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二十八章 推广番薯
    “宪斗教我”

    黄台吉也不顾及自己的颜面了,他已经完全慌了神,代善的这次私自出兵南下,是他万万想不到的事。

    范文程摇头说道“大贝勒南下,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辽东大旱已经成了定局,没能拿下归化城,仅仅吃下一个喀喇沁部,满足不了胃口。”

    “即便是大贝勒知道私自出兵回朝之后,定然遭到申斥,甚至有可能导致他自己处于危险的境遇,但是他并没有犹豫,在察罕浩特逗留了一日,就迅速南下,大汗,臣以为大贝勒乃是为国事操劳。”

    “说说你的主意。”黄台吉听这车轱辘话有些不耐烦,但是依旧得听。

    范文程十分轻松的说道“臣请使节,前往喜峰口拦住大贝勒破关,再从喜峰口带百人去京师,以朝贡为名,向大君请和,臣定当说服大君,若是大君不肯,臣就献上臣的头颅,大君视臣若心腹之大患,大君甚乐,自然会对辽东百姓宽仁。”

    “啊”

    送人头

    黄台吉脸上除了惊骇以外,还有十分不解,他看着范文程,到了这种地步了吗还是范文程早已心怀二志看着大君励精图治,动了另投的心思

    范文程想了很久,才叹息的说道“如今唯有此法了。”

    黄台吉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急切的说道“大君会不会看在辽民的面子上,继续维持现状只要我们还能从大明货粮,你只需前往喜峰口,劝大贝勒回来,不就无事了吗”

    首发网址oqiu

    黄台吉、代善、范文程自始至终,都认为大明天子会借着这次的大旱,关闭各种贡市、互市,封锁所有的关隘,以皮岛和山东登州府,封锁后金汗国的粮食贸易。以此来大幅度的削弱后金国力,最终消灭后金汗国。

    他们并不知道,大明天子只是视后金政权为敌寇,并不视辽民为敌寇。

    至于自己送死,完全是因为代善杀掉了王文政,对等的,建州必须送上一个人头给大明皇帝,而自己的人头是,大明皇帝最想要的那颗而已。

    范文程十分的清楚,他无法说服任何一个和硕额真去送死,所以他压根提都没提,而黄台吉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个层面,亦或者是考虑到了这个层面,却不说。

    当天下午,范文程带着五十人的骑卒,还有将近二十驴车的货物就前往了喜峰口,他要提前赶到喜峰口下,拦住代善南下。

    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的大明皇帝却是十分的悠闲,什么都准备好了,甚至连袁贵妃生了个女儿,朱由检上战场擂鼓,死在战场上后,大明的储君都已经在赶来京师的路上了。

    “又有朝臣上书请求移京了,万岁爷,看不看”王承恩拿着奏疏,心情略显复杂的问道。

    朱由检摆了摆手,示意王承恩把那奏疏扔到垃圾桶里,他摇头说道“看都不看。”

    移京

    移个屁。

    但凡是朱由检此时有任何南下逃亡的念头,不用张嫣的懿旨,也不用李自成进京,更不用代青入关,他大明朝立刻分崩离析,军阀割据的局面瞬间形成,他到了南京不过就变成了人形印章罢了。

    朱由检可没有蓟王韩世忠力挽狂澜,也没有鄂王岳飞为自己改天换命,他朱由检有赵构那种好运气

    南宋可以偏安,那可是一次次的大仗打下来的,朱由检有什么

    他到南京只需要两到三年,鞑清和大明各个军阀打出一个结果后,饮马江南,将他崇祯皇帝彻底吊死,完全不是问题。

    一旦移京,建奴必然可以顺势接受整个关宁集团,你皇帝都跑了,还指望本来就有点尾大不掉的关宁军,为你一个跑路的皇帝卖命

    建奴军事集团一跃成为天下第一的军事集团。

    而后就是以宣大卫军为核心的军事集团,到那时,耿如杞就是再忠心,他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做他的大西王,吸收京师的军事集团,成为第二大军事集团。

    陕西、山西的民乱再也没有一丁点压制的可能,届时由大量基层军官组成的农民军团,就是第三大军事集团。

    朱由检靠什么

    除了亲信谁都指挥不动的黄得功杀人放火比鞑清更专业的高杰靠定期前往山东打家劫舍的来证明自己是山东总兵的刘泽清连江阴老百姓都打不过的刘良佐被李自成吓到望风而逃,连黄得功都打不过的左良玉

    所谓的江南四镇,谁能打全都是c,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移京移个屁。

    老老实实的准备御驾亲征,给将士们亲自擂鼓,打赢来犯之敌,他这个皇位可以坐得稳,大明才有可能被拯救,其他的花里胡哨的法子,完全都是白扯。

    只要喜峰口被破,朱由检就会移驾蓟门,他孙承宗想要全家俱丧为国尽忠,朱由检不让,这个机会,他留给了他自己。

    “写完了。”朱由检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两千五百七十三个字,很短,朱由检也就写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写完了这篇短文。

    来自九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的一篇鲁迅的文章,名曰。

    在坐学生的时候,朱由检对于鲁迅的文章有一种天然的敌视,很长,也很难懂,而且多数都不是什么好话,总感觉有人指着自己的鼻子痛骂,还要背诵全文并默写。

    不过也是当时背诵全文和默写,让朱由检此时将这篇文章背诵了下来。

    朱由检用力的甩了甩自己的手腕,这篇孔乙己,时至今日再读再写,却是别有一番的体会。

    “毕尚书和黄老师父在殿外候着。”王承恩低声的说道。

    朱由检点头说道“宣。”

    “黄老师父,看看朕写的这个话本。”朱由检将写好的孔乙己递给了黄立极。

    黄立极读的很慢很慢,足足看了一盏茶的时间,才猛地一拍大腿,大声的喊道“好”

    “某也看看。”毕自严也被勾出了好奇心来,仔细的看了半天,额头上却是冒出了一大堆的汗,擦拭之后,略有些不安的说道“万岁,这周树人是何等人居然写出了如此锋利的文章”

    “锋利吗”朱由检都不知道背了多少遍了,可能是读的多了,可能是没读明白,他倒是觉得还好。

    朱由检抄了鲁迅的文章,但是并没有剥夺鲁迅的署名权,文章的作者,还是周树人,这是一个文人的基本操守。

    “好的很。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就把这世界说的清清楚楚,那些个短衫帮的都是最普通的百姓,而一道柜台之后,就是商贾和富户们世界,他们与短衫帮互相看不上,又不得不相互交集,互相嘲弄,又互相依存。”

    “但是这一个曲尺形的柜台,却阻拦不了短衫帮看到商贾和富户的世界,但是这隔壁房子里吃荤菜的长衫,却是隔着厚重的墙,无论是富户、商贾,还是短衫帮,却是丝毫看不到这隔壁房子的世界。”毕自严擦着额头的汗说道。

    一个鲁镇的酒店,一个曲尺形的柜台,一堵厚重的墙壁,就是这个世界的三道最厚重的壁垒,名曰阶级。

    “万岁可否让臣见一见这个周树人”黄立极负责紫金阁,需要寻找大量的笔正,而这个周树人的言辞如此锋利,短短几千字,却道尽了这个世界的本质和问题。

    “额,他不愿意见人,只是神交,未曾见面。”朱由检打了个马虎眼,别说黄立极了,他也想见见这位叼着烟斗的斗士,可惜了。

    “两位爱卿朝阙,所为何事若是移京,就不要再提了,这件事没得商量。”朱由检岔开了话题,有些疑惑的问道。

    毕自严俯首说道“万岁多虑,臣等今日来,并非为了移京之事,万岁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之准备,臣等必追随万岁,至死方休。”

    “是沙河附近的番薯秧正在泛黄,匐茎已经和地底的薯块脱离了,正是收获的时候,万岁,臣今日和黄老师父进宫,专门为此事而来,这是臣联合徐老师父和黄老师父写的,万岁。”

    毕自严十分严肃的拿出一本奏疏,递给了王承恩,转阅了朱由检。

    哦沙河番薯试验田终于有结果了吗

    这就是眼下文渊阁权势陡然衰弱的主要原因,任何一部尚书都可以越过文渊阁,直接递奏疏给大明皇帝。

    文渊阁的日常政务照旧,但是任何打回去的奏疏,在经过再次部议之后,可以再次直接提交给大明皇帝,文渊阁的权柄被大幅削弱之后,就是皇权的集中。

    这种明目张胆的收回皇权的做法,并没有多么的困难,历史上的崇祯十六年能换十七个首辅,这件事真的很简单。

    在经过了申时行十数年的斡旋,魏珰七年独断之后,文渊阁的反抗,几乎是微乎其微。

    朱由检打开了奏疏,慢慢的坐直了身子。

    这个奏疏很长,比孔乙己要长很多很多。

    “一亩收数十石这数字如此模糊吗”朱由检抬起头来疑惑的问道。

    毕自严就知道万岁这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笑着说道“这个数十石,是由灌溉和地力决定,而番薯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岗皆可以长。粪治之,则加大。天雨根益奋满。即大旱不粪治,亦不失径寸围。”

    “若是在瘠卤沙岗之地,这数十石,也就十数石,而在肥地,那就是数十石了。”

    毕自严拿出了另外一本详细的奏疏,水田、旱田、上田、贫田、瘠卤、沙岗以地区分以外,还有以灌溉多寡而区分,是一封详细的收获报表。

    朱由检看了半天,也没看多明白,很专业,也很详细。

    大明的一石是一百二十斤,大约就是肥一点的田亩产千斤以上,贫瘠一些的地,亩产就只有五六百斤了。

    徐光启去年回京之后,就一头扎在了沙河附近的田里,沙河因为白浮泉改水,无法得到及时的灌溉,而徐光启正式借着这次改水,把番薯在京师附近的耕种的种种,全都做了出来。

    “遍地传生,剪茎作种,今年一茎,次年便可种数百亩,可当米谷,凶年不能灾,用地少而利多,易于灌溉,根在深土,食苗至尽,尚能复生,虫蝗无所奈何。”

    朱由检将这开头的甘薯十三胜,仔细通读了一遍之后,继续看着后面的提议。

    “说说推广番薯的困难。”朱由检拿起了桌上的朱笔,十分迅速的批红,只字未改,这份奏疏在北京可以说是准备了一年的时间,但是对于徐光启而言,他已经准备了数十年之久。

    “朕可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朱由检十分认真的问道。

    推广番薯,他是认真的,让百姓们吃饱肚子,不发生大规模饥荒,是皇帝不可推卸的责任。谁敢拦着,朱由检就敢杀对方全家。

    从万历二十一年起,福建长乐商贾陈振龙到吕宋岛,将番薯的藤蔓绞进缆绳之内,躲过了出入境检查,回到福州种植,大有收获。

    福建巡抚金学曾,在福建试种成功,并且在福建各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救荒救民效果十分好。

    而闽中百姓为了感谢金学曾,就将番薯定名为了金薯。

    这也就是为何毕自严、徐光启、黄立极联名上书,叫做。

    金学曾大喜过望,写了奏疏入京,可当时申时行正和万历皇帝玩斡旋,国本之争正是酣战的时候,推广番薯之事,无疾而终。

    而徐光启却是对番薯上了心,可是万历年间他位卑言轻,天启年间他又不得志,奏疏也多数被卡在了文渊阁或者司礼监,回到上海老家的徐光启,并没有放弃对番薯的研究。

    这推广番薯,徐光启已经筹备了数十年的时间,直到朱由检来了,才算是入了天子眼中,正式走上了流程。

    徐光启入京之后,第一个议题也是推广番薯,并且身体力行,走进了田地里中,为大明百姓的肚子认真考虑。

    原来历史线上的徐光启回朝之后,主要负责是历法。

    毕自严忧心忡忡的说道“在陕西、山西等地一年可种一季,但是在北直隶、山东和河南等地一年可种两季,而再往南,可种三季,一季收,可抵半年粮,超黍稷甚远。”

    “想要推广番薯,臣以为第一议就是将番薯为正色银,而非折色银,否则这番薯是决计推广不出去的。百姓种番薯得利得粮却无法完成正色税,臣以为是没有人愿意种的。”

    地,都是地主的,地主也是要交田税的,种的番薯不是正色,地主怎么可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