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我们研制出来的新型相控阵卫星天线可以把价格降到两千元以下。”
吴文浩一脸自信地说道。
“说说吧,你们是用了什么技术手段做到的”
杨杰开口说道。
“我们主要是借鉴了片上系统设计和3d堆叠技术简化了数字阵列相控阵天线架构,将不同学科、不同材料、不同功能的电路通过多层异质基板堆叠集成到同一个封装内,去掉了以前多重封装、接口、连接电缆和结构装配,大幅减少了天线的体积和材料消耗。”
“另外我们将数字技术与相控阵天线技术相结合,在发射与接收模式下以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取代传统移相器、衰减器、波束形成网络、和波束控制器,波束扫描完全依赖于后端的数字处理机和软件来实现,并且将氮化镓放大器芯片集成起来末级放大。”
吴文浩激动地说道“这种设计机构和工艺第一次流片出来的时候通过测试就取得很好的性能,我们中间通过了一系列的改进优化,现在这种新型天线的发射功率或接收能力已经超过了以前相控阵天线的的技术参数。”
杨杰笑着点头道“你们能做到这个程度还是很了不起的。”
听到大老板这句话,吴文浩和一众技术主管都是满脸乐开了花。
眼前这个大老板自己就是一个技术天才,能在技术上得到他的赞扬那是非常难得的。
杨杰当然对吴文浩带领的技术团队在降低相控阵天线成本取得的技术突破很满意了,因为这种思路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国内外的技术团队在降低相控阵天线成本的路线上其实也是有不少思路的,不少都是采用透镜体制相控阵天线的低成本设计方法,该相控阵天线波束扫描采用铁氧体移相器技术,但这种非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设计方法会使相控阵天线体积增大,不利于列装空天飞行器平台,而且也存在着铁氧体移相器控制结构非常简单,不利于用波束控制系统来校正单个移相器通道的误差,一旦某个移相器失效,则单元的所有行或列都会不工作,从而导致相控阵天线无法正常运行,其他方法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同时也牺牲了相控阵天线的指标性能,尤其是波束扫描的灵活性和波束捷变的能力,难以满足宽角宽域扫描的需求,都是让杨杰不满意的。
既然大老板对这些技术路线不感冒,下面的技术团队只能是重新想办法,逼得吴文浩带领的技术团队在概念上进行了创新,还真的想出了将数字技术、多功能芯片集成与新型相控阵天线技术相结合新的设计方案。
这个技术思路倒是跟杨杰对半导体芯片技术部门一直坚持要求的高集成度设计思路很一致,这个也是让华兴科技集团公司的芯片设计部门在片上系统和3d堆叠封装技术上已经微机械技术上一直在进行各种研发,积累掌握了这方面的大量的技术经验。
中华卫星通信集团旗下的卫星天线技术公司的技术团队在这个基础上开发这种民用版的新型相控阵天线阵列自然也是比较顺利。
之前杨杰提出的卫星天线混频器技术就已经将中华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制造的卫星天线成本大幅下降了,因为天线产品中用到了民用产品成熟的硅基器件。
不过新型的卫星相控阵天线是更进一步,集成度有了更大幅度的提升,现在消费级的天线已经是做到只有巴掌大小。
因为新型的卫星相控阵天线阵列现在可以用半导体工艺技术可以进行大规模量产,自然可以将天线产品再次大幅降低。
杨杰对于下面的卫星天线技术公司能够研制出这种新型的有源相控阵天线阵列自然是大为高兴的。
这意味着中华卫星通信集团现在可以向众多的客户两千元左右的消费级的卫星天线了
中华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的建设的星链网络系统第一代星座卫星的通信技术搭载的基带芯片系统以及信号编码体制跟华兴科技集团公司的第四代通信技术是一致的,技术团队研发的南向接口协议标准以及网络架构本来就是华兴科技集团公司搭建起来的,这套通信协议在地面上跟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之间的通讯协议融合度做得是非常好的。
当然,卫星技术团队在卫星波束波束切换,管控,多普勒效应也是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在这方面的技术到现在已经是世界领先了。
毕竟之前欧美在卫星上大部分都是采用卫星通讯一般都采用转发器模式,就是所谓的透明转发,其本身并不对信号进行处理,无论是信源编码还是信道编码,跟华兴科技集团公司在这方面都是有着很大的技术差距。
米国以前只有摩托卢拉集团公司在玩近地轨道通信基站的技术,不过华兴科技集团公司一直在搞高通量通信卫星技术,而且是极高频微波通信技术,米国国内的卫星通信技术公司在这个上面都只是进行技术研究,现阶段研制出来的高通量卫星都是ka波段,而且是高轨道通信卫星,在卫星容量以及通信链路响应时间上比华兴科技集团公司就差了非常多。
欧美现在这些卫星通信公司现在也是纷纷在搞低轨道通信卫星建设,不过在技术层面上来说已经是比华兴科技集团公司落后了。
现在中华卫星通信集团搭建的新型星链网络系统已经是搭载了华兴科技集团公司研发的第五代通信基带芯片系统,第五代通信技术的新空口功能,波形编码调制以及多址技术和多频段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全都先用上了,而且新型的卫星数据容量也是有了成倍的提升。
因为星链网络系统一开始使用的是南向接口协议标准和网络架构,网络系统本身已经平滑顺利地升级了,并且因为南向接口协议标准协议系统软件因为升级也是让第一代的卫星星座通信性能也是跟着升级了,第一代星链网络系统的用户就算是没有更换硬件设备也是也是能明显地体验到性能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