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便在军中生长,成为小地方的军事领袖。
紧接着,张绣便跟着其伯父张济追随董卓与凉州叛贼交战,虽然董卓自身的军事能力其实很一般,但是,边章和韩遂等人也不是什么能够震动天下的枭雄,顶多也就是祸乱一方的流寇罢了。双方你来我往,跟着董卓的张绣,在战场上,战败时有之,战胜时也有之。
总而言之,张绣将各种战场上的经验,充值的满满的。
有的时候,能力不足,经验来凑。
再后来,初平三年,董卓被吕布所杀,张济与李傕、郭汜等人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张绣跟随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建安元年(196年),张济因军中缺粮,自关中引兵入荆州界,与刘表交战,攻穰城,中流矢而死。
在当时,张济军中也许有比张绣资历或者其他各方面都要高的中层将领,但是,既然这支军队是张济带出关的,那么,它实际上就是张济,乃至张家的私军无疑。
作为军中张济唯一亲属的张绣接管了这支军队,也就是一件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这种情况下,全军也只能一直推举张绣为主帅。
张绣接管了这支部队之后,便立即收兵退出穰城。
荆州官员知道后皆向刘表祝贺。
刘表却说:“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这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贺。”
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刘表真得在这一次大发善心,之后,刘表又派人招诱张济的余部,其众闻讯而大喜,尽皆服从。
于是,刘表便安排张绣屯兵于宛城,张绣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属势力,替他抵御外敌。
再后来,张绣受贾诩的鼓动,不断地在曹操和刘表之间摇摆,要不是因为金珏的突然出现的话,这个时空里的张绣最终依然还是会听贾诩的劝诱,最终选择投降曹操。
毕竟,那个时候,金珏还未能全取整个益州,迫降刘璋。
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插曲。
原来,其实,一切都是贾逵的‘功劳’。
‘功劳’二字之所以加引号,是相对而言。
相对于曹操一方,贾逵的此次献计自然是失败的,等于是他直接将张绣和贾诩这两个现在看似并不起眼的小人物硬逼到了金珏一方。
相对于金珏而言,贾逵反而成了他这一方的大功臣了。
得知了其中原委的金珏,甚至都想派人给贾逵送一面大红的锦旗,在上面大书特书四个字‘乐于助人’。
原来,就在金珏亲自领兵有米仓道进入到巴郡,而贾逵刚刚好在益州境内劝诱并挑动完永宁郡太守赵韪,以及宕渠县板楯蛮人两个军事实力最强的部落首领朴胡和杜霍,成功让这三人出兵阻碍金珏一方对三巴的进攻,之后,他在借道南阳郡,返回许县之前,他并没有立即返回复命,而是自作主张到宛城,私下里见了贾诩。
贾诩的大名,即便是金珏不把他列入到大汉军师排行榜,天下人也都知道他的能力,尤其是在智谋方面,想当初,很多人都把李榷郭汜成功攻破长安城,逼死司徒王允,逼走吕布的功劳全都算到了贾诩的头上,‘毒士’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在世间的。
实际上,在贾诩之前,背负着‘毒士’之名的人,一直都是董卓的头号心腹军师李儒。
在这里,金珏一直都认为,李儒此人与贾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是为了个人心中的抱负,才会连续向董卓进献毒计的,用一句话来形容李儒,有能力,却无眼光,董卓从根本上就不是一个有能力成为天下共主的人,说他是魔王也仅仅是因为董卓恰逢其会而已。
实际上,在朝野之中,在朝堂之外,有很多人的能力都比他强。
就不说袁绍、曹操,朝堂上的皇甫嵩,朱彤等等。
只是皇甫嵩此人过于谨小慎微,与大清朝晚期的所谓名臣曾国藩极为相似,但凡是涉及到皇权的,他都不敢沾手,明明有力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却选择将手中的权利放下,这才导致整个天下的形势迅速恶化。
至于贾诩,他仅仅是一个一切都为了自保的聪明人而已。
在大汉朝,在李榷郭汜军中,在小军阀段煨和张绣军中,在曹军之中,在曹丕建立的魏国之中,贾诩一直都是如此。
要知道,在三国时期,能够活过七十岁的谋士,仅仅只有贾诩一个人而已。
身处乱世之中,能够活着就是胜利,就是天才。
因此,金珏和贾诩第一次相见的时候,就互相产生了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也不知道这一次密会,贾逵和贾诩二人之间究竟怎么谈,又谈了些什么。
可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因此,从这一次两人自家之间的密探结束之后,贾诩反对对金珏这个人第一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暗中一直都有派人到益州境内打探金珏攻略益州中部六郡的相关消息和进展。
在当时,金珏虽然让人全面封锁了由南阳郡经由汉中郡东部勋关进入到汉中郡的通道,但是,他却封锁不了外部势力经由其他地方进入到益州中部地区的所有通道。
而在当时,庞羲这个被自家主公刘璋嫌弃、猜忌,不得不首鼠两端的固陵郡太守,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毫不夸张地说由益州外部进入到益州境内的密探,全都是由他这里露出去的。
甚至于,因为这个缘故,曹操一方和贾诩都比益州境内所有大大小小的军事势力都要更加了解金珏在益州境内除撒豆成兵分计划之外的所有军事行动。
而这也是曹操一方之所以突然改变了整体战略,出兵夺取关中三辅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
为何除了撒豆成兵分计划呢?
因为,金珏执行的这个计划,即便是在刘璋被迫投降之后,所有人,包括贾诩在内,也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看得懂,看得透其中的玄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