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无成两鬓霜(一)
    杨慎一下朝回府,神情阴郁,晚餐只是草草吃了一碗饭,便直接回到了书房,然后闭门不出。

    杨翯刚回到府上,就听下人说起,知道父亲今天在朝中遇到了大事了,便来到书房门外。

    “父亲”

    杨翯的轻唤了三四声,屋里有了回应。

    “三郎回来了,快进来吧。”

    “父亲,”杨翯作揖行礼,恭声问道“父亲今日可是在朝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

    杨慎一坐在那里,沉吟许久才叹息道“今儿收到捷报,北洋水师在金门海域大败番禺从逆水师,逆师主力全军覆没,两广和南海海域已然绥靖。”

    “这不是好事吗”杨翯惊喜地问道。

    “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大好事,对于我们而言,不见得啊。”杨慎一右手紧握着椅子把手,冷声说道。

    “父亲,这是为何”杨翯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问道。

    “北洋水师是刘四郎上书提倡组建的,负责此事的是何芝贵,他跟关东军镇是世交,里面不知道安插了多少人。孝庙先皇原本想着等何芝贵组建完成后,再调他人过去,慢慢汰换。后来是朝鲜援征,北洋水师不仅实战了一番,跟刘四郎绑得更紧了。”

    “当时大家都在想,等事毕后再慢慢纠正就好,却不曾想,孝庙先皇病重驾崩,然后又是一系列的变故,连恭庙先皇都崩殂于阵前。而今刘大郞带着北洋水师主力一战定南海,至此,我朝海域尽在他们掌握之中。刘四郎如虎添翼。”

    杨翯迟疑地问道“父亲,四郎那边”

    “渐行渐远啊。四郎的理念与为父我截然不同。但国朝未来的路只有一条,不是我等走,就是四郎那边走。终究要一番龙虎斗。只是我们现在手里的筹码,越来越少了。”

    “父亲乃天下名士,文坛领袖,天下士林儒生大多站在我们这边,这民情汹涌,能汇集成大势之潮。”

    “三郎,文林儒生之间的那些腌臜事,外人不知,你我怎么不知四郎如何不晓你真当天下文人读书为的是圣贤之道是为了当官为了名,为了权,为了利像你文则师伯那般有风骨和坚守的有几个而且四郎在文坛中的名声不弱于为父我,在百姓们的声望还要高于为父。你看吧三郎,到时候那些文人归附过去都是理直气壮的。”

    “还有,京华字报你看过了吗”

    “每期都在看。此报每期出来,都是京城纸贵,念报的茶馆家家客满。”说到这里,杨翯脸色一变,“父亲,你是说这民情舆论已经被这字报给引导了。”

    “是啊,大家习惯听这字报里的话,都认为说得有道理,加以时日,大家都深信不疑了。而这样的报纸京城里还有商报文报,金陵还有金陵字报,东南还有吴华字报,揽括士林市井,大江南北。突然有一天这报纸说你我父子有叛逆之举,你说天下之人是信还是不信”

    杨翯额头上汗都流淌下来了,他连忙说道“父亲,我曾经关注过这报纸,只是没有父亲想得这么深。既然如此,为何我等不办”

    “办我们早就想办了。可惜,人家刘四郎早就料定了。三郎,我且问你,这报纸兴行靠的什么”

    杨翯只是略微一想便答道,“一是汇集了诸多文人、说书,各取所长,编撰了这大家津津乐道的文章。尤其是某些文章掺杂在章回故事里,笔法隐晦,却直指人心,不知不觉中就能引领民情,着实厉害。二是这报纸一天可刊印数万份,然后三天内遍发直隶、岭东、河东、河南等附近个省。”

    “没错,三郎还是花了番心思在这报纸上。文人、说书的都好找,关键是这刊印和发行。”

    “父亲,不就是花银子吗我们花得起啊。”

    “不是银子的事啊。京城里印房印场有不少,可一天之内能印数万份,十天就能刊一期的印房只有一家。京东朝阳门外的渤海刊印厂,你给多少银子人家都不给你印,借口是人家印不过来。”

    “怎么可能这天下哪有银子都不赚的商家”杨翯突然醒悟道,“这渤海刊印厂的东家是刘四郎”

    杨慎一淡淡笑了两声,没有答话,其意不言而喻。

    “父亲,既然不给我们印,我们就咬咬牙,花重金建一座同样的刊印厂。”

    “我们问过这一行的行家,他们说渤海刊印厂厉害之处在于它们的印刷机。不同于普通印房木雕版、白铜活字的印刷机子,渤海刊印厂用的是圆筒的印刷机子,用水力或畜力驱动,一个时辰可以印三千份。而渤海刊印厂有四台这样的机子。”

    “什么”杨翯被吓到了,他默算了一下,一台五个时辰可以印一万五千份,四台就可以印六万份,足够直隶附近几个省所用了。

    “我知道,三郎肯定说,我们掏银子去买好了。可惜不行啊,这机子只有定辽机器厂才有卖的。”

    “定辽机器厂”

    “刘家名下的工场,以前是名不见经传,今年才正式取名叫定辽机器厂。”杨慎一意味深长地答道,“不仅如此,刊印用的油墨纸张也跟普通印房的大不同,只有盖州化工厂和海城造纸厂有卖的。这两处也是刘家名下工场,以前闻所未闻,今年一并冒出来。”

    “这,这”杨翯几乎说不出话来,关东刘家到底在水底下藏了多少东西听到这里也明白了,这等利器刘家肯定不会往外卖。你想办报纸就只能凭借旧式印房去刊印。可你就是忙瞎了眼,一天也只能印那么多,印出来的字还不够清晰美观。怎么跟人家拼人家刊印发行这些报纸还可以挣钱,你却是印一份赔一份,就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够填这无底洞的。

    “三郎啊,还有一件事你没有想到。”

    “父亲,哪件事”

    “他们的报纸为何能在三天之内遍行直隶、河东、岭东和河南”

    “这么厉害还请父亲解惑。”

    “关东商团商号本来就在直隶等省设有分号,前些日子更是借着运输军粮辎重,跟着讨逆军的推进遍布几省各州县。做生意讲的就是转运快捷通畅。借着这个蜘蛛网,那些报纸自然能三天遍发几省了。”

    杨翯知道,三天遍发数省仅仅指的是送到各省首府以及几个大州城,下沉到小州城和县里还需要几天或十来天时间,但这已经足够了。

    “要不我们可以借用驿站传邮给钱就好。”杨翯知道自己这边根本没有这样的转运通路,便把主意打在了朝廷的驿站传邮。这套体系自神武帝改进后,数百年下来遍布全国,传转极其快捷。

    “想什么美事呢”杨慎一冷笑道。

    杨翯轻轻地拍了拍椅子把手,自己糊涂啊,刘四郎现在就是兵部尚书,正管着这驿站传邮,他有一千个理由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