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5章 张三多(求订阅)
    父辈间的良好关系,未必会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吕冬和马明初次接触,谈不上相谈甚欢,但也能找到共同话题。



    说到底,马明是个在校的大学生,还是有着良好家教的在校大学生。



    吕冬这种混迹社会多年的好油条,说起话来的时候,自然会挑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马明既然对考古有兴趣,吕冬就跟他说考古。



    吕冬当然是门外汉,说起专业化的东西一窍不通,但听着马明的话,总能接的上。



    “太东的统治者”吕冬想到青照曾经名震全国的一次考古发现,今世到这都没出现,马明又是省大的学生,难道跟这有关他试探问道“不会是汉朝的吧”



    马明笑着说道“不是,那个太久远了。”他简单解释道“我今年大四了,导师让单独列个小课题,远的我一个人弄不了,找个近点的试试,看中了民国期间我们太东的一位名人。”



    说的是民国太东的统治者,吕冬多少有点概念,毕竟太东出过几位,尤其大热的电视剧燕子李三上就有一位,他问道“难道是韩复榘”



    马明揭晓答案“比韩复榘早,张宗昌。”



    这人在泉南留下过无数传闻传说,后人更是在他身上添油加醋,硬生生塑造了一个混世魔王出来。



    关于张宗昌的传闻太多太多,连吕冬这种文化程度一般,不怎么爱看书的都听说过不少。



    吕冬点点头“原来是张三多。”



    “张三多”马明有点诧异,不太理解。



    这次轮到吕冬解释“枪多,钱多,姨太太多。”



    马明忍不住笑起来“你这人,有点意思,形容的挺贴切,这个三多,概括了张宗昌的很多特点。”



    吕冬好奇问道“这人年代不算远,你做关于他的课题,哪方面的”



    “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坊间盛传张宗昌擅长写诗。”马明一本正经说道“泉南,包括周围几个城市,流传着很多关于张宗昌的打油诗。”



    吕冬回想一下,貌似还真听说过“我记得张宗昌写过一首诗,求雨的还是干什么,说要炮轰老天爷”



    谈到专业方面,马明很严肃“当时太东大旱,泉南士绅乡老摆神坛求雨,张宗昌也参加了,连续求雨两天,滴雨未下,张宗昌放狠话气急离去。后面就有传闻,张宗昌扇了龙王爷神像耳光,还作诗一首。”



    他念道“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难为张宗昌,三天不下雨,先扒龙王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这打油诗,颇有几分张日天的风采。



    还传说为了炮轰老天爷,张宗昌让人把大炮拉到千佛山上。



    吕冬说道“按照坊间传闻,这位张大帅,跟乾隆有一比。”



    马明又说了一首诗“传说大明湖是张大帅的最爱,张大帅去大明湖赏荷花,最喜欢荷花上的蛤蟆,于是赋诗一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这样的打油诗太多了,至于是不是张宗昌所做,就没人知道了。



    说起来,这打油诗的水平,跟七叔有的一拼。



    “民间传说不能作为证据。”马明很认真,明显不是开玩笑“所以我准备开一个课题,找资料做认证,验证这些诗作与张宗昌的真实关系。”



    听到这话,吕冬总算明白,于占龙为什么要说马明不靠谱了。



    普通人眼里,这些讽刺张宗昌的打油诗,是不是张宗昌所作,有什么关系



    只能说,专门弄个课题研究张宗昌的打油诗,果然不一般。



    这或许是专业不同,所以想法就不同



    吕冬问道“这个有研究的价值”



    “对于国家机构来说,没有必要,但个人兴趣爱好,可以查查资料,找下证据。”马明想的其实也不少“张宗昌可能是一个横征暴敛的军阀,但一个没有父亲,母亲又改嫁,孤苦无依的穷孩子,最终成为一代枭雄,值得研究研究。”



    吕冬觉得这话也挺有道理“从流氓无赖,变成一方督军,张宗昌不可能是传闻中那样。”



    “历史在发生的那一刻就失去了真相。”马明的文化素养对得起大学生的身份“我们做考古的,不就是从蛛丝马迹当中,尽可能去还原历史真相吗”



    吕冬点头“也是。”



    马明碰上一个似乎对考古挺有兴趣的人,话有点多“有些历史真相,或者说常识,说出来往往很惊人。”



    吕冬顺着他的话问道“比如”



    马明举了个例子“乾隆与华盛顿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他们都死于1799年。”



    “真的”吕冬感觉不对“为什么我觉得一个是古代人,一个是现代人”



    马明说道“这是真的”



    他又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通。



    吕冬充分担当起了听众的重任。



    说着历史和考古,吕冬又想起之前想到的事,一个因为他的出现而改变的事情。



    洛庄汉墓到这都没出现



    因为这一墓葬群就位于吕家村去县城的主干道旁边,曾经他下了高中整天在县城瞎胡混,来来回回都要经过发掘现场,所以有些印象。



    那时候大水冲过吕家村,一路往南走,导致封土堆浸泡倒塌,水落下去以后,部分夯土层露出来,招来了盗墓贼,等到相关保护单位发现,盗墓贼已经打洞偷东西跑了,青照县只能进行保护性发掘。



    结果,盗墓贼挖开的只是众多陪葬中很不起眼的一个,随着发掘进行,很快惊动了省市级的博物馆,据说后来国家派了专业队伍下来。



    别的吕冬不太记得,只记得发掘出大批编钟和编磬。



    去年的洪水,没有冲垮吕家村大堤,自然谈不上冲到南边来,那片地还好好的躺在那里。



    要不是马明说到考古,吕冬根本想不起这些来。



    吕冬边与马明聊着,边想这事,那边经常走,地好好的,还有人种着,这要跑去上报,根本就说不清楚,属于自找麻烦。



    如果没有盗墓贼发现,先人的遗体和东西,继续躺在地下,是不是好点



    吕冬突然冒出这么个想法来,他这方面见识和文化都严重不足,也做不出合理的判断。



    但现在是不可能上报的,不容易说清楚。



    于占龙打完电话回来,看到吕冬和马明相谈甚欢,说道“呵,你们聊的挺投机。”



    吕冬接话道“我对古文物和历史挺感兴趣,马明给我说些基础知识。”



    家里以及周围的人,一些让去从商,一些让去从政,还有一些让去参军,对考古没任何兴趣,认为这是不务正业,马明碰到一个愿意听他说听他讲的,心情也不错“考古,是一门严肃的学问”



    这话没错,但当考古课题与张宗昌和打油诗联系在一起,就有那么点不严肃了。



    不管怎么说,见到俩人聊到一块去,于占龙还是乐见其成。



    上一代,也乐于见到下一代能像他们那样,互帮互助。



    时近中午,马主任回到客厅,很快开饭。



    四个人倒也有说有笑,吕冬偶尔也说些吕家村的发展和趣事。



    马明还专门跟吕冬互换了手机号,青照是个古县城,有不少古建筑,马明虽然在省大老校区,但也去过青照,声称做完张宗昌与打油诗这个课题,就去青照找吕冬,让他带着去看看那些历史古迹。



    比如传说中李清照的故里。



    青照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人无疑就是这位一代词宗。



    就像所有名人的故乡总有争议一样,围绕着李清照的争论同样不少,像泉南就想让李清照的家安在市区。



    你跟我抢李清照,青照就跟泉南争辛弃疾。



    据说两边的文化界一度闹的不可开交,根据坊间小道消息,两边磋商之后,最终给两位名人安了家。



    泉南不跟青照抢李清照,青照绝口不再提辛弃疾。



    告辞离开的时候,于占龙单独叫住吕冬,叮嘱几句“做生意一步步来,别太着急,打好基础是关键。还有,不用缩手缩脚,担心些有的没的,别的我不敢跟你保证,起码能让你有个相对公平的从商环境。”



    吕冬不是马明这样还在上学、又沉浸在自己专业里的学生,明白这话的份量,说道“是。”



    马主任又说道“没事常来玩,下次带女朋友过来。”



    吕冬笑“婶子,以后我就常来麻烦你了。”



    马主任也笑“不麻烦,有个年轻人,家里也不冷清。”



    马明戴好头盔,骑上摩托车,先走了。



    吕冬随后上车离开,开车去泉南路的时候,忽然想到个事,这就快到圣诞节了,虽然他对洋节没啥兴趣,但人在大学城里面,不可能不受影响。



    一个人怎么都好说,有女朋友就不一样了。



    吕冬想了一路,来到泉南路上,专门进趟贵和购物广场,去一家外国皮具专卖店,买了个女士钱包,等平安夜的时候送给宋娜。



    后面的两天里,吕冬仍然待在泉南,与光美的范云明和银座的张明宇磋商,终于达成合作共识。



    明年银座开业的北园店和八一店,光美电器和吕氏餐饮都会作为招商商家入驻。



    至于后面的合作,还要进一步磋商,但大前提已经达成,剩余的都是些边边角角的条款。



    随着时间,相关消息也传开了,有人竟然找到吕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