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诞生
    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诞生



    苏油也不是神仙,哪怕再怎么重视水利,遇到这样的情形也不可能阻挡得住灾害的发生。



    而且这次水灾发生在稻麦即将成熟之际,那就更惨了。



    大宋朝廷的重心,全部转移到抗击灾害上来。



    所幸的是这几处现在都是大宋比较富裕的地方,物资充沛,苏油手里已经有了几十列机动船队。



    加上威望素著,组织得力,一声令下,辖内折冲司、新军、州县衙役,工矿工人,当季役夫,甚至各地学校师生,全部投入到抗洪抢险,抢收作物、转移灾民、调运物资、医疗救治中来。



    洪水肆虐了半个多月方才退去,数字统计上来,大宋受灾农田面积高达三十多万顷,秋粮将减收一千多万石。



    苏油上章,要求各受灾地区紧急抢种马铃薯,八月末种下,十一月前还来得及一季收成。



    利用火车,可以从河西、甘肃、陕西、郑州紧急调运,满足京东、西、淮南诸路的需要。



    电报南海、福建、两浙,河西,调运救灾物资。



    至于他自己的辖区就不需要了,以苏油的万年老苟的属性,早就准备好了这些措施,防灾拨备年年在做,还有海量的军粮储备。



    因此河北四路估计是大宋所有地区储备最充分的,哪怕两年全境颗粒无收,苏油都扛得住,何况如今仅仅是灾而不伤。



    除了马铃薯,苏油还要发动百姓种植玉黍,不过不是作为粮食,而是将之当做牧草,为军马草料,用于换取粮食。



    手里有粮心头不慌,连续三年亩收四石,相当于过去六年大丰,河北诸路的粮食多得用不完,不但没有找朝廷要一文钱,还分别往京东、西、淮南诸路发运了一批紧急救灾物资。



    虽然没有造成大灾难,但是并不意味着事情就不多,苏油也在四处巡视,重点抓灾后恢复、防病防疫、死难者的抚恤收养。



    高滔滔虽然病势沉重,依旧将赵煦赶去视朝,接见群臣,告诉他现在想要看顾的,是受灾的百姓。



    其实不用过于的担心,吕大防、范纯仁、苏辙,在北宋宰执里边,算是对老百姓最关爱仁慈的一批,加上手底下苏元贞、蔡京两位行政的悍将,还有过目不忘的晁补之,提点刑狱法令的毕仲衍、毕仲游兄弟,救灾班子搭起来后,施行政令非常高效。



    灾情进入恢复阶段之后,吕大防、范纯仁、苏辙、郑雍、韩忠彦、刘奉世、曾布入崇庆殿后阁,汇报抗灾救灾情况,问太皇太后安。



    高滔滔形容枯槁,在赵煦和赵頵的陪伴下接见群臣。



    范纯仁见到高滔滔的模样,就不禁老泪纵横,知道她已经时日无多了。



    吕大防垂泪奏道“太皇太后放心,此次水患,赖官吏得力,军民一心,所幸未成大患。”



    “诸州溺没百姓一百七十五人,已经妥为收葬,诸州容纳辖内流离百姓十五万,现大部已然发放赈济,遣其回乡。”



    “朝廷已用司徒之策,减免灾区秋税,调运马铃薯抢种一季,当不影响农夫生计。”



    “此外各路物资充裕,尤其是从常平仓剥离出来的广惠仓,发挥了巨大作用,各地州府,均做到了当地可济,故而未生流民。”



    “还有交通运输,让物资流转大得便利,效用即时。”



    “如此大范围的洪灾,我大宋没有出现一个跨州的流民,灾后没有一处发生大疫,这是华夏千百年来,从来没有过的大成就,天下无不称颂太皇太后、陛下圣恩。”



    高滔滔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轻松的神色“宰执们辛苦了。”



    吕大防躬身道“这些都是前辈们思虑深远的规制举措,我辈但依成制而行,所幸没出大谬而已,岂敢居功。”



    高滔滔又道“灾后如何安置举业,诸公亦需留意。”



    吕大防说道“太皇太后放心,如今诸路工矿乏人,除了返乡生产的,其余皆命州县以工代赈,恢复水利工程、工厂矿冶。”



    “朝廷昨日已然下令,招工日需给两百文以上,且逐日发放,如有发现克扣稽延,命检察司纠核以闻。无论是商贾招工还是朝廷役夫,只要发现,首先对地方主官问责,再论其余。”



    高滔滔终于放心了“非常之时,对官吏们严厉一分,治下百姓所得松快,就不止两分。相公们做得不错。”



    “不过事后也要令各路上报救灾妥善、恢复得力的官员,朝廷需加以奖拔,如此方为公正。”



    吕大防躬身道“谨聆圣慈谕诲。”



    高滔滔又召范纯仁近前“公父仲淹,在章献垂帘时,唯劝章献尽母道,及仁宗亲政,惟劝仁宗尽子道,可谓忠臣,公必能继绍前人。”



    纯仁泣谢曰“敢不尽忠”



    交代完这些,高滔滔才说道“今病势有加,与公等必不相见,且善辅佐官家。”



    又曰“老身殁后,如左右有调戏官家者,宜多劝谏,令勿听之。”



    乃呼左右赐社饭,曰“明年社饭,当思老身也。”



    群臣皆垂涕领受。



    戊辰,赦天下。



    这个中秋节,汴京城的老百姓过得凄惶。



    突如其来的大赦天下,就是太皇太后病势沉重了。



    京中诸处观寺香火不绝,都是为太皇太后祈福的百姓。



    稍有流言,宣德门外就自动聚集起焦急的市民,盼望能看到黄门出来宣喻太皇太后已然痊愈。



    然而每次都是官员前来劝晓他们散去,就连官员们自己,都在哭。



    从高滔滔最后一次接见臣子之后,赵煦也重新守到太皇太后身边,不再视朝。



    从临朝称制以来,甚至更久远,从高滔滔还是皇后的时候,提举慈善基金以来,国母的高大形象,一直就拿捏得死死的。



    对宗室、外戚、甚至部分朝臣来说,高滔滔称得上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是刻薄。



    然而对老百姓,太皇太后就是春日里的阳光。



    在后世人眼里,高滔滔就是一个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大头目而已,实在当不得如此敬仰。



    然而在元佑八年的这个八月,天下无数百姓,是真的希望自己仁慈的太皇太后,能够身体恢复,万寿无疆。



    九月,戊寅,张士良在坤宁宫外头,来回踱步,神态焦急。



    为了安慰自己,张士良将手腕上的念珠退了下来,握在手里数着,不停念叨着诸天神佛保佑。



    坤宁宫也是改造出来的带花园的小别墅,理论上是皇后居所,但是其实孟小妹崽很少过来,基本帝后都是住在一起。



    楼上的电灯光亮通明,半年前,赵煦下旨改造坤宁宫,整个皇城之中,甚至整个世界,坤宁宫是第一个正式用上家用电器的地方,由宫外一个小火电厂负责电报班、宫内水循环,以及这里的电力。



    改造完成之后,孟小妹崽就被赵煦安排过来安养。



    楼上传来一声声孟皇后压抑的惨呼,听得张士良手一阵阵哆嗦,赶紧念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诸天神佛菩萨保佑”



    终于,一声婴儿的啼哭,从殿内传了出来,不多久,石薇一身白色帆布的袍子,头上戴着白布软帽,怀里一个包裹着小丝绵被的孩子“母子安好,走,去崇庆宫。”



    “诶诶”张士良大喜,赶紧伸手“是皇子”



    “嗯。”石薇只简单地应了一声,脚下却不停,快步走了出去。



    张士良回头望了下坤宁宫,一跺脚赶紧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