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毕仲游
    ,最快更新苏厨!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毕仲游



    赵顼点头“那中书给几路转运司行文,务必保障粮秣军需运抵前线。虽然说经过涪国公的努力,大军随运三月军粮,已经强过以往很多,但是后面的事情还很繁巨,不能因为路途耽误,坏了大好局面。”



    蔡确躬身“臣领旨。”



    孙固说道“鄜延路转运使李稷乞支锦袍、银带。以备招抚赏给。”



    赵顼说道“南海纲银已然入库,那就诏三司给锦袍二千领,见管银带尽数给之,三司仍广计置,常令有备。”



    孙固又说道“几名投效的大首领,禹藏花麻积极应付军需,帮助调运粮秣;此次战略调整,起议于禹藏郢成四;以及西界伪枢密院都案官麻女阣多革,熟知兴、灵等州道路、粮窖处所,及十二监军司所管兵数。如今已补借职,军前驱使。苏油请奏为三人叙功,三人不求功赏,只乞陛下赏赐姓名,陛下你看……”



    “哦?”赵顼的虚荣心一下子得到满足“他们自己有什么想法没有?”



    孙固说道“两名禹藏首领仰慕潞国公为人,乞姓文;至于麻女阣多革,却敬畏囤安军苏太尉,也想跟着姓苏。”



    赵顼笑道“我大宋如今,也出了个让蕃人想要从姓的武臣了。”



    蔡京适时添趣“就是不知道麻女阣多革是否知晓,苏节度的姓,却也是大宋官家当年赐予的。”



    说起这个算是挠着了赵顼的痒处“蕃夷出武臣不奇怪,出进士才难。唐代新罗进士崔致远,可算是佼佼者。可大宋如今,由我亲录的夷人进士文臣,已经有苏元贞,黎文盛,杨莳数人,而他们的成就,早已在崔致远之上。”



    蔡京拱手道“待陛下扫平西夏,只怕还有祁连,西凉的文士,也要入京赴考呢。”



    赵顼说道“那禹藏花麻,便赐姓名文思恭;禹藏郢成四,赐姓名文思礼;麻女阣多革,赐姓名苏守节。”



    “诸位尚需同心协力,伐灭西贼,还我汉唐故地一片文华之风!”



    诸臣一起俯首躬身“敢不效命!”



    ……



    陕西路转运司都厅,毕仲游正在计算粮草出入。



    兄长毕仲衍如今颇受苏老学士重用,正在和晁补之一起在军机处后厅整理对辽历年来的外交文书,边界勘定文书,以及晁补之凭记忆盗来的辽朝档案。



    加上薛忠的商队和张商英的慈善救援队从北地搞来的情报,燕云十六州的山川地理,关隘兵防,在苏老学士的主持下,在军机处的后厅沙盘上,渐渐变得清晰分明。



    而自己的仕途也开始见了些起色,在范纯粹幕府担任干办公事一职,其实主要就是负责配合大军的后勤。



    事务非常繁杂,大军出界时,仅携带了三个月的口粮,之后的运输便只能靠地方转运。



    好在陛下有旨意,此次征发不同以往,运送物资是要给合理报酬的,因此百姓尚不以为繁重。



    即便如此,毕仲游还是征集了大量的马匹,上报苏油“使民易溃则后不可复役,未若悉纵遣,先辍马负粮。”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宋军此次出征钱粮准备得异常充分,而且稳扎稳打,缴获了大量的军马和民间马匹,苏油便将之调配给转运司使用。



    毕仲游招募熟蕃,组成马队,车队,支应及时,让陕西路转运司得到了好几次嘉奖。



    于是转运使范纯粹、李察干脆将后勤调度的大事,“悉诿仲游。”



    书办们进进出出,不时前来报告,毕仲游的能力与其兄仿佛,手里不停翻着账簿,耳朵听着胥吏们的请示,嘴里随口做出批示答复,竟然都不耽误。



    门外又响起了匆匆的脚步声,是官靴的声音,毕仲游终于抬起头来“哟,赵兄,你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权管勾熙河、秦凤路转运司事,通直郎赵济。



    神宗熙宁七年,赵济曾上书“河浅废运,自此物贱伤农,宜议兴复,以便公私。”当时就引起了苏油的注意。



    大宋的很多官员对于治理运河没有概念,认为是劳民伤财,曾经要求停工的声音还一度占了上风。



    直到张方平,苏油等人相继对大佬们科普了什么叫宏观经济调控,什么叫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样的声音才渐渐地消停了。



    而赵济在熙宁七年就能看到漕运对物价物资调控的重要性,仅凭这一条就足够入苏油的法眼。



    西事将起,六路需要懂经济,运输,仓储的人才,赵济与毕仲游同时被调往西路。



    赵济从招文袋里取出一道文书,焦急地道“公叔,公叔!此番你我将吃剑矣!”



    毕仲游取过文书“三十万石!解运韦州?!为何突然如此紧急?”



    赵济一脸的恐慌“六路都转运司要求的,多的不知道,只说前方军情有变,十日为期,现在可怎么办?”



    毕仲游将文书折起来“赵兄且莫心急,之前范公几次移文要我启用馈挽之夫,我都予以拒绝,只用马力,便是防备着今日!”



    赵济眼泪都快要下来了“怎么能不急?我陕西八十县,馈挽之夫三十万,运期如此迫遽,一旦悉集,受其赋而给之食,必旷日乃可,岂是十日便能备办?”



    就在此刻,门外也骑马奔进来一员红衣大员,人还没有下马,便高声喊道“公叔可在?”



    两人赶紧施礼“属下见过副使。”



    来人却是陕西路转运副使李察“见到都经略司移文了?”



    毕仲游说道“刚刚得知,正要与赵兄商议……”



    “还商议什么啊?!”李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都经略司这是乱命,范公在幕府怎么不据理力争?!这也太过分了!”



    “转运司刚刚商量过了,没办法!公叔,老夫的性命,这就交给你了啊!”



    如今运粮,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理论上讲,转运司本身是不管理仓储的,那是提举常平司的事儿,遇到有现在这样的粮食发运任务,转运司首先要下到各县,命县吏征集县中今年承担役务的里正。



    等到里正们拿到分配的任务,在乡里筹集粮食,组织人力运到县衙集中,完成征粮之后,则自动转为“衙前”。



    然后衙前们根据县里领取到的任务,将征集来的这些粮食送到目的地,取得凭据后回自家县衙勾销,役务才算是完成。



    中间的管理工作是与衙门不相干的,两地衙门只管发与收,中间的人是死是活,没人管。



    同样的,军方也不管地方如何操作,只管到时候问粮食到没到,用王中正的话说,“转运不至,有剑耳。”



    管理方式实在是粗暴。



    因此六路都经略司这项命令一下来,转运司要在十日之内完成集粮,组织人力,运输三项工作,没人认为可以完成。



    毕仲游拱手“范运帅不在,仲游敢情李公印信旗牌。”



    李察拖过一张椅子来摆在毕仲游的旁边“别说印信,我今天人就坐这儿了!”



    “李公你这……”毕仲游不禁有些忍俊不禁“也罢,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县官吏,来转运司领受任务。”



    李察交代随来的书办“赶紧!”



    毕仲游连忙交代“最重要的,让他们携带各县的仓廪账簿!”



    半日后,路内各官都到了,毕仲游命他们打开账簿“现在我们开始计核各县仓廪,我念数,你们对数。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你们随时打断我。”



    “龙首县,今年尚未承役丁夫一千三百人,县中仓廪十万石……”



    “华亭县,今年尚未承役丁夫八百五十一人,县中仓廪七万三千石……”



    接下来,毕仲游一边念数,一边在身后的大黑板上表格中填写记录。



    八十多个县的数据,都厅里只闻毕仲游清朗的报数声和粉笔在黑板上的吱吱划动声,诸县县吏翻看着账簿,不由得目瞪口呆。



    神人,一项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