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八十章:政通人和
    ,最快更新!



    “其实……”



    陈正泰看了李世民一眼,接着道“这画像,其实也是上情下达的一种,想要做到上情下达,单凭书吏们下乡,还是没办法做到的,因为时间久了,总能有办法逃避。”



    “嗯?”李世民瞥了陈正泰一眼,有点意想不到。



    他还只以为,陈正泰弄这圣像,单纯只是为了讨自己的欢心呢。



    当然,李世民自是心花怒放的,想想看,这历朝历代的帝王,谁能如朕一般呢?



    可开心归开心,但是陈正泰的本意,他原本猜测只是单纯的讨好,当然,若是别人做这样的事,李世民这样绝顶聪明的人,只会觉得此人溜须拍马过甚。



    可偏偏办这事的乃是自己的弟子,那么……只能说明是他这弟子对自己这个恩师,感恩戴德了。



    其实这就是智子疑邻,儿子和徒弟做一件事,叫孝顺,别人去做,反而可能要怀疑其用心了。



    可听到陈正泰说这圣像背后,也有其考虑,李世民便不禁打起精神,就忍不住问道“何故?”



    陈正泰道“百姓们为何畏惧小吏?其根本缘由就是他们没见过多少世面,一个寻常百姓,一辈子可能连自己的县令都见不到,真正能和他们打交道的,不过是吏和里长而已。”



    “这二者在陛下的眼里,可能不起眼,可到了百姓们的跟前,他们所代表的就是陛下和朝廷。要破除这种心理,这圣像在此,若能让人日夜瞻仰,百姓们方才知道,这天底下无论有什么冤屈,这世上终还有人为他们做主的。”



    陈正泰顿了顿,接着道“这其实涉及到的,就是心理问题,就如读史一样,史书之中那些千古风流人物,人们看的多了,便不免会对从前的人物,产生轻视。”



    “譬如廖化,人们提起廖化时,总觉得此人不过是三国之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可实际上,他却是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可谓是位极人臣,当时的人,听了他的大名,一定对他生出敬畏。可若是翻阅史书,却又发现,此人何其的渺小,甚至有人对他调侃。这是因为,廖化在众多如雷贯耳的人面前显得渺小罢了。今日有恩师圣像,百姓们见得多了,自然倚赖陛下圣裁,而不会随意被官吏们摆布。”



    “看上去,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妥当,若是民不畏吏,朝廷如何治民?可细细思来,若是人人畏吏,则在人们的心里,这吏岂不是成了能决定他们生死的皇帝吗?百姓们的生死荣辱都维系在了区区小吏身上,那么当人们对官吏滋生怨恨时,最终,他们怨恨的还是恩师啊。破除了这心魔,未必是坏事。”



    李世民也不知好坏,不过细细回味陈正泰的这番话,也感觉有几分道理。



    至少在这宋村里,他所见所闻,比在其他地方平和得多。



    李世民随即跪坐下,这汉子的家里依旧是家徒四壁,不过看着一尘不染的样子,收拾得很好,便是地上稻草铺的坐垫,似乎也没什么难掩的异味。



    过一会儿,那汉子就回来了,又朝李世民行礼。



    李世民笑道“不必多礼,倒是你这盛情,让人叨扰了。”



    “哪里的话。”汉子正色道“有客来,吃顿便饭,这是应当的。你们巡查也辛苦,且这一次,若不是县里派了人来给我们收割,还真不知如何是好。再者说了,县里的未来一些年都不收我们的钱粮,地又换了,其实……朝廷的口分田和永业田,足够我们耕种,且能养活自己,甚至还有一些余粮呢,譬如我家,就有六十多亩地,只要不是当初那般,分到十数里外,怎么可能挨饿?一家也不过几张嘴而已,吃不完的。现在县吏还说,明岁的时候还要推广新的粮种,叫什么土豆,家里拿几亩地来种植试试,说是很高产。这样一来,哪里有吃不饱的道理?”



    顿了顿,汉子又道“不只如此,都督府还为咱们的余粮做了打算,说是将来……大家粮食够了,吃不完,可不糟糕吗?因而……一方面,说是希望拿出一些地来种植桑麻,到时县里会想办法,和扬州新建的一些纺织作坊一起来收购咱们手里的桑麻,用于纺织成布。另一方面,还要给我们引入一些鸡子和猪种,有了余下的粗粮,就可用于养鸡和养猪。”



    说到此处,汉子露出了笑容,接着道“那文告里可都是写着的,明明白白的,县里这边也有其他的文吏偶尔来,记录村里的鸡鸭、牛羊的数目,还有记录桑田和麻田,说是明年可能就要引种了。”



    “所以……”汉子很诚恳地道“这一顿饭,算个什么呢,只是这粗茶淡饭罢了,只怕不对官人们的胃口。”



    这汉子说话很有条理,显然也是因为长久和吏员们打交道,慢慢的也开始从中学到了几分处事的道理。



    偏偏他身上,又有淳朴的一面,因而说话时很认真,也令人感觉很诚恳。



    李世民听了,心里暗暗赞叹,这样的人……若不是在这偏乡,他如何会想到,这只是一个寻常的乡人呢?



    其实人就是如此,浑浑噩噩的百姓,只是因为见识少而已,他们并非是天生的蠢笨,而且他们特别擅长学习,这文告接触得多,和曾度这样的人接触得也多了,人便会不知不觉的改变自己的思维,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行为举止,也不再是从前那般唯唯诺诺,毫无主见。



    李世民感到很是欣慰,笑道“如此说来,未来你们倒是有好日子了。”



    “何止是好日子呢。”说到这个,汉子显得很激动“过一些日子,马上就要入冬了,等天一寒,就要兴修水利呢,说是这水利,关系着咱们耕地的好坏,因而……在这附近……得想法子修一座水库来,大水来的时候蓄水,等到了干旱时节,又可放水灌溉,听说现在正在召集许多关中的大匠来商讨这水库的事,至于如何修,是不晓得了。”



    李世民颔首“不错,农闲时理当未雨绸缪,如若不然,一年的收成,遭遇一点灾荒,便被冲了个干干净净。”



    李世民说不错时,眼睛瞥了陈正泰一眼。



    他似想起了什么,又定定地看着汉子,接着道“这样说来,你们服徭役,也是甘愿的了?”



    汉子不假思索的便道“怎么不甘愿?不说这是为了咱们宋村子孙后代们的百年大计。此次官府的文告还说的很明白了,但凡是服徭役的,粮食都不必带,自有一日三餐,每餐确保有米一斤,菜一两,三日得见荤腥,如若不然,便要追究主事官的责任。而且还根据工期,每日给两个大钱,两个钱是少了一些,可聊胜于无啊,冬日干下来,积攒起来,就可以给妻儿们添置一件新衣,过个好年了。”



    汉子满怀着希望的样子,他似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信心。



    紧接着,他不由感慨着道“当初,哪里想到能有今日这般清平的世道啊,从前见了差役下乡就怕的,现在反而是盼着他们来,生恐他们把我们忘了。这陈都督,果然不愧是天子的亲传弟子,真正的爱民如子,处处都考虑的周到,我宋阿六,现在倒是盼着,将来想办法攒一些钱,也让孩子读一些书,能读书识字便可,也不求他有什么才学,将来去做个文吏,哪怕不做文吏,他能识字,自己也能看得懂公文。噢,对啦,还可以去做大夫。”



    原来这汉子叫宋阿六。



    李世民心里想,方才只顾着问东问西的,竟忘了问他的姓名,李世民此时心情极好,他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四个字——‘政通人和’,这四个字,想要做成,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做大夫?”李世民对这个还是有点意外的。



    宋阿六则是认真地点头道“前些日子,县里在招募一些能勉强认得一些字的人去县里,说是要进行简单的传授一些医学的知识,等将来,他们回到各村,闲时也可以给人看病。我们村里就去了一个,到县里已有两个月了,迄今还未回,不过想着年前学成了,就该回了。”



    “从前我们村里,是没有大夫的,真若是得了病,需去数十里外的集市去,或去县里,只是……那儿价格都贵,寻常小病,大家都忍着,可成了大病,人一送去,几乎人就不成了,还是一个死字。可若是将来,能有个大夫在咱们村子里,偶尔一些头昏脑热,去请教一番,想来…也是有好处的,而且听说他们学的,主要是疾病防治,反正我们也不懂,也不晓得学成之后如何,就只知道学了东西,总比什么不会的好。”



    李世民心里诧异起来,这还真是想的足够周到,说是面面俱到也不为过了。



    过一会儿,那宋阿六的婆娘上了饭菜来。



    还真是粗茶淡饭,不过米却还是很多的,实实在在的一碗米,油星是少了一些,只一些不知名的菜,唯一隆重的,是一小碗的腊肉,这腊肉,显然是招待客人用的,宋阿六的筷子并不去动。



    李世民一点都没有嫌弃之意,简单地吃过,心情很好地道“我来此,见到这个样子,真是欣慰和可喜,扬州这里……固然百姓们还是很辛苦,可比起其他的各州府,真如那陶公所写的《世外桃源》一般。”



    宋阿六嘿嘿一笑,随后道“不都蒙了陈都督和他恩师的福气吗?如若不然,谁管我们的死活啊。”



    他显得很满足,也显得很感激。



    实际上,以后世的标准而言,这宋阿六比之赤贫还要赤贫,几乎和街上的乞丐的境遇没有任何分别。



    可人就是如此,之所以现在生出对生活的希望,不过是因为从前更苦罢了。



    这扬州的改变,其实很简单,不过是零到十的过程罢了,若是整个答卷是一百分,这从零跨步到十分,反而是最容易的,可偏偏,却又是最难的。这种进步,几乎肉眼可辨,放在这个世道,便真如世外桃源一般了。



    陈正泰在旁也会心地笑着,对于大家生活质量上能起到好转,他心里也很是高兴。



    其实他在都督府,只抓了一件事,那便是上情下达,因而狠狠的整肃了官吏,其他的事,反而做的少,当然,利用一些二皮沟的资源也必不可少。



    比如二皮沟那儿需要大量的桑麻来纺织,扬州也需引入不少的产业,这是未来税赋的基础,除此之外,就是拿世族来开刀了,因为很简单,官府的运行,就必须要税赋,你不收世族的,就少不得要盘剥百姓。



    上一次,税营直接破了扬州王氏的门,将家产查抄,并且罚没了他们隐瞒的三倍税赋,一下子,效果就立竿见影了。



    其他世族见状,哪里还敢偷税漏税?于是一面破口大骂,一面又乖乖地将自家真实的人丁和土地情况上报,也乖乖地将钱粮缴纳了。



    一个世族所缴纳的钱粮,比数千上万个寻常百姓缴纳的税赋还要多得多,他们是真正的大户,毕竟有几百年的积蓄,人丁又多,耕地更不必提了。



    这扬州的府库,一下子丰盈起来,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多余的钱粮,推行有利的善政。



    李世民带着浅浅的笑意,自宋阿六的屋子里出来,便见这百官有的还在屋里吃饭,有的三三两两的出来了。



    他们大抵也问了一些情况,只是此时……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口了。



    说实话,若是没有此前那芦花村里的所见所闻,尚且还可以大放厥词,可在这扬州和那下邳,两相比较,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若是再多嘴,便实在是吃了猪油蒙了心,自己犯贱了。



    杜如晦一脸尴尬的样子,与李世民并肩而行,李世民则是背着手,在村口踱步,回望这依旧还是简陋和朴素的村落,低声道“杜卿家有什么想要说的?”



    杜如晦正色道“已到了这个地步,看来扬州新政已无法动摇了。臣说句不该说的话,倘若这天下都是如此,陛下的功绩,足以直追三皇五帝,那秦朝,亡于残暴,隋炀帝,也亡于此,可是臣读过秦时和隋时的律法,却发现这律法之中,也不乏有爱民的举措,可这又如何呢?这些举措,没有效用,下头的官吏和豪强们,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律令推行,对自己没有好处的,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若是对他们有害的,索性便充耳不闻。陈正泰这一套方法,固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至少……有用,也可用。能做到这个地步,这扬州的新政,算是开了一个先例,此子乃是经略的大才,臣不如他。”



    杜如晦说的话,看上去是谦虚,可实际上他也没有谦虚,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



    李世民则是满意地不断点头,道“是这样的道理,朕也与你感同身受。”



    李世民说着,目光却又落在身后一个灰头土脸的人身上。



    正是那御史王锦,王锦蹭了饭,乖乖地低着头跟在后面,却是一言不发。



    此前他还很嚣张,现在却好像被阉割了的小猪似的。



    李世民带着别具深意的微笑看着王锦道“王卿家为何不发高论了?”



    “我……臣……”王锦张口欲言,却发现搜肠刮肚,也实在想不出什么话来了。



    今日所见的事,史书上没见过啊,没有前人的借鉴,而孔夫子的话里,也很难摘抄出点什么来议论今日的事。



    最后,他才苦笑道“臣无话可说,臣输了,陈正泰的新政,确有许多可取之处。”



    李世民则道“不挑错处了?”



    “这……”王锦觉得陛下这是故意的,不过好在他的心理素质好,依旧振振有词地道“没有错,为何还要挑错?臣此前不过是捕风捉影,这是御史的职责所在,现在既眼见为实,若是还处处挑错,那岂不成了公报私仇?臣读的乃是圣贤书,夫子没有教授过臣做这样的事。”



    李世民叹了口气,不由道“是啊,扬州的新政,朝廷只怕要多支持了,唯有如此,我大唐的希望、未来在扬州。”



    ………………



    厚颜无耻求一点月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