建德,导致其战死沙场。
人,终归是人。
免不了七情六欲,王通内心深处把丧子之痛潜移默化的转嫁给了窦建德,他恨窦建德。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韦韬世格外的推崇。
从侧面来讲,王通就没有私心吗?毕竟他默认韦韬世替他报了儿子的仇。首发、域名请记住三
人心这玩意儿,谁知道呢?
崔慎解惑完毕,遂与王通告辞。
王通突然说道“老朽想去绛州一趟,叔重安排一下。”
“恩师意欲何为?绛州乃韦韬世腹地,恩师年岁已高,不可长途跋涉。”崔慎关心的说道。
王通听闻此言,心中老怀大慰,可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平淡的说道“绛州学府落成,岚城王盛情难却,不去反倒不美。
加之展子虔都要去,老朽不可不去,权当会晤故友。
至于这幅老骨头嘛,倒还算健全,去趟河东不妨事。”
崔慎无奈,他不能忤逆老师,只好安排人准备王通的绛州之行。
王通毕竟对教育事业还是很上心的,绛州学府怕是要成大唐第一学府。
韦韬世仿照稷下学宫的模式,在绛州开设学府,要重现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之景。
可谓天下文坛一大盛事!能请的隐士、文豪、大儒自然都要去。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