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壬字卷第135节谏言
    “左右监国并立”冯紫英的建议让众人大哗,这如何能行



    齐永泰和李三才都是皱眉沉思,乔应甲和韩爌则是捋须凝神对视,其他几人也都是面色迥异,或相顾摇头,或窃窃私语,连练国事都觉得这有些别出心裁了。



    倒是孙居相有些按捺不住,沉声问道“从无设立左右监国的先例,若是二人意见不一,如何能行”



    冯紫英笑了起来,“伯孝公说笑了,寿王和禄王的意见很重要么还能左右内阁七部都察院的意见不成”



    冯紫英有些刻薄旳话语让孙居相一时语塞。



    是啊,什么时候还需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这监国本来就是一个应对南京和民意的摆设,多一个少一个又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意见不一不是更好么朝廷择其善者而从之,嗯,朝廷的意见才是善,二位监国还是应当先学着熟悉熟悉朝务,日后还要为储君乃至登基做好准备不是,表现优异者贤为君的可能性更大嘛。”冯紫英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若是表现不佳,不是还有几位皇子么都可以换一换来试一试嘛,其实以学生本意,五位皇子都给一些机会,比如此番寿王和禄王为监国,一年为期,一年表现不佳者,可以换福王礼王甚至恭王来一试嘛,若是两人尽皆不佳,都换下来也不是不可以嘛。”



    这,这怎么可以



    众人目光都落在了冯紫英身上,这个家伙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难道这监国一职就如同儿戏么



    孙居相本欲驳斥,但是却突然意识到似乎周围同僚们都没有做声,略感讶异地睃了一眼,似乎大家都若有所思,一惊之后沉下心来,仔细思索,好像这里边还有一些别样味道。。



    “若是皇上不幸,”孙



    居相想了一想才又道。



    “若是那样,那就只能在寿王和禄王之中选择啰,反正就目前来说,他们似乎比那三位更符合大家意愿嘛。”冯紫英无可无不可地道。



    殿内一时间都是沉寂无声,冯紫英似乎还不满足,又道“诸公,当下局面艰险,须得要上下勠力同心,监国一职其实并不那么重要,更需要一个和朝廷保持高度一致的方向,所以”



    所以就是不和朝廷保持高度一致的,要闹别扭别出心裁的,太有主见的,便换掉就好在座众人中不少心里都忍不住浮起这般心思。



    但不得不说,这可能是最合适的,南方大敌当前,稍不留意大家伙儿都要被扫地出门各自回家,最不济都要灰头土脸再无现在的风光,哪里还有精力去闹内讧,打赢眼前一仗,平息南方叛乱才是最重要的。



    齐永泰和李三才相对而视,都看到对方眼底的首肯。



    如果按照冯紫英提议的这种模式,那监国的意义就被无限淡化了,太子也好,储君也好,那就要看诸位皇子的表现来定,这也给了大家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不是坏事。



    本来大家就对寿王不满意,但如果以立“贤”的名义接受皇上倾向的禄王,又觉得不合规矩,毕竟这个“贤”似乎就是皇上一人的观点罢了,现在用这种方式来选“贤”,似乎才是最公平的,但这背后潜藏的意思就是谁能最符合朝廷乃至内阁的心思,那就是最“贤”的。



    乔应甲、王永光、韩爌和崔景荣等人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还是相互交头接耳来探讨这一安排的可能性,而齐永泰和李三才也都觉得冯紫英这个提议虽然有些标新立异,但是却很符合众人的意图,而且估计叶向高和方从哲也很难拒绝这个建议,便是几位皇子也说不出个



    什么来,毕竟可以给你们大家每一个人展示机会,当然,前提是皇上一直这样人事不省。



    从现在皇上的情形来看,已经可服用参汤和稀粥这一类流质食物,也有了一些意识,但是神志并未恢复,这种局面会维系多久,会持续好转还是突然恶化,太医们也都众说纷纭,不一而终,但大家的意见都是有可能往好转的方向走,但估计要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不太可能了,弄不好就是这样一直瘫痪在床。



    太上皇也来看过了皇上,只是叮嘱太医好好医治,叶向高和方从哲也专门就南京之事作了通报,但是太上皇却以他已经逊位,不对朝务发表意见,一切由内阁安排决定为由,什么都没说,便回了仁寿宫。



    这种情形下其实就是把所有担子和责任都推到了朝中诸公肩头上,如果不能做好,那么一切责任就是朝中诸公的罪过了。



    冯紫英倒是能理解元熙帝的做法,这个时候他能表什么态



    支持义忠亲王,万一突然永隆帝醒过来了呢朝中群臣显然绝大多数都是支持永隆帝这一脉的,永隆帝再怎么也还有五个儿子呢。



    支持永隆帝,那是理所当然的,不用说,至于永隆帝如果醒不过来,支持哪一个孙子那就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了。



    几个皇子都不是善茬儿,元熙帝在仁寿宫里也能知晓一二,内阁也许早就有倾向,何必在这种事情上去插嘴,所以关心一下永隆帝就够了,其余的就交给内阁这帮人吧,有些事情也轮不到他去管了。



    谷瞍san一阵讨论之后,齐永泰和李三才也就初步认可了冯紫英的这个建议,左右监国,另外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调换,以便给更多皇子机会,以便于观察皇子们的表现。



    众人也都接受了这个意见,当然最后还要看与叶方那边的交



    涉结果,但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意见是应该可以得到大家支持的。



    接下来的话题就是军事部署和钱粮问题了。



    如果说设立监国这是应对南京方面的正统大义问题,属于树立旗帜,确定方向,那么接下来军事应对和钱粮保障就是要落实正统大义真正实现的具体执行操作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讨论也是格外激烈,主要是在冯唐的西北军使用上,山东和湖广问题的解决上,都相当棘手,分歧也很大。



    虽然大家都意识到山陕可能要出乱子,但是毕竟现在还没有出,而山东沦陷,那京畿必定动荡,这关系到人心向背。



    而湖广则关系到粮食和湖广士人的支持度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哪怕播州之乱都可以暂时放下,首先要保证湖广必须要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而击退王子腾的登莱军就成了当务之急。



    “西北四镇临时抽调进行整训的大军在五到七万人之间,”张怀昌介绍道“根据前期自唐传来的消息,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整训,大概人数在四万人左右,第二轮的整训大概还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结束,人数在二至三万人,另外还有两万人正在路途上,估计要完成整训起码要到年后去了。”



    “如果是这样,可以先让自唐抽出五万人东进,剩余四万人完成整训后留驻庆阳,”李三才建议道。



    “恐怕不行。”张怀昌摇头“湖广单靠荆襄军恐怕很难打赢登莱军,起码还要增兵三万以上,荆襄军战斗力不尽人意,远不及登莱军,如果要尽快解决,最好增兵五万,”



    张怀昌的话引来众人的一阵争论。



    “五万粮草补给如何保障”



    “只要进入湖广就好办,就地征集,”



    “哪有那么简单王子腾在湖广已经呆了



    两年,你以为他真的是在打杨应龙么只怕早就在作盘踞湖广的准备了,否则不可能如此作态”



    “哪又怎样湖广士绅不可能支持南京方面,我们这边安排一二人,如子舒柴恪、景会毕自严他们巡抚湖广,加上修龄杨鹤也还在湖广,足以抚揽民心,”



    “军事上修龄还是差了一些,须得要一员大将”



    “稚绳孙承宗堪当大任,”



    “堪当大任那他在四川两年,为何却是未见战绩”立即有人反对。



    “那是因为军令未统一,各行其是,加上王子腾有意牵制,如何能打仗”



    “杨应龙一介土司,都打得如此艰难,只怕未必是军令未统一的缘故,王子腾远在东面湖广,若是能一举而克,如何能牵制”



    “飞白熊廷弼如何”韩爌沉声问道。



    “飞白临时去,只怕熟悉都要时间啊。”崔景荣迟疑着道。



    “总胜过这样拖延阻滞,再拖下去户部也受不了了。”王永光接上话道。



    冯紫英听得他们争论,有心想要插言,但是也觉得熊廷弼既是湖广人,又颇有军略,若是他能去,积极性更高,也能联络地方,未必不是坏事,让孙承宗腾出手来应对西北可能发生的局面,亦无不可。



    而且他也感觉在座诸公对孙承宗的评价似乎并不高,自己谏言,未必会被接受,若是老爹能和孙承宗携手,也许更合适,所以也就没有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