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首感谢机械星空之翼的月票
维内托觉得哪个国家的历史战舰舰娘都是翻脸比翻书都快可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这个世界有太多这样的情况了,当初女王大人主导公正学院的时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针对女王大人也是在比较短时间内公正势力各大组织一起翻脸把女王大人以及英系舰娘排挤出公正学院。
其实不只是这个世界历史上也是一样,历史上一战时期美国向交战双方做生意整了很多钱,一战后期美国直接参战,这个过程中虽说有一些自己的私心但是对协约国的帮助是巨大的。
其实历史上一战美国的参战是特别重要的,一战与二战最大的不同是二战最后分出了结果,失败的轴心国是彻底的失败,而一战战败的同盟国不是这样,一战最后就算是德国投降了战线还是在协约国境内没有进入到德国本土,这是最大的一个区别。
其实一战协约国的胜利可不是那么稳妥的,因为一战有一段时间协约国看起来要输了,这样看起来要输了其实就是一战结束前一年,因为那个时候俄国因为国内爆发革命与德国单方面签订条约以放弃国土为代价退出了战争,当然随后因为德国的战败新成立的苏俄推翻了之前与德国的条约恢复了很多领土,但是俄国退出战争的代价对于协约国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
按照当时德国的计划,俄国退出战争之后从东线集结新的军队准备一举击败协约国,而这个时候协约国看起来情况不是很好,美国虽说已经参战但是从参战到真正派兵参加战斗需要时间,德国打的其实就是这个时间差,在美国还没有全力参加到战争中的时候击败法国,到时候协约国就会失败,这个时候的协约国看起来有些不行了。
不过德国战场上的进攻不如预期,当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国内发生了革命威廉二世被推翻,因为之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国会演讲提出了十四条建议,这个就是著名的威尔逊十四条,德国以及其他同盟国觉得威尔逊十四条就是和平协议于是接受了这个协议准备议和,使得当时的德国准备的是议和不是投降。
但是随着进程展开德国就发现这不是议和就是投降,而威尔逊十四条除了美国之外英法两国根本就不承认,当然也不是完全不承认而是对自己有利的承认对自己没有利的就不认,最后开了好几个月的会终于达成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特别苛刻的,而协约国这边对德国最后通知,德国要么接受凡尔赛和约要么继续开打,这个时候的德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了凡尔赛和约。
而就在威尔逊辛辛苦苦的在法国凡尔赛争取美国利益的时候美国国会却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而威尔逊提议成立的国联却被英法控制,美国一战参加了进来是特别重要的一支力量可是到了最后粉蛋糕的时候美国几乎什么都没有得到,这里面有美国国内的原因但是英法两国的排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之前帮助了英法但是回过头就翻脸不认人了。
其实历史上一战之后也是这样,一战之后德国的情况其实并不好,小胡子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当时的经济并不怎么好,不过如果严格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进程德国就算是发动二战也不会这么早,这里面起了催化作用的就是美国,当然一战之后的美国可不只是催化了德国,苏联一开始工业的建设更是离不开美国,某岛国对高胖子的祖国的入侵美国也参与了进去,可以说在高胖子祖国进行的战争中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忙某岛国的战争最多持续两年,当然美国对德国对日本的付出并没有得到什么回报。
这样的情况历史上发生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高胖子就经历了这样的事情,科索沃战争本来没什么,这个只是趁着苏联解体之后继承了主体的俄罗斯实力大为衰落之际趁机直接南联盟的行动,这个对于北约来说本来是很正常的行为,可是这里面就有勾心斗角,主要是欧洲的国家希望尽快发动地面战斗尽快结束战争,而美国这边却没有尽快结束战争的打算。
欧洲国家与美国的分歧就有利益的纠葛,最后的结果是南联盟被炸了好多天美国获得胜利成功的打击到了欧元,当然美国打击欧元不只是这一次,后来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推翻老萨最主要的动机也是打击欧元,当时在法德俄三国反对下美国执意出兵推翻了老萨,当然这里面总说美国这一次战争是没有在联合国授权下进行的,可是这里面也有问题,联合国这一次虽说没有授权但也没有反对,这就是联合国五常的一个特权。
如果联合国反对某一国发动的战争后果是特别可怕的,后来利比亚处理卡大佐就是这样的情况,利比亚的禁飞区是联合国设立的,这使得占据了空中绝对优势的卡大佐无法动用空军,在联合国的授权下开始了对利比亚的战事,而伊拉克战争这边联合国没有通过任何针对战争的不利协议,这就是联合国五常的特权,关键时候谁也无法利用联合国在军事方面制裁五常。
伊拉克战争虽说法国德国极力反对但也确实成功打击到欧元了,当然这场战争对中东地区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然这个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历史上的国家就是这样,其实大家都一样俄国显得自己特别的容易翻脸主要就是宣传的结果,因为翻脸不认人的事情哪个国家都有还都有不少,只是比起来有些时候俄国翻脸比较快,其他的国家很多时候翻脸表面上还是保持一些的,实际根本上没什么变化,就算是历史上看起来关系很好的美英两国也是一样,二战结束之后在国际货币在中东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上美国狠狠的坑了一把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