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里的“一线地皮”,尽管预期收益远低于县城的一线铺面。但仍然“供不应求”。
梁腾在重生之前,可谓饱尝了当“房奴”的压力及艰辛。正因为在这其中备受折磨,他对于各级行.政.区域城市的地价,包括租金高低,都熟知一、二。
比如这镇里“一线铺面”(以普通的50个平方为例),铺租约为1200左右,波动幅度不太大。而放在县城里的“一线铺面”(50平方左右),就起码可以租到2500块。租金直接翻倍。
到了市里面的“一线铺面”(仍为50平左右),租金收入,轻松可以突破3500元以上。
这镇里的“一线铺面”,感觉上,租金收益低于预期。
要知道,就在梁腾重生之前,圩镇的“一线铺面”,每平方的价格也突破1万块了。但每月的铺租,的的确确才1200块每月。等于一年下来,能有14500块的铺租收入。
那么问题就来了。按照这个收益,10年差不多可以收铺租15万,要收回80多万的购买地皮的钱,那就得耗时50多年,差不多60年了。
投资房地产,单纯作为一项投资,“回本”的时间需要超过30年,那都是不怎么划算的交易了。
但偏偏乡镇的“一线铺面”的回报率,真心有点低了。
当然,梁腾也分析过了,乡镇的“一线铺面”收益太低,一方面在于乡镇的人.流量远不及县城,太高的铺租,会吓退太多生意人。
如果租金涨到一个铺面都需要2000以上,做生意的人难道不会跑到县城去做生意吗?你这乡镇的铺租都跟县城划等号了。干脆跑到人.流量更大的县城去吧。
其次,租乡镇的“铺面”做生意者,往往都是来自乡镇各个村的农民,跑到圩镇上做点小本生意,混口饭吃。
乡镇一般几万人口,各村之间都修好了乡道,交通便利,就算从这个村旮旯,跑到那个村旮旯,顶多花上十来分钟而已。
乡镇罢了,地盘能有多大?
各村的农民跑到圩镇租铺面做生意,早出晚归,都不需要在圩镇上住宿过夜的。
这就导致了“租铺面”是“租铺面”,往往并不需要再租你二楼的房间来住。如此一来,“一线铺面”的楼房,就没有既出租“铺面”又出租二楼以上的“房子”的双重收益。这导致购买乡镇的“一线地皮”建楼房,回报率真是太低。
居然要50年以上的回报周期。
不过话说回来,乡镇的“一线地皮”也并非完全没有投资价值。
收益率低的,肯定不是第一手的地皮。比如,像“帝都”近郊的这个乡镇,它规划的555块地皮当中,“一线地皮”的售价也仅为2200元每个平方。
一块面积80平方的,由镇出面办妥了国有土地证的“一线地皮”,也就17.6万。
到了梁腾重生之前,乡镇的“一线地皮”每平米售价过万——这价格翻了多少倍了?
如果以最初始的拿地价格,“一线地皮”差不多18万。然后,盖一栋天地楼,主体造价在12万,简单装修的费用,也跟“主体”造价差不多。那就是24万。连同购地成本,建好那样一栋位于乡镇的“一线铺面楼”,有40万出头足够。
如此一来,年铺租收益在1.5万,用上30年时间,绝对可以收回投资的“本金”了。
这才算得上“回报率”靠谱的投资。
因此之故,乡镇上真有第一手的“一线地皮”出售,销路绝对不用愁。
一共有555块地皮,差不多450块左右是“二线地皮”,占绝大多数,“一线地皮”的数量,顶多也就100块左右。
很好统计数据的:450块“二线地皮”,每块12万,合计5400万。而100块“一线地皮”,每块17.6万,那就是1760万。
两样相加,卖地收入应该在7000万以上。
当然,这7000万,镇府不可能真正全部到手。
镇府欠“私人”的债务就达到1000万了。同时还欠银行800万。
扣除这两样之后,“售地款”剩下5000多万。
还得支付“粮所”职工的遣散费。“粮所”的“遣散”人员,实在有点多,这又得大大的一千多万。
镇府当时狠心卖掉镇中心位置的两处优质地块,还掉欠债,真正剩在手里的,还有4000多万。
镇府当时的“心情”,是从来没有如此“富裕”过。简直就是“富得流油”。
镇里“一把手”,这时看中了一块近400平方的沿街地皮。
镇里“一把手”,又哪里有积蓄拿下近400平方的沿街“一线地皮”呢?
当年的地价尽管很便宜,但这近400平方的地皮,也需要差不多70万了。
镇里“一把手”没有那么多钱,但他有个亲哥还是有积蓄的,就向他借了70万。
那可是真正的“一线地皮”啊。不仅仅是铺面多而已。
如果建好了大宅,“一把手”打算把它整体“打包”出租,最好的方案,就是建好一整栋楼,整体出租,给生意人做个“小型宾馆”。
那样,每年收到的租金,才比较可观。
后来又举债建好主体。
简单装修的费用,也差不多等同于建“主体”的价格。
为了建这房,前后历时近十载。
他太渴.望拥有一栋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楼”,欠债也要弄好这样一栋超级大房子。
他自幼家境并不好。他和他哥都只能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出人头地。
结果他哥成了“学霸”级的人物,而他读书比亲哥更努力,最终高考成绩却只达到普通高考学生的水平。
勉强考上了一个“二本”,大学毕业出来,只是一位普通的公务员。
而他哥呢?不仅考取了“双一流”的重点大学,在校期间就踊跃参与学生.组织的活动。读到大学高年级时,甚至混到了学生会主.席一职。
凭着这道光环,亲哥校园出来后,进入“仕.途”的起点很高。在部一级的部门“熬”了几年,逐步得上级赏识,解决了几个很关键的“级别”提升。然后,再下放到下边“基层”去锻练任职。
如此一来,带着相当级别的他,一开始在基层就不会担当普通的公务.员。直接担任了一县的副职。
总之,亲哥就非常适合仕。途的生态,如鱼得水,混得非常滋润。
下到“基层”以后,几年迈上一个新台阶,那一年才刚满40岁就当上了市里的“一把手”了。
镇里“一把手”刚出社会工作时,远没有他哥吃得开。他一个不起眼的本地“二本学校”毕业生,还是师范类的。
镇里“一把手”之所以报了个本地的“师范类”二本大学,那时是真心考虑过,出社会后要当一名教师的。
一来,师范类学校“录取分数”较低。再一个,在他小的时候,感觉当老师也是个非常不错的职业。起码收入稳定,一年里面的假期“超多”——每个月有8天休息。一年有寒暑假共3个月。扣除掉重复的假日,一年下来少说仍有160天的假。
“一把手”深受他小学的班主任老师的影响。
他小学的班主任,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教他。“班主任”当时刚从大学毕业出来工作没几年。谈有了一个也在乡镇某所小学任教的男朋友。
在“一把手”小学毕业那年,班主任老师结婚了。当时全班小朋友跟老师关系好,特别是他作为班里“学习委员”,也和班长一块参加了老师的婚礼。
当时看到的,是班主任和她老公,两位小学老师啊,婚房只有学校提供的狭窄的单间宿舍。
然而,到了“一把手”读高一的时候,他妈妈带他去参加那位班主任老师的“进人酒席”(母亲跟班主任的爸爸是亲戚),就看到一栋非常漂亮的三层小洋楼。
才5年不见,这都建起了小洋楼了啊。
那个年代,建新房子的农民还真是寥寥无几。
“一把手”当时还真是高一学生,有什么判断力呢?他就武断的认为:老师的收入很可观!班主任两夫妻都是当老师,5年时间就存到了一大笔积蓄,盖起了新房子。
孰不知,那一栋新房,真是凝聚了三代人的心血啊。班主任是农村家庭里比较罕见的“独生女”。她父母并非不想多生几个(最好再生个男娃),但母亲生了她之后,就得了“管.堵塞”的大毛病。再难怀上。所以变成了宝贝独生女。
而男方的家庭,也是几代单传。所谓“单传”,是指他有姐姐妹妹,还有好几个,但作为“男丁”的,就只有他一个。
既然男女双方的家庭,都把他们视为各自的“唯一继承人”,当然会在建房时,倾全力支持他俩。
再上溯爷爷辈,都是做泥水活的。挺早就认识了,因此后辈也算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整一个贫困版的“世交”。
爷爷辈做泥水活,有相当的积蓄。
在建房时候,还可以亲自下场,替孙辈盖新房子。
两位老师出来工作,当了10个年头的老师,平时省吃俭用的,手头上也有一定的积蓄。
盖房子的地皮,是现成的。农村别的不多,就土地多。何况男女双方都是“一脉单传”的家庭。“宅基地”两边都有。多得用不完。
就挑了一处交通便利的“宅基地”,合三代人之力,兴建了那样一栋小洋楼。
但镇里“一把手”当年太年轻,毫无生活阅历,哪里知道他的“班主任”老师住上新房子,得之不易。武断的以为:当老师就那么赚钱啊。
所以他高考时,也报了本地的师范类二本大学。
出来后,在学校当老师,才知道收入是真的低。
这个时候,参加小学同学组织的“同学会”,有邀请了班主任老师参加。
蓦然回首,跟班主任闲聊才知道:人家两公婆当老师,他们的唯一的儿子,却在去年高考,填报了本地最着名的一所医科大学。
究其原因,就是觉得父母都当老师,收入远远不符他的预期。
亏“一把手”当年还真以为当老师可以赚大钱、盖大屋呢。
不过呢,以“一把手”读书时的“濒临学渣”的成绩,不主攻那录取分数线较低的“师范类二本学校”,好高骛远,说不定连大学都考不上呢?
没有这“文凭”作为起跳标准,他也难跻身进入公务.员队伍。
就算勉强进去了,当亲哥的也不那么容易提拔他啊。
一言难尽。
总之,镇里“一把手”的出身,限制了他的追求及眼界。他也不求当多大的官,能在镇里“一把手”的位置一直呆下去,替自己努力奋斗一栋超大的“豪宅”,也就心满意足。
当然,奋斗一栋“豪宅”,是建立在“不贪”的前提下。
“一把手”小时候经常被家里人教育,“洗.脑式”的教育,也对贪之一事,有着强大的警戒心理。
“镇里一把手”曾经寻思过:是不是返回老家去盖个新房子得了?毕竟老家的“宅基地”不要钱。
“一把手”真的没钱,又不想回偏僻的山沟沟老家盖新房。
“一把手”等于是有了地皮之后举债也把豪宅弄好。甚至还按照“一把手”的意图,里面朝着南方盖了栋西式别墅,中间围了个大院子。
而在沿街的一溜儿,却不单单围“围墙”,还盖了砌了一长串的单层平房。如此,“平房”既能当“围墙”用,又隔成了十多间的“一线铺面”,用以出租。
别说什么,修建一长串“铺面”,严重妨碍“别墅”的美观。
镇里“一把手”购买地皮时,欠了他亲哥70万呢,就指望多多收取这一溜儿的“一线铺面”租金,偿还债务哩。
“一把手”自有他的一套为官“标准”。
在“一把手”观念中,认为这顶多算是亲戚朋友间的“馈赠”行为。
后来他的亲哥被晾到了二线部门去了。
镇里“一把手”都认为:他亲哥太“惊弓之鸟”了吧?!就这点小事儿,看看你亲弟吧。
反正多多举债,装修他那栋“豪宅”。
“一把手”都当成正常的“礼尚往来”而已。
有个啥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