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1章 机不可失!
    如果可以让梁腾“参股”的话,那两个未来会将“总部”设在那栋开发区“大厦”的大企业,梁腾都希望“参股”。



    两个大企业,梁腾分别购买一定比例的股份。



    不要质疑梁腾有没有那个能力?



    他这不叫“好高鹜远”。



    很关键的一点:他不寻求对那两个大企业的“控股”啊。



    仅仅是购买它俩的一部分股份,少则百分之七、八的股份,多则百分之十五左右。他这举动,明显就是一种“财务投资”行为。



    只要挑选的投资对象发展势头良好,他的投资额,所占“股比”虽然不太多,但最终收益,或许远远高于“控股”一些中小企业。



    对于那两大企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梁腾有着非常清晰的“预判”,知道它们肯定会大赚特赚。



    它俩现在的股价,远未能体现这两大企业的发展潜力。



    梁腾能够对未来的各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达到的“规模”,有着精准预判,这就是身为“重生者”的优势所在。



    梁腾可以不必盲目去投资一些声名显赫,但股价已经在高位徘徊,因而“投资回报率”被严重压缩的企业。



    比如像“某吉”汽车。居然就在“某奔”的股价“有史以来最高”之际,砸下90个亿,拿到对方百分之九点多的股份。



    由于“某奔”的母公司(戴姆斯勒)的股权比较分散的缘故,“某吉汽车”收购了对方百分之九多些的股份,就能一跃成为“某奔”的最大股东。



    当时那名气,真是好听极了。新闻都聚焦到“某吉汽车”身上。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投资两年之后,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某奔”的股份一直在下跌。



    但“某奔”的股票当然可以一直持有。等待它日后再涨上去……



    投资股票,不就是图个“股票”有朝一日猛涨吗?



    这个例子,只是说明了,就算投资一些巨无霸级别的公司,未必它的股票就一直高涨,涨到一个又一个高度。它也有可能跌给你看。当然,这是从“短期”看,是如此。从长远投资的角度,超级企业的未来远景,仍然非常可期,无比乐观。



    那就是超级企业的底气。



    但未来到底涨不涨?能涨多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涨到符合心理预期的高位?



    这一切,都属于未知数。就连一向以“先知先觉”着称的梁腾,也没办法给出答案。原因很简单,他重生之时,“某吉”也才收购了两年多“某奔”的1成股票。梁腾想要看到那刚刚大跌的1成“某奔”股票,究竟啥时候会开启“上涨模式”,那还有得等!!!



    因此,梁腾重生之后,恰巧赶上这个“开发区”大厦要出售,而大厦未来几年间,按照历史轨迹,大概率要变成“风骥公司”及“24小时新闻”这两个大企业的“总部”。



    梁腾对于投资这样的两个企业的获利前景,一清二楚。绝对要大赚特赚的。



    至于投资其它的企业,梁腾就没有那么足的信心了。毕竟他前世也没预料到自己会有“穿越”的名额啊?没事谁会去研究一大堆的企业股票涨跌的资料呢?



    只有一些大的金融消息,商业新闻,成为了热点了,他就算不去刻意了解,也知道得颇为详细。



    比如,像这将要入驻“大厦”的两个潜力无限的企业,就值得入股。其它的企业,暂时摸不清走势的,就先晾着吧。



    连大名鼎鼎的“某奔”啊,购买它的股票,短期内都不保险,两年内股价掉得令人心疼,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给你涨回来呢?



    购买知名大企业的股票,梁腾也持一种相当谨慎小心的态度。



    由于有了长远的考虑及谋划,梁腾对眼前这栋“大厦”,意外产生了一种“志在必得”之心。



    别说有可能以1亿的低价拿下它,就算按照之前罗国初报的2.5亿,拿下“大厦”,感觉还是很划算的。



    毕竟很短的几年后,就有两家500强企业要把“总部”设在这样一栋大厦啊,这个“大厦”在梁腾眼里,就相当于一个非常完美的“跳板”——跟两大企业合作的“跳板”。收购大企业股份的“跳板”。



    否则,那两家注定会“牛气烘烘”的企业,人家也未必理会你伸出的“橄榄枝”。主要就一句话:人家不差钱!



    吴瑕却没有梁腾的“深谋远虑”。



    她感觉眼前这栋“大厦”,也就普普通通,可买可不买的那种。



    这样的“大厦”,吴大小姐如果真要买下它,无非就是“图大”,还有“图便宜”。其它优点,吴瑕想不出来。



    但她有个优点,对很多事情有她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没关系,只要梁腾做了决定的事情,她就会全力以赴支持,积极争取梁腾想要的结果。



    梁腾做事一惯小心谨慎。他也担心吴瑕“心直口快”,坏了他的行动布署。比如,之前罗国初大力推介这“开发区”的“大厦”项目,“帝都”5环的20亩地块,外带建成七、八层高的“大厦”,要价2.5亿,其实真心不贵。但吴瑕却想都不想,直接给“砍”了一半价,说什么“1个亿就考虑购买”……



    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他梁腾今年的“财运”旺到了“随随便便就可以做成大单生意”的地步了?



    竟然连吴瑕随口还的“1个亿”的价格,那吕横都邀请大伙来“当面谈”。



    俨然,促成这笔交易的可能性大增。



    下了“雷克萨斯”以后,罗国初和燕千羽走在了前面。



    梁腾和吴瑕并肩走在了后边。距离前方两人,拉开了一些距离了,梁腾就跟吴瑕切切的小声私语着。



    梁腾的意思,眼前这栋低层的“大厦”尽管不太起眼,但“大厦”背后的露.天的“停车场”,占地面积比这栋“大厦”,还要大上一些。那个“停车场”完全可以用来修建电梯高楼。



    不满意眼前这栋“大厦”,就自己投资建一栋,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建。



    吴瑕心里仍有疑问:这“开发区”的地块非常便宜。现在准备花过亿的金钱,来购置这儿20亩地,到底值不值?!



    吴瑕有个同学,出来混了十余年,已经混到了一所初中的“副校长”之职。她供职的那所中学,就在这个“开发区”拿的地。也就是早十年拿的地吧,几百亩地拿下来,也不过花了学校几千万的购地款。



    学校出面购地,镇里卖给学校有“半卖半送”的优惠政.策,但几千万就能拿到几百亩地啊。证明镇里对于出售地块的“心理期待价格”,高不到哪儿去!



    有了这样的先例,吴瑕才大大咧咧抛出一个“1亿”的报价。



    吴瑕也明白,人家学校用地,当然有优惠。而且还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帝都”5环的地价,不可能10年时间一动不动。再说了,人家学校拿的地皮面积超大,却不像你这20亩地是沿着大街的“一线地块”啊……



    总之,道理都明白。但吴瑕仍然有一种来自女人的“神秘第六感”,觉得梁腾执意要购买这栋镇里投资的“大厦”,肯定不仅仅是“图便宜”那么简单的。



    到底这“大厦”有啥吸引他的地方,吴瑕也没办法参悟透。只能在心里暗暗感叹:梁腾他就是有一种“点石成金”的古怪手段啊。看起来平平淡淡、毫不出奇的投资,结果往往就能替他赚回十倍、数十倍之多的金钱。也不知道,他一开始,是如何就那么有信心的认准了某个项目?执意要投资?!



    但对于梁腾的神秘投资天赋,吴瑕尽管没办法摸.透,但太多的案例,已经让她养成一种盲目的迷信。



    既然梁腾已经做了决定了,那只要认真执行就好了。这里面的原因暂时弄不清楚,没关系。笼罩在真相上的迷雾,终归会逐渐散去。她有朝一日也会知道真相的。



    吕横此刻也来到了现场,就呆在“大厦”的正门之前,等待着吴瑕和梁腾这两位重要客人。



    那是一个五短身材的男子。整个人,矮是矮,但给人一种结实的感觉。



    负责人之所以姓吕,大名一个“横”字,他父母当年替他起这名字时,正是因为初生的“小吕横”实在瘦弱极了。起个“横”的名字,寄意希望他以后能生得虎背熊腰,人高马大。



    吕横有一位当到市里负责人的哥哥,大名“吕骥”。吕横后来发迹,也是多亏了亲哥的提携。



    但其实他跟亲哥年纪也就差了个两岁,出来社会工作之初,他哥也只不过是个普通公职人员,根本没能耐提携他。



    吕横一直呆在小学当教师。足足当了差不多十个年头的普通教师。



    那差不多十年时间里,吕横的亲哥尚未发迹,想关照亲弟弟也没那个能耐。但吕横却另有一个机遇可以“一飞冲天”的,可惜他没有去抓住。白白浪费了10年时间。



    那是某年某月某日,上级大报的1名“老编辑”下来采风,采写地方基层“经济发展新跨越”的系列报道。



    大报的记者编辑,在那个年代非常吃香。



    因为那个年代的电视台和电台,数量稀少是一方面,另外,电台和电视台要注重节目的“观赏性”,不可能长篇累犊“播放”一些严肃的会议新闻(这些内容只能占据很少的篇幅)。



    但“大报”不同啊。因为这个大报纸的发行,直接被下边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的,“大报”是必须要订阅的。



    因此,不愁“销量”的“大报”,内容是非常严肃认真的。



    说得现实一些,大报再怎么严肃,它照样可以有稳定的“发行量”。



    大报的编辑记者,在那个时代备受基层人员重视,其实就是希望报纸能腾出一些版面,报道他们的工作成绩。



    这大报,普通的老百姓可以不看,但各级的单位不至于看不到。



    能得到“大报”宣传你的工作成绩,更容易引起上级的关注,赏识。只要上级看好,那就等于一条升.迁的“捷径”。



    因此有“大报”的编辑记者下来“采访”,下边都有对应的单位来接待。



    管吃管住。



    前文提到过,那年的某月某日,上级大报来了一位名叫“伍彩发”的记者,下来采访写报道,一直忙到很晚,误了饭点。



    回到镇里,恰巧周末放假,食堂不开放。接待人员家里又有事,没空接待伍彩发。



    伍彩发饿得前心贴后背了。打电话给负责接待他的工作人员,又推托家里有老人“病了”,脱不开身。



    最后,还是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自己在小学的好友“吕横”,请“老吕”帮负责一下“伍大记者”的晚饭事宜。



    吕横属于那种大气豪爽之人。这本来不关他事的“接待工作”,他也应了下来。



    假如说,他基于朋友之义,请“伍彩发”在路边摊吃碗生料粉,填填肚子,都算是尽了“地主之谊”。



    但吕横对于“弄笔杆子”的作家及记者之流,向来抱着崇敬之情,或许,是因为他自幼就比较向往写作吧。自然对写作之人格外有好感。



    总之,他带伍彩发回自己家里,又是杀鸡宰鸭,又是美酒好烟,把伍彩发招呼得舒舒服服。



    加之两个热衷于“杯中物”的家伙,酒逢知己千杯少,聊得不知多么投缘。



    打那次以后,吕横结交了大报的吴大记者,他业余时间又爱好写点文章什么的。有了熟人,久不久也能有一、两篇文章见诸于报端。渐渐的,吕横的“笔杆子”之名,也在圈子内打响了。



    后来上级新调来了一位负责人,他居然也听说过吕横的“文名”,打算向中心小学“商调”吕横到上级部门。



    当时吕横的亲哥,仍在大部门里“熬资历”哩。



    亲哥当时确实无法帮到亲弟。



    那一年吕横风华正茂,如果他调到上级单位工作,入了编,很快就可以解决级别。从此青云直上,成就估计不会低于亲哥。



    然而那时候的吕横,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婉拒了商调。



    那在当时的小学的同事之间,引发了种种惊讶及猜测。但不管同事和朋友们如何猜测,询问,想从吕横这儿得到第一手的资讯。他就是不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大伙。



    以至于,吕横有一段时间白白的放弃掉“平步青云”的捷径,成了学校的最大的不解之迷。