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盖棺定论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盖棺定论



    “信里有哀荆公诗曰门前无爵罢张罗,元酒生刍亦不多。恸哭一声唯有弟,故时宾客合如何”



    “陆佃幼从荆公学,过江宁时,率诸生往吊,写信给我,也痛说凄凉。”



    “太皇太后、陛下,王相公一生毁誉参半,然盖棺定论,虽尝有所负于民,却亦有大功于国。臣见二人书信,心里非常难受。”



    “这也和朝廷追赠安石相公太傅,谥号为文的召命初意,大相违背。”



    “如今蔡确、邢恕、吕惠卿贬窜,章惇告哀守制,韩缜出外,以致群下惶惑。”



    “臣乞陛下命分司江宁诸官往吊荆公,稍加优礼,以示宽容。”



    “并遣使江南,再申新法乃有误而非失,先帝与朝廷着意改良,断不废毁之意。”



    高滔滔沉吟一阵,没说新法好坏,开口先道“这个陆佃,倒是个有风骨的。”



    苏油说道“陆佃幼从安石学,然青苗法起之初,却也曾提醒王相公法非不良,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



    “其后相公不再用之于新法,而命修新义。”



    “安石父子在经筵,陆佃有润色圣猷双孔子,燮调元华两周公句,议者以为太过。”



    “修新义拘泥字说,亦为当时所讥。”



    “然其精通礼制,修礼甚当。曾经得到先帝赞誉,称能言礼者,无过陆佃。”



    “提举神宗实录编修官,处处维护安石相公,与同列范祖禹、黄庭坚争辩。”



    “黄庭坚曰如公所言,盖佞史也,陆佃抗声如鲁直意,即是谤书。”



    “当时曾上书陛下出先帝敕黄,以证其实,事后也证明陆佃非误。此事陛下尽知。”



    “不论才术只论德义。相公逝后众皆观望,能为所当为,而无终项背者,唯张舜民、陆佃二人耳”



    这是一桩公案,修神宗实录的时候,黄庭坚、范祖禹摘录当时御史的弹章,以御史弹劾王安石曾作书“无使齐年知”“无使上知”给吕惠卿为由,认为王安石有罪,并以此罪,作为王安石二次去相的主因。



    当时陆佃以此为御史“风闻”,不能当做史实,力争不已,最后闹到请求查阅神宗皇帝给中书下的“敕黄”,以证明事实。



    高滔滔命中书翻阅旧档,没有查到吕惠卿当时告发过这样的内容,最终命编修官不录此节。



    高滔滔对王安石其实是不怎么感冒的,大宋变成现在这般繁荣,到底是谁的功劳,她心里清楚得很。



    苏油之前送赵煦砚台巧赞吕公著,今日又力保王安石的地位不失,让高滔滔也不禁生出“终究还是当年明润”的感慨“之前司马相公也有进言,奈何朝中官员,如相公司徒这般高风亮节,不修人怨,行所当行的,实在是太少了。”



    “这事情我记下了,本该如你们所议。”



    “对了,司徒这次回来,就是为了此事”



    苏油这才说道“不全是,现在大学堂初步建起来了,有几样机械发明,堪称国朝重器,臣想请陛下去看看。”



    “哦是何等重器”



    “物理学院第一个重大课题,就是与军器监联合研发连机铳,如今已然试制成功,须臾之间,可发八弹,以威力计,以此武装新军,相当于一人可当三人。”



    “臣给太皇太后与陛下道喜,从今之后,骑射之族于我农耕之族,再无威胁我们再也无惧北朝了”



    “当真”高滔滔又惊又喜,不由得从帘后站起身来“司徒,此物成本几何”



    苏油说道“成本相比熙宁旧式,并没有增加多少,不过机件却复杂了很多,臣想请陛下去体验一下。”



    “另外,臣也乞太皇太后召军机处蔡京、枢密使王韶,提举详论军制。”



    “连机铳一出,如何装备,如何成军,如何部署,都涉及到军制巨大的改变。”



    帘内久久没有说话,好一阵后,人影才重新坐下“司徒有何设想”



    苏油说道“朝廷守内虚外,不当立改,有此新军器,自然应该先在京畿禁军中列装。”



    “而京畿以外的军队,旧军当全面汰裁编练,改为新军,全部换装熙宁神机铳。”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而河西、宁夏等蕃军,则列装鹤胫弩、骑刀。”



    “至于神臂弩、板甲之类,我朝武库可以清汰,通过海运、陆运,售与我们愿意扶持的外邦藩国。”



    “这是一个大体系,如此一来,离大宋最远的外邦藩国,将得到自保的力量,更加亲宋;边陲蕃部,也将明显提升武力,成为我朝拱卫。”



    “内地新军,可以实施轮戊,锤炼军力,贵精不贵多,也足以震慑边蕃。”



    “新军严重依赖后勤,朝廷也足以制之。”



    “大宋疆域,如今有很多新的情况,如日本宋城,新宋、东胜两洲,各州置军不过数百,而疆域千里万里,土人皆数十数百万,而利益更是高达每年数千万贯。”



    “如何以数百之军保大宋千万之利,只能依靠犀利的军器;而如何控制拥有这些军器的远土军士,也是枢密和军机处的重大课题。”



    “不过好在时日尚久,臣想请陛下先临嵩阳,试军器之利,再议军制。”



    “准”



    五月,诏户部裁冗费,著为令。



    司马光请立经明行修科,岁委升朝文武各举所知一人,以勉厉天下,使敦士行,以示不专取文学之意。



    户部李常奏常平春秋敛散,以陈易新,及岁饥赈贷,主司应并依法推行。



    并请降贷常平钱谷,丝麦丰熟,随夏税先纳所输之半,愿并纳者,止出息一分。



    皆从之。



    第一道旨意其实对苏油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司马光列举了十类应该举荐的人才,扩大了理工人才的入仕途径。



    一曰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



    二曰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



    三曰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



    四曰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



    五曰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



    六曰学问该博可备顾问科,



    七曰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



    八曰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



    九曰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



    十曰练习法令能断请谳科。



    其中,三、四、六、九,几乎就是为理工人才量身定做的进身之阶,其余六项大家对半分。



    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种举荐的人才的方法,会造成大量善于干请专营的人进入仕途。



    司马光想得很美好,他的解决办法是让这些人试用一届,然后视政绩进退。



    苏油上书表示反对,认为这只能作为朝廷一时的举措,试用也可以,但是之后一定要明立制度,十科都必须设立考试,中格者方可试用,以绝幸进。



    高滔滔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同意了司马光的这次请求,同时声明下不为例,并且让六部设立考试所,明年按照苏油的意见,考试录取。



    朝命一下,苏油几乎瞬间被朝中大佬们的请托贴子所淹没,都是为自家子弟谋取京师大学堂一张学生证的,搞得苏油一个头两个大。



    这帮官僚的嗅觉,实在是太灵敏了



    第二道旨意,是根据苏油国家粮食储备的设想提出的第一步改进措施。



    常平仓不再仅仅作为调剂物价之用,同时也作为备灾粮库,在遇到地方灾荒的时候,常平仓需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是很多生命的教训买来的经验,以往地方官员要动常平仓,需要经过提举常平仓使的同意,而提举常平仓使的职责,却又并不包含救灾,因此如果轻动粮仓,必然会被朝廷降责。



    这是制度造成的不合理,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常平仓使开仓放粮,之后因无法恢复储备,被御史弹劾,然后丢官去职的事情。



    很多为国爱民的名臣如范纯仁、苏轼,都差点因此背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