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
    ,最快更新苏厨!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商都



    整个尊经阁里,摆满了坚实的木架,上面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文物。



    苏油心神激动“这是了不起的大成就啊!”



    欧阳发却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递上来一本地图册“根据我们的考察,商汤亳都,平面为长方形,城垣周长七千米。北墙、南墙与东墙各长约一千七百米,西墙长约一千九百米。墙基最宽处达三十二米,地面上残留最高约五米左右。城周共有缺口十一个,估计就是城门。”



    “城墙采用分段版筑法,逐段夯筑而成,与现在西北的普通城池修造法类似,每段长四米左右,夯层较薄,夯窝密集,说明当时的做工非常扎实,城池也相当坚固。”



    “在城墙内侧或内外两侧,有些段落,还发现夯土结构的护城坡。想必也是上下城池的阶梯。”



    苏油看着这一屋子的文物,感觉脑袋有些晕“你们,怎么一下子就能发现一个城?”



    一转念也想通了,地表建筑是到了近现代之后才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之前,城市建筑对地表结构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因此遗址的发现也比后世容易得多。



    就听欧阳发说道“有了城址范围,我们很快就探察清楚了城址内的分布,用你的说法,这就叫文化层。”



    “商代文化层面积巨大,我们除了发现房基、水井等各种遗迹。在城内东北部,还发现了一处高台,面积近四十万平方米,台上具有大、中型夯土台基遗存。”



    “基址均用红土与黄土夯筑而成,大者达两千余平方米。台基平面多呈长方形,表面排列有整齐的柱穴,间距在两米左右,柱穴底部往往有柱础石。”



    “最大一处台基表面,还有坚硬的‘白灰面’和黄泥地坪,房基用黄土夯筑,现存厚度为两米。”



    “根据房基面上存在的两排长方形柱础槽,大体可以复原出一座九室重檐顶并带有回廊的大型寝殿。”



    “那里,应该就是商王的宫殿!”



    “而在这附近,我们出土了青铜簪、玉簪和玉片等其他地点少见的遗物。更加佐证了我们的观点。”



    苏油心神激荡“确定了是商代的亳都了吗?”



    欧阳发皱了一下眉头,取过一根牛骨“明润你看。”



    牛骨上,用犀利的工具刻着一个卦辞,其中有一个“乇”字。



    欧阳发又递上一个陶片,说道“看,这上面也有个“亳”字,根据我推断,这里就是商汤所建的亳都。”



    “不过司马学士认为不一定,因为根据文献记载,这里也可能是仲丁所迁都的隞都。”



    是商都就行,是商都这政治影响力就有了。



    苏油又看回地图,图上对各处发掘区标注得非常的细致,使用理工制图法制作的。



    用手指着宫殿区内的一处壕沟状图样“这里这些小圈子是什么?”



    欧阳发脸色有些发白“这些,全是人头。”



    “这段壕沟内,我们发现了近百个人头骨,而且这些头骨,大多被从眉部与耳部锯开而成瓢形,而且明显经过人为的刻意摆放。”



    接着不忍地说道“这些人头骨出现在宫殿区内,只可能与商朝的宫廷人祭活动有关。”



    说完指着宫殿区的东北部“这里,发现了三排八个狗坑,最多的一坑中埋狗二十三只,最少的六只,总计九十二只。在一个坑的底部,还埋有两具人骨架。另一狗坑中出有夔龙纹的金叶装饰。”



    “这些人,应该是奴隶,祭祀人狗坑的同时出现,说明当时奴隶的地位,不过与狗地位相当。”



    “夔龙纹的金叶,也说明当时的君王,对祭祀的重视程度。而如此众多的人骨和狗骨,也说明这样的祭祀,在当时是一种常态。”



    苏油点头“世兄不用替古人难受,这就是当时人的制度,从商到周,从周到秦,再到如今,文明总是一点点的在进步。”



    欧阳发点了点头“那倒也是,对了,遗址内还发现有小型的半地穴式居址,说明当时的宫殿内,除了贵族,还有地位低下的仆从也居住。”



    接着,欧阳发有在图上给苏油指出城墙、宫殿夯土基址、手工作坊、墓葬区,窖藏、祭祀坑等遗址分布。



    苏油问道“你们收集到了多少种文物?”



    欧阳发得意地说道“仅商代的文物,就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习刻字骨、孔贝,很遗憾,木器没有发现。”



    这话信息量太大了,苏油只一眼就扫到了架子上陈列的挂釉尊,伸手一指“那个也是商代的?等下,刚刚你说仅商代,难道还有其它朝代?”



    欧阳发笑道“那是当然,先看瓷器吧,明润你是制瓷大家,这件器物争议也大,司马学士认为这应该算是釉陶,属于陶与瓷的中间过渡产品,还达不到瓷器的程度。而我觉得,其实挂釉,亮彩,防水的器皿,应该就算是瓷器了吧?”



    “这个都要争……”苏油感觉有些好笑“其实我觉得吧,挂釉应该就算是瓷器的最大特征。比如眉山瓷器,有的要经过一次烧胎,然后施釉二次烧彩。”



    “如果没有施釉,虽然烧出来的胎体细白精密,扣之峥然,但是匠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叫它白陶。”



    “紫砂器也是如此,窑温温度已经达到一千三四百度,那种窑口烧瓷器也是没问题的,但是因为是陶泥抟制烧造,没有施釉,所以也只能叫陶器。”



    “所以窑温和胎体致密程度,不当作为陶瓷器的判定标准。”苏油说着将那件青尊取下来“这个一看就是石灰釉,就是石灰石加釉果作为釉浆烧制出来的。至今很多乡里还在使用着这个工艺。”



    然后翻看底足“这是红泥胎,是标准的陶胎,烧造温度明显不足。”



    接着叩击了两声“致密度也一般,不过比普通陶器烧造温度要高出些许。”



    “但我还是觉得应该算作瓷器,因为它具备了瓷器应有的所有特征。”



    “如果仅凭烧造温度就推断其为陶器,有点在书房里自说自话,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味道了。”



    “大宋民间所有作坊,就没有什么釉陶的说法,即便是唐代陪葬用的三彩,跟这个的工艺其实差不多,那也叫三彩瓷,没有叫做三彩陶的。”



    这下欧阳发高兴了“我这就给司马学士写信,明润这说法有道理!是真正玩瓷的人才说得出来的话!”



    苏油笑道“重要的不是这个好不好?重要的是这个发现,将华夏一族制瓷工艺,向前大大推进到了商代好不好?还有吗?”



    “还有还有!”欧阳发点头“还有好多呢,从青黑色、黄绿、灰棕色都有,看来当时已经发展出各种釉料了。”



    “你这又是外行话。”苏油笑了,看过欧阳发从木盒子里取出来的几件完整瓷器“这都是一种釉料,不过其中含铁的分量不同,窑内温度和氧环境的不同,会导致烧出来的颜色不同而已。”



    说完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手里的的一件牛首青瓷尊“看,这件是灰白胎,用的是高岭土,他们已经知道用不同的陶土制作胎体了。”



    “造型古拙,釉色晶莹光亮,这件器物,绝对算得上是瓷器了。”



    说完对欧阳发道“你们不要光是收集完整器,很多瓷片陶片也可以收集起来,能拼凑出整器,哪怕是缺一些部分也不打紧,至少让我们对古代陶瓷的器型,纹饰,陪葬制度,也有了更多的掌握嘛。”



    欧阳发说道“东西太多了,整整一万多件呢,人手不够啊……”



    “多少?”苏油大吃一惊“怎么有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