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州生活的人,无论是世家豪强,还是黔首百姓,都对“凉州三明”的事迹不陌生。
凉州三明,是籍贯为凉州的三位名将:皇甫规、张奂与段颎。
因为三人的表字都有个“明”字,又都在治羌中立功扬名,故而在当时被称为“凉州三明”。
而先是大破西羌、又击灭东羌的段熲,无疑是名声最大的一位。
顺带的,他麾下两名将佐,夏育与田宴也扬名于大汉。
就是这两个人的结局都不太好。
在熹平六年(公元177年),他们和匈奴中郎将臧旻三路讨伐鲜卑,都大败而归,兵马损失十之七八。事后,他们三人都罢官削爵免,成了个庶人。
不过呢,对于在凉州生活的黔首百姓来说,夏育这个名字,是值得尊敬的。
因为他早年在段颎的麾下,担任护羌营的司马,在与羌人的战斗中屡次立功,给了凉州的百姓十几年没有战乱的好日子。
黔首嘛,不怕苦,但怕乱。
苦,日子熬着熬着就过去了;而乱,则是白骨露於野的满目疮痍。
不要怀疑这点,凉州断断续续持续了一百多年的东羌叛乱,用无数条人命,证明了战乱才是黔首百姓之殇。
是故,在汉阳、陇西和金城等挨着西羌的郡,对夏育至今还亲切的称之为“夏司马”。而不是他被罢官前担任的职位:护乌桓校尉。
这种备受敬仰的人物,出现在眼前,还是很令人震撼的。
王达这个小子,直接躬身作揖,口气谦虚无比,也恭敬无比,“原来是尊驾是夏司马!小子无知,方才冒犯虎威,敬请海涵。”
而华雄呢,心中一动,便将手中的鱼递了过去,嘴巴还配合的一努。
意思很明显:赔给你鱼....
然后呢,行完礼直起腰的王达愣了。刚施施然接受王达行礼、用手抚着胡须自持身份的夏育,也愣了。
什么个意思?
报了名号,竟然还将鱼给递过来?
难道“夏育”这个名字的分量,在这个少年的眼里,就值一条鱼?!
先反应过来的是王达。
他用手偷偷的扯了扯华雄的一角,小声提醒说:“阿兄,快点把鱼放下,给夏司马见礼了。”
他的出声,也让夏育反应了过来,脸上迅速变成铁青一片。
马上的,铁青就变成涨得通红了。
因为华雄,紧接着的话语是:“夏司马,是觉得一条鱼不够果腹吗?要不,我再去射两条可好?”
好嘛,华雄的这句话,等于将夏育仗着身份索要鱼儿,彻底变成了事实。
王达直接张大了嘴巴。
他实在是想不通。
平时很聪明、心眼很多的阿兄,怎么今日在大好机遇面前,就变成了个死心眼呢?
难道阿兄看不出来,夏司马已经对他流露了几分欣赏之意了吗?
只要在凉州有打好名声的夏司马,对外扔出一两句夸奖的言辞,对阿兄的未来,会有多大的帮助啊!
而夏育呢,脸黑黑的盯着华雄看了好一阵子,才将情绪给收了起来,转身离去。
还将一句惋惜,扔在了晚春的冷风中:“唉,不想是个愚钝憨儿!可惜了这副身材和天生猿臂。”
不过呢,他还没走两步呢,就被华雄小跑绕到了前面给堵住了。
只见他拱手作礼,装出一脸的疑惑,明知故问:“夏司马为何无故折辱小子邪?方才夏司马言无鱼果腹,小子以鱼奉上,有何不妥邪?”
“唉....”
夏育眼中带上了一丝怜悯,殷殷谓之:“老夫乃何人也!安能贪图汝之鱼儿?不过是看汝生得雄壮和天生猿臂,便见猎心喜,借故试探汝是否为可造之材也。”
如果老天爷再给一次机会的话,夏育是绝对不会说着出这句话的。
因为马上的,他的话语刚落下,华雄就行了个弟子礼而拜,“多谢先生不以雄愚钝,收为徒!雄以后必然勤勉向学,不负先生厚望!”
夏育直接愕然。
什么意思?
老夫什么时候,说要收汝为徒了?!
好嘛,华雄终于图穷匕见了。
他一直装傻,是故意为之,为了挖个坑给夏育;更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从去年魂穿华雄开始,他就一直思考着未来的人生路:作为一个郡县屯长的儿子,一个父辈籍籍无名、家无余财的黔首百姓,如何迎接马上就到来的东汉末的乱世?
苟活,是想都不要想了。
现在已经是公元181年,再过三年就会爆发黄巾之乱,和迎来席卷西凉和关中三辅的羌人之乱。到时候他要么跟着他阿父一起上战场,要么沦为被羌人拉去填沟壑的尸体。
利用先见之明跑去抱一条大腿,也行不通。
自己才虚岁十三,要家世没家世,要名声没名声,谁会鸟一个黔首百姓呢?
要是他胆敢未卜先知的,嚷嚷天下即将大乱什么的,就会被当成妖言惑众,直接官府拿下给砍了脑袋。
唯一能愿意让他抱的大腿,就是董卓!
董卓是陇西人,良家子出身。起家的资本是以勇猛闻名州郡,以恩义拉拢羌人和西凉游侠儿。用他们的拥护征战沙场,成为了继“凉州三明”之后,西凉人权柄和兵权最重的人!官至并州刺史,又转为河东太守!
自己若是努力练好骑射,将来跑去投靠董卓,以同为西凉人的乡党身份,肯定会被收留。再察言观色的卖点乖和加把劲立下战功,被倚为心腹也不是不可能。
就是有一点不好。
到了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会在阳人之战中,被江东猛虎孙坚给砍了。
连尸首都收不回来。
好吧,就算是能逃过孙坚的刀,未来也没有盼头。
董卓被王允弄死后,所有的西凉诸将都会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还遗臭了万年!
明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何苦跑去抱董卓大腿呢?
当然了,华雄也想过,要不跑去找个大儒拜师、卖弄点后世知识刷刷名声什么的。
嗯,就是想想。
别说他家中出不起拜师读书的束修,能凑齐了也没有人引进大儒的家中啊!再说了,也赶不上趟了啊!就三年时间,能刷出什么名声来?
扔出一点超时的见识,那叫此子异于人;扔出来的多了,那就是妖孽!
会被人免费送个火葬!
不是说,步子跨大了,就扯到那个啥了吗?
而偶然遇到的夏育,就是成了华雄未来人生路的那道曙光!
夏育一生都在为大汉朝征战,人们对他的看法,称赞他之前的赫赫战功也好,嗤笑他兵败被贬为庶人也罢,但没有人会质疑他对大汉朝的忠义!
是的,忠义!
华雄知道眼前的人是夏育后,心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借助夏育的名声,为自己加上一个忠义的光环!
为了弥补自己的生而卑微,为了以后的立身之本!
毕竟,大汉朝积威四百年,深入人心。
毕竟,他华雄想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保住性命和顺便做点什么的话,除了高举汉室旗帜、用忠义来标榜自己外,已经没有了别的资本。
至于在胡汉杂居的西凉,在这个羌乱断断续续蔓延了百年的地方,以大汉忠义之士来标榜自己,会不会木秀于林嘛.....
那是真的想得太多了。
羌乱一起,人命贱如狗。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沦为马蹄肆意践踏的野草。
反正结局都不好,何必纠结那么多呢?
还不如抓住机遇借夏育捞点名声,积攒点威望,去拼搏出另一个未来!
生死由命,成败在天!
死了,一了百了,不必怨天尤人;活下来,就有了立身之本。
退一万步来说,夏育在无论是才学还是征战经验,都足以成为良师。机会老天爷给了,能不能抓住,是靠自己把握的。
此时不打蛇随上棍的拜师,更待何时!
呵!
而年近六旬的夏育,做为吃过许多盐巴的老人家,愣了一会儿之后,终于反映了过来:他是被眼前虚岁才十三的小儿,给耍心眼诈了!
还成功了!
当即,就羞怒交加的咆哮如雷:“竖子奸猾,安敢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