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住了徐州境内局势的刘备,自然要比金珏在略阳县和武都郡的时候,所处的环境强出太多倍去了。
一方面,无论是略阳县,亦或者武都郡,境内人口相对非常稀少,甚至于,武都郡的情况还不如略阳县。
东汉末年,凉州境内发生大规模叛乱,羌族人占据了大部分陇西郡,而氐族人占据了大部分武都郡,这两个郡境内原有的汉人百姓,不是逃到了汉中郡,依附于张鲁,就是越过崇山峻岭,逃到了蜀郡,依附于刘璋。
后来,在原先的时空里,邓艾之所以能够寻到从阴平郡直抵蜀郡的通道,就是沿着过往百姓逃入蜀郡的通道。
邓艾又不是真得战神,又怎么可能找到从未有人走过的入蜀通道呢?
另外一方面,在徐州境内,即便有当地的世家或者豪族或暗或明,抵制刘备实施的新政,但是,经历过第二次徐州之战战火的刘备,已经获得了徐州境内几乎所有普通百姓的忠心爱戴和忠诚,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大规模屯田,还是大规模征兵之举,都获得了普通百姓的极大支持。
从金侯,或者说,金珏那里学来的这种新式粹选战兵的方式,便给了刘备扩张自身兵力以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以及非常大的便利。
而海西县恰恰就是这种新式粹选战兵的试验田,也给了刘备及其麾下将领们以非常大的触动。
因此,在第二次徐州会战之后,刘备立即准许他麾下的所有偏将军、俾将军都可以招募为自己招募两千名战兵,关羽和张飞毕竟是他的异姓兄弟,所以,特准许他们二人可以训练三千战兵。
而张飞因为被授予刘备军中骑兵总将之职,故而,他这三千名战兵并无太特殊之处。
可是,关羽那里就不同了。
只不过,关羽在之后的江东攻略战之中,将他辛辛苦苦亲自招募到的,亲自训练出来的三年前战兵,全都陷到了会稽郡境内,而且,还都不是战死的,而是因为这些倒霉的徐州兵无法适应会稽郡当地的气候,不是因为水土不服,就是感染了疾疫而不幸死在了当地。
还不止如此,战兵的情况如此,辅兵的情况,事实上,也同样是关羽那里做得最为糟糕。
第二次徐州会战之后,彭城国境内仅剩彭城县一县之地尚能够维持刘备一方的统治,但是,因为担心曹军再次出兵报复,甚至是再一次准备夺取徐州,故而,再在彭城国境内推行大范围屯田政策,显然是不合适的。
故而,刘备只能叮嘱关羽和正式成为彭城国丞的简雍,在彭城国境内,尽可能就不要在屯田了,为此而出现的缺额,全都由下邳国弥补。
对于当时的关羽而言,刘备下达给他的不是命令的命令,他心里自然是不服气的。
作为刘备的兄弟,在征募战兵的时候受到了优待,却无法在自己的控制区之内生产出足够弥补,甚至是足够彭城国境内所有战兵和辅兵所消耗的士兵的军粮,这是对关羽能力极大的质疑。
这期间,其实有一个关羽并不知道的小插曲,金侯曾经提议过,由他担任彭城县县令,接替关羽驻防彭城国,至于关羽,他却九江郡担任九江郡太守。
其实,在当时,不论是对于刘备,对于关羽,还是对于金侯,都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曹军随时可能发动进攻的巨大威胁,刘备只能让关羽谨守彭城县一县之地,而不是整个彭城国。
连续经历过两次战火的彭城国,即便是彭城县县城自身的防御设施也早就已经变得残破不堪了。
在第二次徐州会战期间,若是曹操一方下定决心,只集中兵力强攻彭城县的话,就算是关羽在,就算是刘备临时任命简雍为彭城国丞,代替关羽驻防彭城县,就算是刘备及时派出援军救援,也必然无法挡住曹军猛烈的进攻,丢失彭城县是必然的。
幸好,曹操在此次会战之中的所图甚大,他自然不想只要一个残破的彭城国,而是想要徐州全境,至少是刘备所控制的徐州各州郡。
双方的最终目标不同,所获得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结果,关羽却并没有接受金侯提出的这个在当时看来,也绝对是最佳选择的提议。
因为,在关羽看来,金侯的这个提议,就是对关羽的最大的侮辱。
一旦关羽接受了这个提议,他认为,在外人看来,他关羽就是怕了夏侯惇,怕了曹操。
仅仅就这一点,让孤傲的关羽无论如何无法忍受下去。
而以金侯的个人能力,以及他从金珏身上学来的那些千奇百怪的知识,让他驻守彭城县的话,别说是一个县,就算是只有一个县城,他也完全能够将彭城县打造成为抵御曹军进攻第一线,且永远不会被对方攻破的堡垒。
而且,金侯从金珏所制定的撒豆成兵分计划和黑山军计划当中,学到了运用小规模兵力袭扰敌方的战术,由他顶在最前线的话,就能对再次进攻徐州的曹军的运粮粮道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当然,若是当初关羽真得肯,而且,也真得接受了金侯的提议的话,那在第三次徐州会战之中,金珏知道刘备的这个人事安排之后,即便依然还是会派魏延,傅彤和傅干率军救援刘备,但也不会让魏延他们进入到关羽说控制的辖区之内去了。
金珏派手下大将到徐州去,只是为了尽到阻遏曹军进一步夺取徐州的这个目的,并不是为了去送命的,而以金珏对关羽的认识,以及了解,关羽真未必就做不出为了一己之私而坑害友军的事情来。
那么,第三次徐州会战的最终战果,真未必就是曹操和孙策两方都大败亏输的结果了。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关羽和张飞身上,最是恰当不过了。
而这中新的练兵方式,在刘备麾下的其他将领手中,却变成了大放异彩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